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节选批读
2014-09-15明亮
明亮
作者简介:
方方,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协主席。1987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风景》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并因此而成为中国“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他代表作如《祖父在父亲心中》《白雾》《桃花灿烂》《落日》《埋伏》等中篇小说,亦拥有大量读者。多部小说被译成英、法、日、韩、意、泰、葡萄牙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已出版小说、散文集近七十部。主要著作有五卷本中短篇小说《方方文集》,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水在时间之下》《武昌城》,文化随笔《汉口的沧桑往事》《到庐山看老别墅》等。
相关评论:
方方一直对底层报以真挚的情感,投下关注的目光。这份难能可贵的悲悯情怀一直延续到了近期其中篇新作《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上面。
——马江山
方方是很会讲故事的,她经常讲武汉的故事,武汉是她两岁起就居住的城市,她爱这个城市,写这个城市。福克纳写美国南方小镇,莫言写他的高密东北乡,他说要把这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要写尽那里的土地、河流、树木和庄稼。在《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这部小说中,方方让一个人的悲伤就这样流进一座城市,泛滥、发酵,然后死亡。
——魏书勤
写在前面
从鲁奖说起
2014年5月,鲁迅文学奖的评选再生波澜,这源自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方方的一条微博。具体发生了什么,一看便知:“听同事说,我省一诗人在鲁迅文学奖由省作协向中国作协参评推荐时,以全票通过。我很生气。此人诗写得差,推荐前就到处活动。这样的人理应抵制。作协方面态度明朗。但他却把所有评委搞定。评委多是高校教授。教授们重人情而轻文学。无奈。”这位被指责“跑奖”的诗人柳忠秧很快浮出水面并进行了回击,要方方拿出证据,声称要让她吃官司。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当事人方方、柳忠秧,被牵扯进来的被“搞定”的教授评委,喊打的围观者,冷静的反思者,各有其立场,在此不赘。中国各大文学奖长期以来备受诟病,其评选机制和权威性、公信力早就受到质疑,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圈内人,方方只是义愤难当,揭露了冰山一角。
换个角度看这件事情,同样无可争议的是,一旦获奖即名利双收,而在平静光滑的榜单之下,隐藏着多少类似于跑奖的猫腻?对于具有竞争性的评奖来说,公平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而公平在文学与名利的这场混战中,是否能全身而退?
时间上推一年,2013年5月,方方的小长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出版,同样在文学界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这部小说拷问的首先便是公平,与现实中风花雪月的文学奖不同,它关注的是贫穷大学生毕业后在城市里的悲惨境遇。关于这部小说,在一次接受访谈时方方说:“一个好的社会,可以有相对的公平。至少个人的努力奋斗能够得到回报。而眼下我们的社会,无论努力与否,无论你做得好与不好,都不如你有强大的社会关系。在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面前,你再大的本事,都会落得灰飞烟灭的结果,都敌不过另一些人的不劳而获。一个社会到这一步,其实已是相当危险。”这两件事情似乎可以联系起来看,刚刚写完一部呼吁公平的小说,随后在自己的管辖内就发生了有违公平的事,也难怪方方会“很生气”。
来自贫困山区、贫困家庭的涂自强考上了大学,女友采药落榜,送给涂自强一首诗,从此两人天各一方,其中写道:“不必责怪命运/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这句话也道出了涂自强的心声,在随后的故事中多次出现。在乡人期盼他做了大官造福家乡的目光中,涂自强踏上了求学之路,他一路打工徒步走到了武汉,其间遇到的人、发生的事都显得那样美好,涂自强心中充满了自信和豪情。大学四年中,涂自强靠在食堂打工和做家教维持生计,靠给舍友洗衣服换来一台电脑,当然也与一个女生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只不过因毫无希望而昙花一现。一番权衡之后,涂自强决定考研究生,不料备考时父亲因祖坟被平而积郁去世,耽误了考试的他只得开始找工作。在城中村与其他学生合租一间房子,涂自强开始了辛苦而悲情的个人奋斗,谁想年终时校友老板携款潜逃,奖金和提成泡汤。没钱回家过年的涂自强只好留在城里并在一家饭店打工,屋漏偏逢连夜雨,大雪压塌了房屋,母亲受伤,涂自强急忙赶回家中。再回城时,是他和母亲两人,接下来窘迫、混乱的生活可想而知,但终于还是稳定了下来,涂自强决定好好打拼一场。然而母亲接二连三生出意外,导致他影响了公司业务,丢了工作。好在他很快调整好心态振作了起来,并在电脑公司再次找到了工作。由春而夏,稍微安稳下来的日子再次被打破,涂自强曾毫不在乎痰中带血,最终却检查出了肺癌晚期。向母亲谎称出国,并将她安顿到寺院后,涂自强消失了,他“一步一步地走出这个世界的视线”。
小说的情节大致如上。没有家庭背景、人脉关系、异常禀赋的大学生涂自强,从不抱怨社会、嫉妒他人而只想到自己运气不好、不够努力,宽厚,吃苦,没有野心,不耍心计。“涂自强”们是赤裸裸的日常,是活生生的大多数。让我们来看看草根涂自强过的是什么日子吧,以下选文,描写涂自强徒步到了武汉后,去学校报到。
涂自强初到武汉城
不同的路/是给不同的脚走的/不同的脚/走的是不同的人生/从此我们就是/各自路上的行者
——写在前面
剩下的时间并不多了,涂自强决定尽量用来赶路。他只在一个加油站帮忙加了一天油,又在一个路边餐馆洗了一天碗。途中,在一户人家歇脚时,还教了这家读中学的娃半天的英语。整个一路,涂自强觉得自己从未有过如此充实和愉快的生活。他觉得自己力量很强大,也觉得这世道上的人十分善良。他想,书上常说人心险恶,人生艰难,是我没遇到还是书上太夸张了?
让涂自强晕头的是最后一天:他到了武汉。马路上洪水一样涌来的汽车,让他紧张得浑身冒大汗。他拿着学校地址,四处问人,最终获知到了武汉其实仍然离学校很远。他呆想了一会儿,决定坐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上人倒是不多,一趟车坐不到目的地,中途转了好几次。过了长江又过汉江。尽管涂自强把路线问得明明白白,可他还是坐错了一站。稀里糊涂中,他总算找到了学校,而此时,已是报到的最后一天下午,离学校下班也只有一小时了。
涂自强甚至没有时间到厕所去把腰带上的钱取出来并且整理好。缴费时,他当着众人的面,解下腰带,从中抠出里面的零碎,然后一张张一块块地数给收费员。大多的钱都被他的汗水湿透。旁边的人都惊讶地望着他,有几个女生捂住了鼻子。涂自强先没在意,数钱时,突然意识到什么。他抬头四下望望,看到无数惊讶的、同情的或鄙夷的目光,心里突然就胆怯起来。一路走过的信心瞬间消失。他数钱的手开始颤抖。额上的汗流过他满是灰尘的面颊,他耸着肩用衣袖拭了一下,衣袖顿时变黑,脸也花了一块。他开始茫然,心里顿成一片空白。
一个戴眼镜的老师一直站在旁边看着他,这时候突然说:“别紧张,慢慢来。钱怎么会是这样的?”这声音似乎有些远,却滋润了涂自强的心。他在心里暗自说,镇静,涂自强你要镇静。果然他镇静了下来。他抬起头,望着老师脸上的眼镜片说:“我是从家里一路走一路打工过来的,所以都是零钱。还有一些是村里人捐的,他们只有零钱。我娘怕我弄丢,做了这个布腰带,让我把钱放在里面,扎在腰上。”
老师沉默片刻,说:“我明白了。”然后又说,“你可以在学校办贷款”涂自强不明白,老师便解释了几句。涂自强问了一句关键的话,说:“贷款以后得多还钱,是吗?”老师默然,十几秒钟后,他点了点头。涂自强说:“那我还是不贷吧,这钱应该够的。”
老师不再说什么,便问了他的名字和专业。面对老师温暖的声音,涂自强一一回答,他心里的信心又开始慢慢回来。老师说:“别担心,开学后我会给你找份工作。”
晒一段读书笔记
前文中,详细描写了涂自强几次打工的经历,这里略写,仅仅提了一下,一来有详有略,二来让读者也感觉到涂自强的行程已经比较紧张。
从闭塞山村初到大城市,涂自强感到非常不适,这里仅用一个场景一个细节就将这一情形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涂自强是到城市里上大学的,但是还没找到学校门,就被城市来了个下马威。那种“力量强大”的自我感觉是否还在?更关键的是,涂自强“稀里糊涂”的深层背景是乡村与城市的巨大差异,而他能否在心理和角色上完成向城市人的转变,也是观察后续故事的一个切入点。
“一张张一块块”让人想到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不论作者方方在写作时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二者之间的确形成了某种“互文关系”,至少在不合时宜这一点上,涂自强和孔乙己具有某种相通性。
一连串细腻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将涂自强的无所适从、尴尬窘迫、茫然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涂自强徒步上学,我们已经看到了他吃苦耐劳的一面,而这里,我们又发现了他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而这两点,恰好是支撑涂自强在困境中生活下去的两个重要因素。
对于贷款的态度,最能反映出涂自强的性格特征,他的认识显然过于保守和落后了;但换一个角度看,这又体现出他的扎实、踏实,没有野心、机心。问题的核心在于,一个连贷款都拒绝的人,能否在城市生活和事业打拼中如鱼得水?
上述三段刻画了一个戴眼镜老师的生动形象,几乎没有什么修饰,但人物的神情、品性已然可触可感。老师最后的承诺在此情此景下合理而令人信服,从而自然地引出下文涂自强去食堂打工的故事。实际上,涂自强所遇到的人绝大多数是善良而愿意给他以帮助的,但这依然无法改变其命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会呼吸的文字
从一般意义上的写作技巧来看,选文可圈可点之处颇多,比如详略搭配,埋伏笔、作对比,生动的心理、动作描写,等等。但这并不是作者方方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重要的是她的那种语言风格——会呼吸的文字,凝练、准确、平实、含蓄,内蕴丰盈,富有节奏感。你在文中几乎看不到令人炫目的修辞,看不到煽情、渲染,甚至感受不到作者的主观情绪,但你仍能体味到行文之美,仍能被字里行间沉甸甸的分量所击中。
以选文第三段为例:“公共汽车上人倒是不多,一趟车坐不到目的地,中途转了好几次。过了长江又过汉江。尽管涂自强把路线问得明明白白,可他还是坐错了一站。稀里糊涂中,他总算找到了学校,而此时,已是报到的最后一天下午,离学校下班也只有一小时了。”一共四句话,从分句来看,分别是三、一、二、五;最长的分句有十四个字,最短的分句只有三个字。一方面,整个语段意绪绵延、一贯而下;另一方面,又形成了错落有致之感,富有韵律般的节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就是平实之美。当清洗掉附着于文字表面的那些脂粉,文字自然轻松通透、呼吸畅快。当然,这与流水账、大白话不是一回事,做到这一步,或许要比刻意地去操练那些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