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9-15单丹孙彦潘祎

科技视界 2014年24期
关键词:心态新生心理健康

单丹孙彦潘祎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8)

离开高中进入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面对着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交环境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大学新生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面对环境变化时通常无法有效排解心中的障碍,无法及时调整自身状态,来应对客观环境变化的大趋势,这十分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就成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和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1 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

1.1 生活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的呵护,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环境。很多学生都面临着第一次和陌生同学共处一室的情况,大学新生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个人的生活习惯,适应他人的生活方式,在适应的过程中就很容易造成一时难以接受的诸多心理问题。另外,很多学生在离开家长的呵护之后,也要开始熟悉独自安排生活、处理个人生活中的琐事,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难以适应的心理问题。

1.2 学习适应问题

大学的学习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和高中有着很大差别,因此,一些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难免会有不适应学习环境的焦虑心态产生,比如不能及时跟上老师思路、课后复习没有头绪、担心考试失利等等。甚至个别学生因为心态上的不适应,还会产生比较消极的厌学情绪,觉得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除此之外,由于大学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就导致部分同学因为缺少了高中紧张的学习氛围和老师家长的督促监管,产生了找不到学习目标的茫然感和不适感。

1.3 心理适应问题

面对大学里形形色色的事物、更丰富的知识和更精彩的体验,很多大学生初来乍到,往往首先遇到心理不适应的情况。一方面,能考上大学,在父母和亲友的眼里都是一名优秀的学生,然而,在人才济济的大学里,面对一些新同学的出类拔萃时,就会有难以企及的挫败感和自卑感。另一方面,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人脉圈,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就会跟不上快速的交往节奏,难以迅速融入新集体。而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也在潜移默化地考验着学生们的心态和适应能力,稍不留神就会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隐患。

2 影响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因素

2.1 大学生个人心理因素

当今社会,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即使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和父母影响,有些大学生还是难免会有抗挫折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的问题。在大学生活中,学生们常常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果没有长久的耐性和意志力,不能乐观面对挫折,很多学生就会在逐步适应新环境、逐步适应挫折的道路上被淘汰,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不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能力。这些学生极易产生自卑情绪和自我否定心理,态度消极,畏缩不安,在适应新环境时难以把握正确的心态,从而诱发心理问题。

2.2 家庭环境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一类学生由于家庭不和谐、父母离异、经常受到父母打骂等原因,形成自卑、嫉妒或仇恨等消极的心理状态。第二类学生成长在条件优越的家庭中,受到父母溺爱和过度保护,有严重的依赖心理,缺乏和社会的交流和亲身实践,也缺少面对挫折和打击时独立面对解决的能力。第三类学生则是被父母寄予过度的期望,长期处于父母的严格要求之下,久而久之,心理承受了过度的压力。以上三种家庭环境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会导致学生的适应性差、心理不健全。

2.3 学校和社会因素

一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还不健全,缺少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师资力量不够,不能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完善其心理适应能力,也无法根本地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诸多困难,为之排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而当前社会的激烈竞争格局让很多大学生都难以适应,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以及飞速发展的社会形态、新事物的迅速普及让众多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而导致了一系类心理适应问题的产生。

3 解决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有效利用新生入学教育

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适应性问题,高校应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利契机,利用全校新生大会、军训教育、班主任走访和年级大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通过校纪校风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例行学前教育,对新生进行鼓励和激励,帮助他们度过最初的适应期,加强期心理适应能力,完成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重要角色转换。帮助大学生在入学初期少走弯路,尽快地融入崭新的大学生活。要引导大学新生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信心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使之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正视自身能力,合理规划四年的大学生涯,充实地走过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年。

3.2 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大学生除了完成既定的课堂学习之外,还有很多可利用的课余时间。课余生活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对于大学新生适应环境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合理规划大学生课余时间,在团委学生会的带领下,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开设有针对性的趣味小课堂,提供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机会,充实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开阔人际交往范围,引导学生在趣味中树立信心、开发潜能。帮助大一新生尤其是家乡较远、初来大学对环境和生活习惯不适应的新生迅速融入集体,放松他们的紧张心态,帮助其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降低恐惧不安心理,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勇敢地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挫折。

3.3 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由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产生的初期往往不是十分明显,因此高校应提高敏锐度,防患于未然,搭建由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健康咨询师共同组成的心理健康平台,及时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动向,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适应问题的阴霾。举办心理讲座,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课程,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加强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建立乐观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挫折,迎难而上,避免心理适应问题的发生和恶化,让学生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复杂的环境,顺利地适应和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

[1]钟向阳,张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高教探索,2009(4).

[2]黄兆信,李远煦.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0(5).

[3]姚志红.浅谈大学新生问题及入学教育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猜你喜欢

心态新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还是“看掐架”心态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