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渗透数学魅力提升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4-09-15贾子超

科技视界 2014年24期
关键词:数学史中学数学定理

贾子超

(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四川 南充637002)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也被视为古希腊的哲学起点。在中学阶段,部分学生对数学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这部分源自教师教授数学课时,通常较为注重数学知识讲授,对于数学课堂的艺术性不太重视,导致上课时学生只是在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产生严重厌学情绪,认为数学很难学习且枯燥无味,并且还没多大用处。于是许多中学数学课堂蜕变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所在。课堂冰冷且缺乏吸引力与感召力,教师与学生都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为使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展现数学魅力。首先,运用数学史展现数学魅力。其次,利用数学美展现数学魅力。最后,恰当使用数学语言。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充分展现数学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在中学阶段数学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只注重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如定理和公式的学习,却不知这些定理和公式由何而来,以及相关逸闻。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极为有效。用故事向学生介绍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都通过课堂教学途径来完成。讲述数学史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家故事,可以激起学生强烈兴趣。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引入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勾股定理又叫商高定理,或毕达哥拉斯定理。西方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证明由毕达哥拉斯给出。据说当他证明此定理后欣喜若狂,杀牛百头以示庆贺。故西方亦称此定理为“百牛定理”。遗憾的是,毕达哥拉斯的证明方法早已失传,后人并不知道他的证法。由此向学生发问:既然证法已经失传,那现在学习的勾股定理又从何而来?教师可收集资料向学生展示西方数学家和中国数学家怎样证明勾股定理。讲述数学史,会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在愉悦中学到知识。

2 数学美的融入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美学,它具有定理的和谐美、推理的完全美、语言的简约美、构思的创新美、规则图形和一些公式的对称美、几何图形的相似美、特殊曲线和曲面的奇异美。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需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的趣味与美感。在数学教学尽量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这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首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形象、直观、巧妙等美的因素,如图形的结构美,公式的整齐美,解题答案的简洁美,字母、符号的形象美等,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以美助兴,以美启智。其次,在数学理论和方法推证的过程中往往高度地反映了数学美的特征,能自然地给人以美得享受。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并尝试在学习、研究过程中遵循数学的审美准则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教学的艺术性,一方面可以激发教师无限的热情和创造力,一方面又能使学生从愉悦中高效的学习。

在很多活动中,数学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游戏规则的本质。比如七巧板、九连环等,很多人对其乐而不倦。可是大多数人认为那些是游戏,不会将其与数学联系起来。还有比较经典的数学题目“五猴分桃”、“三翁垂钓”、“生锈圆规”等等。这些题目不仅非常有趣,还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到无穷乐趣以及解题后的成就感。

3 运用数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语言拥有自身的特点。它具有一种内在美。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有通用精确简约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可以用最少的量,最明确地传达最大量最准确的信息,它是一种速记语言,一个公式胜过一打说明。它也是一切科学都使用的语言,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虽然表面显得枯燥,其实具有丰富内涵。如果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它,就能领略其微妙之处,感受其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在于教师不太重视将数学语言运用于教学过程,缺少相关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相关知识。比如:联接与连结都是指用线将两个点连起来。但“联接”两点的线可以是线段也可是曲线,而“连结”两点的线却只能是线段。数学中一般不用“联接”而用“联立”,一般是解决求方程组的解,联立两条曲线的方程解交点之类的问题,从集合角度讲在求交集,从逻辑联结词的角度讲指“且”。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语言不够严密,就会导致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4 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中学数学课堂缺乏吸引力的问题,提出如何以数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有一个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学习兴趣一般从“有趣”开始,产生“兴趣”,然后向“志趣”发展。中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把握这一过程,不仅要让优秀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还要让数学成绩不佳的学生提升学习兴趣,重新认识数学,进而学好数学。本文对怎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出一套方案:让学生了解数学史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使中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进而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1]张奠宙,木振武.数学美与课堂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1,04.

[2]乌彩英.关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4.

[3]岳荣华.发掘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J].衡水学院学报,2008,10(01).

[4]易南轩.数学美拾趣[M].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6-105.

[5]孙菊如,陈春荣,谢云,邹花香.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54-167.

[6]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数学史中学数学定理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J. Liouville定理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上)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下)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