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版社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2014-09-16郭发仔
◎ 郭发仔
大学出版社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 郭发仔
大学出版社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开发面临处理方式简单化、缺乏科学的遴选办法、内容资源的关联度较低等问题,其数字化开发路径包括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归档、深度开发、内容资源与数字产品一体化。
大学出版社;内容资源;数字化开发
在各级各类出版企业纷纷投入人力、财力积极探索数字出版的浪潮中,大学出版社无疑面临很大的挑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众所周知,大学出版社依大学而立,辅弼高校科研,助力高校教材建设。由于历史原因,大学出版社在管理体制、运作模式上一直走的是自己独有的路线,这使得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出版转型进程中的硬件建设和技术开发变革乏力,甚至承受不起过多的试错成本。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大学出版社每年承担了高校大量的学术出版项目和教材出版任务,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这种内容优势是其他出版企业无法比拟的。在数字化时代,大学出版社的这种内容资源优势依然会被继承下来并继续在出版领域保持下去。其关键问题在于,在现有规模和实力情况下,大学出版社如何把丰富的内容资源与数字出版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一、数字化开发的现存问题
出版业属于内容产业,内容资源无疑是出版企业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重要保障。因此,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开发越来越受到很多大学出版社的重视。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高校的教材建设和学术研究也在快速跟进,出版资源每年都有大幅增加,但对于多数大学出版社而言,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利用还只停留在初加工或粗加工的层面。
一是对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方式简单化。大学出版社的内容资源进入出版流程、完成传统出版环节以后,很多大学出版社对这些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利用只是以电子文档、光盘等方式存档处理,而且存储的格式不一,没有进行标准化的管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既不利于后续的内容资源调用,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数字化开发。还有一些大学出版社,对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作了简单理解,认为把一些内容资源出售给一些数字出版运营商或者信息平台就实现了内容资源的数字化。事实上,这是对数字出版的极大误解,更是对宝贵的内容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是对内容资源缺乏科学的遴选办法。有些大学出版社对内容资源的遴选没有合理的机制和办法,在转型数字出版过程中亦步亦趋,人家哪一块儿做得出色,自己就倾力在哪一块儿进行尝试。其实,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出版规律始终都会发挥它的应有作用,特色出版与按需出版总是出版社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力保障。因此,数字出版始终应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选择内容资源,按照读者的现实需求对内容资源进行遴选、挖掘和开发。
三是内容资源的关联度较低。首先是出版社所拥有的内容资源相互独立,并行于同一产品层次,如电子文档底稿、数据统计表格和各类技术性、工程性制图,以及整个课程的教学课件等,这些产品大都只停留在原初层次,没有将内部各个要件关联起来,未形成同一内容资源链条;其次是出版内容资源与外部资源缺乏融合,尤其是不能与适合的数字技术相融合,不能借助相关的平台实现内容资源的格式转换,因而无法创造出数字技术环境下的产业价值。
二、数字化开发的路径选择
大学出版社对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并没有整齐划一的模式或路径。面对上述现存问题,各大学出版社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态势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开发路径。
1.实现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归档
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归档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后续实现数字化开发的前提和保证。例如,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在纸质图书出版后,会统一收集各类电子文档与教学资源,并安排专门人员建立和管理内容资源数据库,具体包括“大交通”内容文本库、工科各科课程示意图库、教学视听资源库等。各数据库打破原有的图书体例模式,按照内容的相关度、知识点或者图表性质进行归类。这项基础性工作既便于图书的修订和再版,又有利于数据的原始积累,还可缩短数字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节约开发成本。
2.进行深度数字化开发
大学出版社在出版大学教材和学术著作方面资源丰富,但在传统纸质出版物和实际应用之间缺少融合和贯通,在服务教学和读者方面的思考和实践相对较少。因此,在出版传统教材和著作的同时,大学出版社要有积极主动的教学服务意识,把发源于大学的优势内容资源,经过数字化创新与深度开发,赋予内容资源以新的功能,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从而提高内容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附加值。
首先是实现内容资源的即时数字化。不管是大学教材还是其他大学生读物,都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或研究深度,因而这类出版物的内容相对庞大、复杂,涉及面广。以往,各大学出版社的所谓数字化行为都是在图书中随附光盘等光电介质,内容上大多为教学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等,做得比较好的也就是将这些内容放在网站上,读者可根据提供的网址进行阅读。但这些方式都有很大局限,不能满足读者对图书“瘦形不瘦神”的心理期望。随着二维码的推广和应用,大学出版社可以从书中把延伸内容挑出来,链接到二维码中,实现即时数字化。例如,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在书中根据实际需要,把录音、视频、图片等一些延伸内容嵌入二维码。当读者阅读到某些知识点,需要进一步了解背景、试听(看)资料时,就可以用手机即时扫描二维码进行阅读。这种即时数字化方式既方便又环保,在大学教材教辅中有较好的使用前景。
其次是建设课程数字化平台。所谓课程数字化平台,就是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辅助教学系统和网络交流系统等于一体的网络平台。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在与各类高校合作出版传统教材的过程中,结合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和需求,与相关特色教材配套,独立开发了“课程数字化教学平台”。该平台根据实际教学和管理需要设置了很多板块。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可以在该平台上实现学习过程管理、课程资源管理与教学成绩考核,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与任课教师实时互动。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融入了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模拟题库,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这种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减轻了师生的实际压力和负担,同时也扩大了纸质教材的辐射范围,可谓一举三得。
3.实现内容资源与数字产品一体化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高校高水平办学的现实保证。大学出版社作为服务高校的一个学术机构,也应注重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内容资源优势和价值。现阶段,很多企业研发和生产的电子产品琳琅满目,技术含量高,但严重缺乏内容装载,他们也在积极寻求内容资源,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例如,广东某大型电子企业正在与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积极磋商内容资源与数字产品的一体化问题,双方的共同愿景是:在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直接预装对口的专业内容资源,使电子产品进入市场就可以使购买者享受相应的内容服务。
数字出版对大学出版社的意义在于,优势内容资源不必再只是依靠传统纸媒实现服务读者的目的,实现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社会价值。
(郭发仔,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社科中心主任、策划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