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环保核查首批过关企业公示的前前后后
2014-09-15胡元珏等
胡元珏等
自去年5月底环保部启动草甘膦(双甘膦)企业环保核查工作以来,业界一直对核查结果充满期待。6月中旬,环保部对国内首批符合环核要求的4家草甘膦(双甘膦)企业进行了公示。
核查名单为什么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公布?在此期间,核查工作遇到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困难?首批符合环核要求而公示的4家企业在环保工作上有什么特点?参加核查究竟能得到哪些政策优惠?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又正在做什么?
进程曲折 核查结果终于落地
“对于草甘膦环保核查这个事,我们农药协会从2011年就开始做相关调研。在征求国内大部分草甘膦龙头企业的意愿后,去年协会最终拿出了一个草甘膦核查方案,并得到了环保部的支持。”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正先说,从去年10月至今,协会共得到了10家企业的申报材料,经过企业自查、省环保厅初审、专家评审、督查中心现场检查等一系列严格的评审,最终公布了首批4家合格企业名单。
据了解,此次核查时间是从2012年到2013年,草甘膦生产企业需要在这个期间连续正常生产,这样提供的环保数据才可靠。但核查开始后,有几家申报企业在此期间出现过停产情况,相关数据不足以支持结论。此外,这次核查指南提出,磷资源回收率应达到80%、氯化钠回收率达到95%,但不少企业的理解有偏差,有企业认为自己测算的结果能够达到这一标准,但经过专家严格论证后发现存在疏漏。“随着一系列具体工作的逐步推进,我们意识到这次环保核查的复杂性超过了先前的设想。”李正先坦言。
此次核查的重点是母液去向,难点是提高磷资源综合利用率以及氯化钠回收率。采用什么工艺能够达到核查要求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因为这牵涉到投资上环保装置。目前第一批核查工作已经结束,从公布的结果看,焚烧以及湿式氧化初步成为了业界专家和企业的共识。
据了解,此次通过核查的企业中,江南化工(新安化工全资子公司)、江山化工、优士化学3家企业以焚烧工艺为主,但3家企业也各有差异。比如,江南化工的特点是做得最早;江山化工在焚烧中有效结合了膜处理工艺,企业的磷回收率也能达到核查要求。
2013年3月,环保部组织有关专家对草甘膦环保核查方案进行企业调研,在实地察看了江南化工、山东润丰等企业的环保处理设施后,对江南化工的母液资源化处理技术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这是一项值得在全行业推广的先进技术。
据了解,早在2000年初,新安化工领导层就富有前瞻性地预见到:利用母液配制10%草甘膦水剂进行销售,虽可暂时解决母液的出路问题,但该水剂造成土壤板结的隐患已经有所显现,长期下去,必将有一天会被政府禁销。届时,大量母液如何处置将成为制约草甘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新安化工组织了强有力的科研力量,投入大量资金,针对母液处理、回收和利用问题,展开了长年累月的研究。
经过持续不懈的攻关,公司科研人员发现,将母液进行氧化浓缩后,再进行定向转化,转化后的固体主要成分为磷酸盐,是一种通用的化肥原料。在确定思路后,科研人员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在2011年底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母液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将氧化浓缩后的母液进行定向转化,生成焦磷酸钠粗品,再进行提纯和深加工,最后得到工业级磷酸盐。在通过中试检测后,2012年初,新安化工投资近亿元在镇江分公司建成了第一套母液回收处理装置,获一次性投产成功,迄今为止该套装置运行一直保持稳定。
而与前3家采取焚烧工艺的企业不同,泰盛化工的环保技术是与第三方合作,公司将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污水湿式催化氧化预处理技术应用于草甘膦母液处理。此外,目前公司正在建设一条10万吨/年的草甘膦生产线。预计建成后,公司的草甘膦产能将增加至17万吨/年。
“其实湿式氧化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技术,但将其用在草甘膦母液处理上还是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突破。经过严格检查计算,公司的磷资源回收率能够达到90%以上,基本符合核查要求。因此,泰盛的湿式氧化技术最终也得到了专家认可。”李正先如是说。
奖优罚劣 政策激励或将出台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掌握的情况,目前业内持有农药登记证的草甘膦企业有120多家,持有许可证的企业有60多家,但真正在生产的企业只有30多家。从去年10月至今,协会共收到10家企业的核查材料,而剩下的20多家企业还没有提交相关材料,不少企业仍然处于观望之中。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参加环保核查究竟能得到哪些优惠政策?
据了解,要想通过核查,企业就要在环保方面投入巨资,如果没有合理的奖惩措施,一些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会存有侥幸心理,而这对于积极参加核查的企业也是不公平的。
“以我们公司一套1.8万吨/年甘氨酸法草甘膦配套母液资源化利用装置投资估算,仅设备投资就算要2850万元,再加上电气仪表、土建、安装费用等,总计要4000万~5000万元。”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工艺研发部经理李志清介绍,核查名单公示期间,公司一直在改进相关工作。据他了解,许多没有参加核查的企业都在观望:通过的企业能得到什么实惠?参加与不参加到底是不是一样?
“大家都还记得,2008年时国内草甘膦价格从28000元/吨,被炒到十七八万元/吨,催生了一大批中小企业上马;但之后,价格又很快回落到三四万元/吨。今年以来,草甘膦价格又从18000元/吨上升到4万元左右,5月份又回落到28000元左右。价格的大起大落,与行业产能过剩分不开。”沈阳化工研究院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海生认为,以前社会对草甘膦环保比较容忍,现在实行严格的环保政策,企业是在“还债”。“如果再不执行更为严厉的环保措施,实行积极的调控政策,将对全行业带来灾难性后果。国家这次实行环保核查的初衷与目的,就是想通过环保杠杆,给出一个明确信号——扶优打劣,使小、散、乱的企业逐步退出,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闫海生说。
“短期看,没有通过核查的企业现在是可以生产的,但协会已经从出口通关、生产准入、税收信贷等3个环节入手,力争为核查制定好后续配套措施。”李正先介绍说。endprint
据了解,国内草甘膦产品80%用于出口,目前协会正与海关进行协商,希望海关对合格企业的产品在出口检验检疫、提高通关效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此外,国内农药企业的生产许可证由工信部颁发,有效期一般是5年,有效期满后仍然没有通过核查的企业再申领新证时可能会面临一定风险。最后,与一些在环保投入上偷工减料的企业相比,由于上了环保装置,达标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增加,如果两类产品在同一个市场竞争肯定不公平。对此,农药协会正在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希望在增值税减免、副产品减免税等方面为达标企业争取到一些切实的好处。
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兆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大部分草甘膦产品需要出口,不少跨国农化公司也在关注这一事件的最新进展。有跨国公司的采购人员坦言,他们更愿意同环保核查达标企业合作。
“由于大部分草甘膦产品需要出口,因此海外订单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与国内企业相比,跨国公司更加看重环保、生产的稳定性。如果没有通过环保核查,生产企业可能面临整改、停产等不确定因素,而国外公司希望得到稳定、可靠的订单,否则即使价格再便宜,外企也不愿承担相应风险。”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登记主管王福君介绍说。
打消疑虑 观望企业行动起来
“我们将在年内启动第二批核查工作,预计在第四季度内公布第二批名单。从协会掌握的情况来看,四川福华、江苏好收成、山东润丰、山东侨昌等企业都已积极完善申报资料、完善工艺路线,近一半的企业已经开始配套相应装置。下一步,协会将选择几家重点企业进行核查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这几家企业。”李正先表示。
据了解,四川福华在原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投资2亿多元,应用创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企业资源化回收磷酸盐,使得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环保效益与成本效益的双赢。
“我们也在积极准备相关的核查材料和数据。没有做不好的环保,关键是成本和投入。到现在为止,企业与环保相关的膜处理设备、生化处理装置及环保创新设施等投入就达1.5亿元,运行成本也非常高。”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杜荣说,生产1吨草甘膦会产生5~6吨母液,由于母液的特殊性,依靠传统生化处理难度大、效果差,所以要跳出简单的“为了环保而环保”的思路。“企业要发展,不能只追求单纯的短期经济效益,关注这10多年草甘膦企业的起起落落,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只有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够成长壮大。我们公司从1998年开始做草甘膦,到现在能在行业内获得一席之地,获得了应有的尊重,也正是坚持了这一理念。”杜荣说。
从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也了解到,该公司的草甘膦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收到环保核查的通知后,企业就开始对相关装置进行改进、完善,目前公司正在开展自查,并准备相关的申报材料。
这次环保核查有哪些意义?李正先认为,主要归结为三点。
第一,核查带动了整个行业环保意识的提升。仅草甘膦母液处理技术投资上,4家通过企业每家至少投入了1亿元,有的企业投入甚至超过2亿元。
第二,环保部、农业部联合发布的1158号公告要求取消10%水剂,提出草甘膦母液资源化综合利用问题,但很多企业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做。这次核查终于使1158号公告得以落地,以新安化工的定向焚烧、泰盛化工的湿式氧化为代表的核心技术达到了核查要求,为业内其他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三,通过第一批核查的企业草甘膦装置规模均在3万吨以上,属行业内的第一梯队。看到第一批通过名单后,1万~3万吨规模的企业也已经行动起来,不少企业在改进相关技术后,已经着手投资上马装置。预计随着今年年底前公布第二批核查名单,草甘膦行业的整合与升级将在这一艰难过程中曲折推进。
卓创资讯磷化工分析师刘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核查政策是针对草甘膦的,但对草甘膦上游产品——三氯化磷企业的冲击也不可小觑。
他表示,通过核查的大型草甘膦生产企业多配有大型三氯化磷装置。部分专职生产三氯化磷的企业仅生产、销售三氯化磷,主要卖给中小草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将使草甘膦生产日趋集中,不合规的小企业肯定很难生存。今后,如果中小草甘膦生产企业无法开工,三氯化磷的市场需求量可能逐步萎缩,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或日趋增大。
(摘编自《中国化工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