APP下载

周瘦鹃的编译出版思想及启示*

2014-09-16葛文峰叶小宝

现代出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周瘦鹃文学小说

◎ 葛文峰 叶小宝

周瘦鹃的编译出版思想及启示*

◎ 葛文峰 叶小宝

周瘦鹃是民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编译家、出版家。他以报刊图书为阵地,行走在文学翻译与编辑出版之间,紧追时代步伐、寓教于乐、编辑手法新颖、传播渠道多样是其编译出版思想的特点。他的编译出版活动融时效性、可读性、启蒙性于一体,既顺应了现代稿酬制度,培育了大批文学翻译人才,又推动了书刊出版的革新,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创新。直至当下,周瘦鹃的编译出版思想与实践仍具有现实意义。

周瘦鹃;编译思想;出版活动;启示

周瘦鹃(1895~1968)是鸳鸯蝴蝶派“五虎将”代表作家之一,以悲情小说闻名于世,人称“哀情巨子”。然而,周瘦鹃作为出版家的外国文艺编译活动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鲜有论述。事实上,周瘦鹃是一位著、编、译皆精的“文字劳工”。有学者呼吁,周氏应以作家、编译家和出版家“这个有分寸的评价列入近现代文学的史册之中”。①文学翻译与编辑出版始终是周瘦鹃文学活动中的两条主干脉络,“译”中有“编”,“编”中有“译”,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翻译与编辑的跨界结合,使得周氏在编译出版实践上的业绩并不逊色于小说创作的成就。编译出版工作贯穿了周瘦鹃的一生。他主编了十余种文艺期刊,“尤其是20年代的《半月》《紫兰花片》和《紫罗兰》,在杂志界素有‘霸王’之称”,②是当时期刊界的一面旗帜。他还编译图书二十余部,涉及五百余种译作,其来源极广,涵盖27个国家,既包含了法、英、俄等国诸如莫泊桑、狄更斯、柯南·道尔、契诃夫等名家名作,还涉及欧美被压迫国家的弱小民族文学。这些译作先行在报刊杂志上连载,然后结集出版。周瘦鹃编辑出版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1917)被鲁迅赞誉为“用心颇为恳挚,不仅志在愉悦俗人之耳目,足为近来译事之光”。③作为出版家,周瘦鹃的编译出版思想特色鲜明,颇具可资借鉴的启示意义。

一、周瘦鹃的编译出版思想

周瘦鹃将文学翻译与编辑出版巧妙联姻,在丰富的外国文艺编译出版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

1.符合时代背景,注重读者接受

周瘦鹃所处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节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化三者相互碰撞、交流,在这种激荡的历史语境中,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视野,一方面开始向现代化与多元化方向革新,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封建传统与道德伦理。周瘦鹃编译思想的首要特点就是准确把握译文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期待视域,既广泛引介西方文学作品,又以时代背景为基础,加以“增、删、改、编”。唯有如此,才能迎合广大通俗文学读者群的阅读品味,扩大报刊的发行量。

晚清翻译小说高潮以译印西方政治小说为主。民国建立后,国民对小说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政治题材。周瘦鹃审时度势,在他主编的刊物上及时刊行明确标注“译述”的社会、哀情、教育、侦探等小说,迅速满足了读者不断延伸的阅读诉求。在民国初年,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女性地位显著提高。在最早

开埠、接触西方现代爱情观念最多的上海,自由恋爱已成为公开挑战封建传统婚恋桎梏的利器,言情小说自然成为都市中产阶级读者的消遣文学。对于西方言情小说,周瘦鹃编译起来更是得心应手。1925年7月,周瘦鹃大规模策划、编辑的“言情”系列丛书“我们的情侣”(4册)出版,末册《心弦》即周氏编译的欧美爱情小说集。他将十部小说缩译为“爱情十记”,置于一册之中,每“记”含四至五章。周瘦鹃曾言,“迻译西方名家小说,今人尚直译,良有以也。然中西文法不同,按字直译,终有钩辀格磔之弊,奈何”?④其中的“钩辀格磔之弊”虽出于语言差异的原因,更多则为基于当时读者接受的考量,因此“改译”“节译”与“摘译”的编译方法不可避免。《心弦》中第八记为《重光记》,这个缩译本是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在中国的最早译本。主人公Jane Eyre、故事发生地Thornfield Manor被周瘦鹃译为“嫣痕伊尔”和“霜飞邸”这样富有中国气息的名字,甚至称“霜飞邸”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古厦”“居宅”“庙宇”,这自然能消除西方庄园(Manor)的陌生感。《简·爱》这样一部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被周瘦鹃视为“一部极伟大的言情小说”。⑤他抽取其中的若干故事情节,编为“怪笑声”“情脉脉”“疯妇人”“爱之果”四章,自立自强、克服磨难、敢于争取自由平等的简·爱完全被追求真爱的嫣痕伊尔所替代,哥特式的恐怖与浪漫爱情被无限放大,这无疑是呼应时代、增强可读性的有效编译策略。“周(瘦鹃)敢于把《简·爱》缩译为区区八九千字,与他迎合读者,看重言情故事的审美趣味是分不开的”。⑥

2.突出消闲宗旨,兼顾启蒙功能

民国时期的上海作为东方最为繁华的现代都市,其书刊编辑出版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最能直接反映相对独立年代的文学观。以周瘦鹃为主要代表的鸳鸯蝴蝶派曾经倡导“游戏的消闲的”通俗文学观,这种强化文学娱乐功能、“去雅回俗”的阅读观念,是对“文以载道”传统文学观和“为人生”的近代文学观的挑战。著名报人王钝根称《礼拜六》“一编在手,万虑都忘,劳瘁一周,安闲此日,不亦快哉”。⑦周瘦鹃称《快活》就是“给大家快活快活,忘却那许多不快活的事”。⑧细读周氏编译出版的图书与期刊之后,不难发现,其“消闲娱乐”思想的背后还隐匿着教育启蒙功能。

最具消闲特点、最能满足读者猎奇心理的莫过于编译外国故事丛话,如异邦的名人轶事、宫闱秘史和政客黑幕。1919年,周瘦鹃编译的《世界秘史》由上海中华图书集成公司出版,书中录入“秘史”数十则,如《拿破仑帝后之秘史》《俄皇后之秘史》《华盛顿之情场秘史》等,几乎将西方政坛名人的“趣闻”囊括其中。胡寄尘在其“序”中称“此编搜罗所及,尤为广博,更何须吾称道之”?⑨因爆料极多,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被誉为“世界大黑幕”。周瘦鹃对拿破仑的故事译介较多,他先后编译过《拿破仑之子》《六年中之拿破仑》《情场之拿破仑》《拿破仑之友》《多情之拿破仑与波兰之爱国女子》《拿破仑少时之情人》《拿破仑后妻之情史》《拿破仑的情书》等。在周瘦鹃的译笔下,拿破仑的私密生活琐闻比他叱咤欧洲大陆的政治军事英雄伟业更能愉悦“窥视欲”的读者。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给历史巨人祛除政治崇拜的尝试,“对伟人隐私的偷窥欲包含着有权暴露伟人隐私的‘民主’权利”,⑩可谓一种人人平等民主意识的启蒙。周瘦鹃编译或译审的言情、科幻、侦探与虚无党文学作品也钓足了消闲读者的胃口,并寓教于乐,具有劝世扬善、开启民智的现代性教化意义。如《不闭之门》里热恋中的男女主人公因误会而生分,在双方长辈的苦心劝说下重归于好,缔结美满姻缘,小说宣扬了忏悔之心与自我意识的觉醒;《飞行日记》《疗妒》《电》中分别出现了现代飞行器、催眠术及用“电”这样的新事物;侦探翻译小说中频频出现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断案的情节与现代法律意识。

3.强化图像叙事,拓宽传播渠道

20世纪初,中国的现代化印刷、摄影与制图技术发展起来。周瘦鹃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编辑出版西方文学作品时积极将绘图绣像、摄影插画融入报刊图书中,强化西方文学编译传播中的图像叙事,做到图文并茂,加深读者阅读印象。尤其是周氏主编的杂志,每期的译文多附有插画,极具特色,足见他编辑的用心和深意。《紫兰花片》中的翻译小说“均为欧美名家

小杰作,……每篇俱插小图,以助兴味”。⑪《小说家拿破仑》一文中插入了拿破仑的肖像图片,《上海画报》介绍甘地的编译文字配有多幅生活、工作肖像。他的译文佐以图像,向大众呈现以“真实”为表征的西方世界,同时,读者也从这些图像中洞察到“真实”的异域景观。

周瘦鹃编译文学作品时,或将西方小说改编为戏剧,或将外国电影译述为“影戏小说”,或以翻译小说为底本编制电影剧本,以此拓宽编译文本的出版传播渠道。开启周氏笔墨生涯的改译剧本《爱之花》,原本是《浙江潮》杂志中的一篇短文,讲述法国军人的爱情故事。周瘦鹃欲将其编译为小说的尝试,却因“小说结构严谨,前后连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作罢,随即觉得“编做剧本……(这)比写小说容易得多”。⑫月余,五幕“改良新剧”《爱之花》编译完毕,在1911年《小说月报》9至12期连载,后来被春柳社采编为话剧,公开演出,广受好评。周瘦鹃是早期电影影迷,尤其偏爱外国影片。观看无声电影之后,他不满足于这些停留在画面上的沉默故事,继而将其情节加以改编、翻译,以西方“影戏小说”的形式出版发行。先后共有《阿兄》《何等英雄》《庞贝城之末日》等十余篇,以期刊连载故事的方式助推欧美电影文学的传播。他把影像中的西方“新女性”形象、西式生活体验与现代抒情语言,通过编译诉诸文字,这有利于中国观众更好地欣赏外国电影。周瘦鹃又以编译小说为底本,参与中国电影制作与生产。他以多面手的编译家身份拓展了西方文艺的传播路径,“使电影与文艺副刊、消闲杂志一起联手打造时尚的镜像世界”。⑬

二、周瘦鹃编译出版活动的启示

周瘦鹃海量的编译实践与新颖的编译出版思想表明,他对我国现代文学翻译及编辑出版事业作出了历史贡献,其启示至今仍值得我们探究。

1.顺应稿酬制度,培育翻译人才

在清末,现代稿酬制度已初现端倪,卖文为生的职业作家、译家日渐增多。因为翻译少了创作的构思难处,编译文学作品产出更快,稿费回馈更迅速,这样,周瘦鹃早年就认准了编译的谋生之道。《爱之花》的稿酬是十六元(值几石米),这无疑激发了当时生活窘迫的周瘦鹃的兴致,使他认识到编译也可以“为稻粱谋”,因此他“那五十年的笔墨生涯,就在这一年上扎下了根”。⑭《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的出版也是周瘦鹃为了筹集结婚费用所采取的一种“生财之道”,他“将历年在报刊上发表的译作及新译作品共50篇连版权一起卖给中华书局,得稿酬400元,使婚礼办得颇为风光”。⑮周瘦鹃以文谋生,为他所在的鸳鸯蝴蝶派及南社树立了榜样,而他主编的众多刊物,也为同仁们提供了发表译文的阵地。另一方面,当时的许多文学社团成员纷纷加入译介外国文学的队伍,顺应、促进、发展了现代稿酬制度。

正如周瘦鹃早年由《小说月报》主编王蕴章奖掖,成功走上编译道路,最终成为著名翻译家一样,他成名之后,积极提携年轻后辈,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他把自己主编的报刊变成为他人提供发表译作的园地。此外,他还译审他们的译作,加以教导。他与其他鸳鸯蝴蝶派新人(如程小青、孙了红、陈小蝶等)一道翻译西方侦探小说,促使他们最终成为小说翻译名家。在他赞助的“上海小说专修学校”,他亲自教授“小说译学”课程,专门培养小说翻译人才。

2.接触西方杂志,推进办刊革新

周瘦鹃编译的选材多源自西方杂志,因此,他能学习西方杂志的办刊长处,革新传统报刊的编辑出版方式。周瘦鹃追求杂志的编排美观,“图文并茂”的方法便师承自西方。《紫罗兰》排版为20开,辅以木刻画与仕女图,“此系效法欧美杂志,中国杂志中未之见也”。后来刊行图文并重的唯美《紫罗兰画报》,“此亦从来杂志未有之伟举,度亦为读者欢迎乎”!⑯

周瘦鹃主编的《礼拜六》直接脱胎于美国知名杂志《礼拜六晚邮报》(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晚邮报》“历史最长,销数最广,是欧美读者最喜爱的读物”。⑰1908年,该刊的发行量已突破百万。《礼拜六》从刊物命名到栏目设置,从读者定位到选材取舍,从低廉定价到出版发行,无不与《晚邮报》保持一致。甚至有的封面画、插图与文章直接截取自《晚邮报》。《礼拜六》出奇制胜,在编辑理念、出版实践方面确立

了新的范例,因而在众多刊物中脱颖而出。正是通过积极效仿、借鉴外国流行期刊,“以《礼拜六》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杂志成功树立了自己的摩登风貌,成为中国近代杂志界新风尚的领头者”。⑱“紫色”系列刊物也实践了周瘦鹃学习西方刊物的心得,不断推陈出新,继续着西洋风味十足的时尚叙事。

3.学习西方文学,促进文学创作

在编译出版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周瘦鹃自觉总结其文学特征,并吸纳到自己的创作中去,促进自身的文学创作由“旧”向“新”转变。

周瘦鹃的文学编译与创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中国传统小说陈陈相因的俗套技法使得求变求新的他在翻译与创作之间取长补短,假借翻译之名,自行杜撰一些外国小说。“余为小说,雅好杜撰,年来所作,有述西事而非译自西文者,正复不少”。⑲如《铁血女儿》《鸳鸯血》《铁窗双鸳记》《卖花女郎》等都属于“伪翻译”、真创作的小说,这些小说的叙事主线是西方国家的故事情节,叙述者(作者)却从未踏出国门,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异域小说”。这其中既有异域风情的他国形象,又有中华民族的“家”“国”想象。周瘦鹃这些编译活动彰显了他调和东西方文化的非凡能力,也为他毕生的文学创作夯实了基础。

在编译出版大量言情小说之后,周瘦鹃将西方现代恋爱观念输入到小说创作中。西方爱情中的自我牺牲精神是中国传统小说所摒弃的,而在周瘦鹃的小说中却得以成功移植。如《行再相见》的男女主人公纠缠于爱恋与仇恨之间,女主人公为报杀父之仇而毒杀恋人,继而为其殉情,这于中国传统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结局而言,是一种崭新的构思。在叙事层面上,周瘦鹃的创作中充满了西方第一人称、倒叙与插叙的技巧,突破了以往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在编译出版的影响下,他开始使用现代白话文创作小说,也为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文运动”做了前期铺垫。这种编译出版西方文学的经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正展示了周瘦鹃文学历程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历史轨迹。

“周瘦鹃凭借自身极高的文学修养,集编、写、译于一体,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出版大家”。⑳毫无疑问,文学翻译及编辑出版的业绩使周瘦鹃成为出色的编译家、“出版大家”。他积极译介、传播出版现代西方通俗文学作品,推动了我国现代通俗文学期刊的发展,对民国时期文学翻译及编辑出版事业的贡献卓著。他超前的编译出版思想直至当下仍值得我们继承弘扬。

(葛文峰,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叶小宝,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翻译与借鉴:周瘦鹃的小说汉译及创作研究”(课题编号:SK2012B412)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范伯群.著、译、编皆精的“文字劳工”——周瘦鹃评传[A]. 栾梅健.鸳蝴派开山祖——沈枕亚[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163~180.

②陈建华“.一生低首紫罗兰”——周瘦鹃的“自我再现”与都市镜像[A].雕笼与火鸟[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48~159.

③⑨王智毅.周瘦鹃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309、292.

④周瘦鹃“.自由谈”之自由谈[N].申报·自由谈,1921-3-20(14).

⑤周瘦鹃.重光记[A].弦心[M].上海:大东书局,1925:3.

⑥李今.周瘦鹃对《简·爱》的言情化改写及其言情观[J].文学评论,2013(1):69~77.

⑦⑧11 12 14芮和师,郑学弢.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7、19、26、271、300.

⑩陈建华.拿破仑“三戴绿头巾”——民国初期都市传播文化的女权与民主倾向[J].学术月刊,2013(3):157~170.

猜你喜欢

周瘦鹃文学小说
周瘦鹃深情回忆次子榕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周瘦鹃毕生难忘的日子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周瘦鹃钟情紫罗兰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周瘦鹃的初恋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