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自然人文之美 共創繁榮發展之章
2014-09-15本刊報道
本刊報道
2014年7月10日,由貴州省省委宣傳部和中國新聞社組織的“海外華文媒體多彩貴州行”大型採訪活動來到安順站。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20位華文媒體代表,通過切身體會與實地採訪,領略到了這座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的山水之城的迷人魅力與無限的發展投資前景。
安順自古以來被稱為“黔之腹、滇之喉、蜀粵之唇齒”,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資源豐富,有西部之秀之美稱。安順寓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地處黔中腹地。全市總面積9267平方公里,人口28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39%,素有“中國瀑鄉”、“屯堡文化之鄉”、“蠟染之鄉”的美譽。
悠久的文化底蘊
宜人的居住氣候
安順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早在十幾萬年以前,安順各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土地上,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夜郎文化。清代以後,安順府更是成為貴陽以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解放後,特別是“三線建設”時期,我國航空工業的主要生產企業及配套企業佈局在安順。1978年,安順關嶺頂雲公社實行“定產到組”,與安徽鳳陽小崗村並稱“北鳳陽、南頂雲”,是我國最早實行農村改革的典型。安順少數民族文化豐富多彩,蠟染被稱為"東方第一染"。歷史上外來文化、先進生產力與當地文化民俗民風相互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黔中文化。
安順氣候宜人,人居環境舒適,是屬典型的高原型濕潤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宜人,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並保持穩定,立體氣候明顯。夏季北部涼爽,冬季南部暖和,是最好的避暑避寒之地。
豐富的旅遊資源優越的
地理條件
安順是國家最早確定的甲類旅遊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和貴州省優先發展重點旅遊區及西線旅遊中心。有聞名遐邇的黃果樹大瀑布(5A)、龍宮(5A)、格凸河(5A)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省級風景名勝區等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安順大力發展旅遊經濟營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2013年,安順市實現旅遊總收入249.07億元,全省排位第5位,全市旅遊接待人數2584.05萬人次。2014年1-5月全市共接待遊客1256.95萬人次,同比增長30.69%;實現旅遊收入123.59億元,同比增長33.32%。
安順不但旅遊資源豐富,其便利的交通也使旅遊業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安順距省會貴陽90公里,滬昆高速公路橫貫東西,高等級公路縱橫交錯。貴昆鐵路穿越全境,滬昆快速鐵路建成後可快速連接昆明、長沙等周邊重要城市,以及珠三角、長三角和東盟地區。黃果樹機場已經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昆明等地的航班,已經建成西南最大的入海通道壩草碼頭,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四位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使安順成為除貴陽以外全省交通最為便捷的地區。
良好的產業基礎優良
的投資環境
安順生態獨特,產業基礎良好。森林覆蓋率42%,境內海拔高差大,生物多樣性特徵明顯,是貴州優質蔬菜、中草藥材和優良畜產品生產基地。是“西電東送”、“黔電送粵”工程的主要供電點,是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中國食品工業示範基地,非金屬精細化工基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電力為主的能源原材料產業,以航空汽車為重點的裝備製造業,以食品藥品為重點的特色輕工業,以旅遊業為龍頭的服務業等特色產業體系。
2013年,全市生產總值429.16億元,財政收入70.2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04.08億元,招商引資77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9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01元,全省增比進位綜合排位第五位。正在成為黔中經濟區重要增長極、黔中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開放型經濟試驗區。
同時,安順政府大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留商的良好氛圍,保障客商能夠“留得住、發展好、有作為”,高度重視產業園區建設,全面優化發展環境,不斷夯實招商引資基礎,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投資置業。
無限的發展前景
騰飛的安順經濟
如今,隨著貴廣、長昆等高鐵的建成,安順對外開放的程度會更加擴大,安順市一些市場前景好、投資回報高的重大項目正在向外招商引資。涵蓋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農業、能源產業、現代服務業和裝備製造業等,為以後安順經濟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安順是一片極具活力與魅力、充滿夢想與希望的熱土,加上國發2號文件和黔黨發15號文件的強力支持,安順經濟發展已經進入黃金期,安順發展潛力無限、機遇無限。熱情好客的安順人民熱烈歡迎海內外華人客商到此做客、觀光,投資興業!安順將與您攜手開創繁榮發展的華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