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
2014-09-15王小红
王小红
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唐宋元三代是一个光芒四射且又登峰造极的阶段,涌现出一批足以令后世膜拜不已的艺术大家,他们的影响历经千年,至今不衰。
“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是浙江省博物馆继2004年举办“旷世墨宝——浙江省博物馆藏唐宋元明书画珍品特展”、2012年举办“浙派集英——明代浙派绘画特展”之后,又一次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珍品的大展示。展览聚集了唐代至元代七百余年间的书法、绘画传世作品36件,稀世瑰宝齐聚一堂,彰显了中华古代文明的华光。
展览以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唐宋元书画精品为主体,参展作品共32件,其中南宋时期的作品19件。在辽宁省博物馆参展的作品中,有许多为传世的赫赫名迹,如唐代“草圣”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张激《白莲社图》、赵佶《草书千字文》,南宋赵构《草书洛神赋》、马麟《荷香清夏图》、徐禹功《雪中梅竹图)),元代张渥《竹西草堂图》等都是中国书画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宝级珍品。
浙江省博物馆参展作品4件,晚唐《佛说阿弥陀经变相图》、元代赵孟頫《行书吴兴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朱玉《揭钵图》,它们代表了浙江省博物馆古代书画藏品的精华,与辽宁省博物馆展品形成互补,较全面地反映了唐宋元这一中国书画史上鼎盛时期的经典风格面貌。
杭州是南宋故都,又是南宋画院所在地,此次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的南宋书画作品踏上杭州这片故土,再现南宋曾经的画院鼎盛,文艺绍兴,其意义非比寻常。值得一提的还有,本展参展作品以手卷为主打,几乎每个长卷后面都有许多名家题跋,它们真实记录了该作品的流传经历、真伪鉴定及收藏者的故事。
本次展览依次划分出“帝王名臣翰墨风华…文人书画旷世情怀”“名家画工遗泽流芳…‘承上启下赵孟頫”“佚名高手丹青留痕”五个主题。
帝王名臣翰墨风华
有宋一代“以文治国”,文人士子以博学广闻、精晓文词为风尚,书法与绘画都受到帝王的奖励,使宋人书画成为中国书画艺术上的一座高峰。太宗赵光义设立翰林图画院,至徽宗的宣和画院时,已然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所著名的皇家绘画机构。宋代皇帝多擅长书法,其中以徽宗赵佶、高宗赵构父子的成就最为突出,二王传统成为王室书风主导的典型。赵佶《草书千字文》写在近十二米长的描金云龙纸笺上,草法飞动,变幻莫测,一气呵成,气势非凡。用笔疾徐缓冲,提按顿挫,轻重粗细,方折圆转,极具变化而又和谐统一。此卷写于“宣和壬寅”即公元1122年,是赵佶四十岁时的成熟之作,也是其传世草书孤本,弥足珍贵。南宋首位皇帝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是他逊位以后居德寿宫时的作品,书写三国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草书运笔圆厚稳健,草法谨严而又具飘逸之姿,字与字不相连属而笔意贯通,颇具“二王”书法的平和自然、风姿秀美的特色,与隋代智永的草书从用笔、结体到气韵更为接近,是能充分体现赵构书法功力的精品。
此外,文人士大夫中亦不乏书家,如本单元中抗元名相文天祥为同乡张宗甫的《木鸡集》所作的序言《草书木鸡集序》。序文是其投笔从戎前的最后作品,此后,他结束了15年的宦海生涯,开始了“启兵勤王”的戎马征途。作品章法得力于王羲之,笔法取之怀素,收放自如,行笔流畅。全篇清疏挺竦,气势畅达,具有俊逸豪迈之气。
文人书画旷世情怀
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高峰期,中唐草书大家张旭与怀素,突破传统格式,变今草为狂草,对狂草书体的形成具有开创性贡献。张旭《草书古诗四帖》为五色笺纸本,书写的是庾信《步虚词》两首诗和谢灵运《王子晋赞》及《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两首赞,共计40行,188字。自宋代以降,多有题跋、文献和著录对其进行描述和审鉴。由于帖中将“王”字挖改成“书”字,变成“谢灵运书”,所以早期一直被误认为是南朝宋谢灵运所书。流传至明代时,书法家丰坊对谢灵运为该帖书写者的说法提出异议,随后的董其昌跋文中提出此帖为张旭真迹的观点。
北宋中期,宫廷书、画院制度逐渐完善,官方赞助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活动达到高峰。此时的艺坛开始酝酿一场由士大夫阶层主导的影响深远的艺术变革。“书为心画”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书法发展逐渐摆脱二王书法传统以及贵族气质的表现,转而追求个人独特风格与文人气息的结合。书法产生变革的同时,文人画发展也臻于成熟。李成《茂林远岫图》以水墨画营丘夏日景色,峰峦迭翠,叶茂林森,奇峰崛起,山林清旷。绘画技法以干擦为主,加以烘染,山头树叶均以浓淡墨点出,气韵生动。张激《白莲社图》突出表现了庐山东林贤士在幽深雅静的云松泉石间,讲解经文,修身养性,与友相善的场面。图卷以长短兰叶白描法描画东晋慧远法师于庐山东林寺白莲结社,法集立誓,共期西方的故事。图卷虽无作者款识,但据拖尾题跋中张激的一段自书可推断此图应为张激所作。
“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著名山水画卷《富春山居图》,描写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笔墨多取法董源、巨然,而又自出新意,林峦浑秀,草木华滋,随意宛然天成。画作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成为黄公望水墨山水的扛鼎之作。因其在六百年流传递藏中的传奇故实,遂有《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传奇再现。
本单元还集中展示了南宋朱熹、陆游、张即之,徐禹功,元杨维桢、王蒙、张渥、赵雍等抒发个人情志、充满了文人气息的书画名品。
名家画工遗泽流芳
南宋高宗迁都杭州,经过数十年的经营,经济、社会有较大发展。宋代皇帝雅好书画,以国家的名义建立专门的绘画机构,宋高宗恢复了画院。杭州气候温暖适宜,西湖烟雨空潆,青山环绕,钱江怒潮波澜壮阔,激发南渡画家创作灵感,他们与画院本土画家共同发挥艺术才能,造就了绘画艺术的中兴。山水画家中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被后人誉为“南宋四家”,名垂青史。马远《松寿图》奉宋宁宗之命为王都提举祝寿所作,画风豪放严谨,虽简实繁,取景奇特,笔墨淋漓,山石以大斧劈皴。画笔峭拔方硬,充分表现了马远的独特风格。马派画风的主要传人马远之子马麟《荷香清夏图》,以传神之笔再现了南宋时杭州西湖的夏日盛景。构图较其父更为多样,独具匠心,用笔清劲秀润,设色丰富,显示出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endprint
南宋画院待诏萧照《秋山红树图》,是其难得一见的小品山水画。而赵大亨《薇亭小憩图》就目前所见,为赵氏传世画作之孤本。
承上启下赵孟頫
赵孟頫是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书画大家,无论是其艺术创作还是对于后世的影响,均堪称里程碑式的领军人物。针对近代宋人书风的种种流弊,他主张“借古开今”,以王羲之、王献之为楷则,浸淫魏晋书风精深,手摹心追晋人法帖,脱去南宋陋习。《行书吴兴赋》、(<行书秋声赋》等名篇,赋文神采斐然,书法用笔圆转流美,展现的是优雅的文人风范与理性的技巧规范的完美结合。
作为元代画坛核心人物,赵孟頫的成就更令人瞩目,绘画创作范围广泛,涉及人马、山水、花鸟、竹石诸门画科。《饮马图》用笔精工,线描细劲严谨,笔意古朴雅秀,刻画入微,人物神态奕然,马骨壮膘满,近于唐马,尤与韩干所画的马风貌接近。而所绘奚官,神态及服饰亦与晋唐奚官一致。据此,本图很可能是赵孟頫早年仿韩氏作品而成。
佚名高手丹青留痕
古代书画在千年历史演变中,历尽易代更帜、兵燹破坏、转徙散失,流传至今实属不易。有的名作遭受首尾分离,甚至有好事者为图利,人为割裂、挪移作品中的名款,张冠李戴,给后人留下断代、定名及真赝鉴定难题。随着时代发展和认识的提高,我们对一些原有名款、流传有绪的古代书画名作重新进行了鉴定。在此过程中,发现有些名作的定名也许在古代就存有误区,需后人加以新的鉴别。如展览中原来一直以为是李公麟所作的《九歌图》、赵伯驹所作的《莲舟新月图》,经过后人的反复研究、考证,发现其实并不是李、赵作品,按现代书画鉴定的标准,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遂将其改为佚名之作。
本单元另有部分绘制于纨扇、册页上的佚名书画,尺幅不大,画工精致,题材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及人物故事等,其中不乏画院画工之手,如南宋《仙山楼阁图》《玉楼春思图》《江亭晚眺图》《楼阁图》等。纨扇画因其艺术品质上乘,携带方便,受到上至皇室、下及平民的普遍喜爱,蔚为风尚。纨扇画受到市场追捧,衍生了另一种新的书画装潢艺术形式——册页小品画。一些原先是屏风上的装饰画,或者是残损的卷轴画,被人收集,装裱成独立的扇页、册页。纨扇、册页书画多数无作者署款,但依据画风等相关因素,仍能判断其创作时代。这些题材多样、形式典雅的小品画,小中见大,在中国美术史上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李珍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