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党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2014-09-15叶正茂
叶正茂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关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作为学校党组织,要以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纲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不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协调各方力量,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做实、做好、做强学校德育工作。
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构架德育工作网络。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党的建设要围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进行。”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延伸。学校党组织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德育领导小组挂帅、课题组成员实践、全体党员和教师参与的工作网络,主动关心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1.落实“三个重点”。第一,参与决策、明确方向。学校党组织要与行政一起研究如何发挥学校原有德育品牌优势,制定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上唱好“主角”。第二,建好队伍,提供保障。党支部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第三,履行职能,推进深化。找准支部党建与德育工作的结合点,加强动态分析、反思调控、个案研究及总结交流,不断形成经验和特色,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即坚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全人类、全社会的进步发展要求相一致,与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要求相一致,体现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即遵循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从他们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三是坚持“活动育人”的原则。即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在学生自主参与的道德体验活动中激发道德情感,内化道德行为。
二、发挥调查研讨作用,创新德育活动载体。
“活动育人”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有力体现,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功的关键。学校党组织要以德育研究为抓手,深入探索德育规律,创新活动载体,在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三个导向,即政策导向、舆论导向和行为导向。
1.拓展“三个途径”。一是课内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素材,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条件,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教育,使学生逐步成长为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公民。二是活动育人。学校党支部要重视发挥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努力抓住各种契机,利用各种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及国旗下讲话、开学典礼、入团宣誓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从活动筹划到具体落实,党支部都参与指导,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每一次生动有意义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三是课题研究。学校党员教师要成为德育研究课题的骨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各项研究,并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2.搭建“三个载体”。一是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让班级的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句座右铭,规范自己的言行;每一个班级都有班训、班歌;班级每月出版一期专题墙报),增强环境育人功能。二是以课余文化生活为载体,根据中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创造欲的特点,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努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潜能,展示特长,实现自我发展。“学校搭台”,给予必要的行为指导和物质支持;“学生唱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寓教于乐。三是以舆论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校会、晨会、年级会、班会、团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还要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广播室、黑板报、宣传窗、名人名言、标语牌等的作用,扶正祛邪,净化校园空气,引导正确舆论,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三、发挥引领培养作用,优化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要通过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以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学校党组织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党风、师风和学风建设,在校园中培养一批能领风气之先的先进骨干群体和个人,以党风带师风,以师风带学风,从而使良好的党风、师风、学风共同汇合成健康向上的校风。
1.落实“三个到位”。一是学习到位。学校党支部要组织好干部、党员、教师三方面的学习,坚持突出三个重点内容,即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的学习,教育思想、办学目标的学习(包括德育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要求、途径和方法的学习),师德师风学习,特别是《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二是认识到位。“德育首位”、“育人为本”、“全员育人”一直是学校工作最根本的基础性工作。党支部要引导广大教职工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认识德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三是制度到位。党支部要制订长期德育工作规划和近期德育工作计划,并出台相对应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学校德育工作者,大力表彰先进德育工作者。
2.建好“三支队伍”。一是组建德育工作干部队伍。按照“专业化、年轻化、高层次、高素质”的原则,构建党支部组织协调、各处室积极参与、年段长、班主任直接负责的德育工作组织体系。二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引导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用生命做学问,用心血教育人。三是建立德育工作学生骨干队伍。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党支部要坚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依靠学生自我管理,支持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努力开创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中小学党组织一定要从“统揽全局,加强领导,协调各方,发挥作用”的要求出发,形成党政工团各有侧重、围绕中心、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主动发挥在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