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舒鼻喷剂与西药鼻喷剂治疗过敏性鼻炎31例临床观察
2014-09-15张肇宇
张肇宇
(台湾高堂中医临床研究中心)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黏膜组织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它的主要症状是鼻痒、喷嚏、流清涕,属于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由于衣食住及气候环境的变化,本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我国的发病率约为37.74%,由于本病的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在很多国家被称为国民病,所以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有很重要的意义。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疗法和药物疗法,免疫疗法又叫脱敏疗法或减敏疗法,它的有效率在60% ~70%左右,但也存在变应原标准化难统一,治疗时间长等缺点。药物疗法主要有使用类固醇药,抗组胺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药等,疗效较好,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且停药后病情易反复,难以根治。笔者使用中医外治法,用中药鼻喷剂治疗此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数据与方法
1.1 临床实验时间 从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计11个月。
1.2 实验材料 代号C喷剂(舒鼻喷剂)为实验组。代号Y喷剂(西药:Levocabstine 5 mg为对照组(Johnson&Johnson生产)。
1.3 实验方法 采用单盲试验,用外观相同的喷罐分别装入C与Y喷剂,给予受试者,嘱咐受试者两边鼻孔,固定一个鼻孔喷C剂,另一个鼻孔喷Y喷剂,1周回诊检查1次,实验时间共计两周。
检查方法分为两部分:鼻部下鼻甲摄影记录,填写疗效评估表(依中华耳鼻喉分会,1997海口会议,所颁定之变应性鼻炎疗效评估计分标准)。
每部分再分为实验前、实验第1周、实验第2周,共计6份记录。
1.4 纳入标准 年龄满18岁,60岁以下男女不限,同时具有鼻塞、喷嚏、流涕、鼻痒四个症状,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共计31例。
1.5 疗效判定 依照疗效评估表的计分换算成百分比率(依照1997海口会议,所制定之计分标准)
总积分≦20%为无效;20%﹤总积分≦50%为有效,总积分>51%为显效。
2 结果
1)本次观察病例共31例,但有3例失联或中途放弃,共实际观察28例。
2)C喷剂疗效优于Y喷剂共16例,占57%。C喷剂疗效等于Y喷剂共7例,占25%。C喷剂疗效劣于Y喷剂共2例,占7%。C喷剂无效者,共3例,占11%。
3)28例患者都有作下鼻甲黏膜摄影纪录,经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比对,结果显示,28例患者的下鼻甲黏膜摄影,除少数有分泌物外,无任何患者下鼻黏膜出现溃破或出血现象,28例患者无出现过敏现象,显示舒鼻灵喷剂持续使用2周后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本次总共观察31例患者,其中有3例失联,故实际观察28例。过敏性鼻炎,临床上以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为主要表现,其特点是阵发性和突然发作起得快,遇天气变化或早晚时间易发作,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少年,一年四季均会发病,但以秋冬气候改变时为多见,或在气候突变时发作,因此,本次临床观察并无特别选择某个特别月份或季节,而是实际收集及观察近1年,各不同季节的患者,来排除气候改变所造成的影响。
本次使用的对照药是西药喷剂,属抗组织胺类,为临床最常用西药制剂,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首选药物,因此,我们选择来与舒鼻灵喷剂做比较,为了避免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因不同季节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症状等因素干扰,而影响差异性,所以同一位患者同时使用舒鼻灵喷剂及抗组胺药,在相同条件下,持续使用两周,来观察是否有差异性存在。
这次临床实验结果,已经明确地显示出中药舒鼻灵喷剂与西药抗组胺制剂有明显的差异性。在28例观察病例中,有16例患者疗效优于西药,组方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特点,有宣肺邪、消肿行血、通鼻窍的功效,制成喷鼻剂、外用喷鼻,可使药物颗粒分布均匀,使药物直达病所,能直接作用于鼻黏膜,袪除黏附于鼻黏膜的变应原,促进鼻窍司“清化”之功能,促进鼻黏膜的舒缩功能,达到通窍作用。
笔者发现近数年来,过敏性鼻炎患者局部症状发作时,来势较猛,喷嚏连连,清涕难止,鼻塞时间长,发作频频,部分患者清涕黏稀,鼻黏膜不是典型的苍白水肿,而是淡红肿胀或红赤肿胀,而且发作过后,有咽干鼻燥不适之感。分析其原因,认为这是因于大气污染,空气污浊,邪毒异气外袭,口鼻首当其冲,内犯于肺,肺失清肃,鼻窍失其司清化之职而致之故,表现了本虚标实,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证。中药舒鼻灵喷剂的研制,其药物组方与以往文献报道不同的是,没有一派芳香通窍药组合,而是针对目前过敏性鼻炎的致病因素及发病特点,紧扣肺失清肃之功,鼻失司清化之职之病因病机而设,运用外喷剂,让药液直达病所,其目的是袪除邪毒污浊之外袭,减少(或截断)过敏原对鼻黏膜的刺激,清除鼻窍黏膜肿胀,增强鼻腔黏膜血管的舒缩功能,而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