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2014-09-15田兴仁
田兴仁
(海原县史店学区,宁夏 海原755299)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而学生则语言积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现状。现在,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技术,扩展语文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将信息技术恰当地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相对轻松、简单起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魅力。结合教学实践,我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教学课堂,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迸发出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面对低年段的看图说话练习,可抓住儿童习惯用形象思维、直观思维的心理特点,把图片精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千方百计地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叩开他们想象空间的钥匙,指导学生将画上的内容变成有外貌、有言谈举止的、活生生的人或物,让静止的画面更有生气。当思维被课件大大激活的学生对说话练习兴致盎然时, 练习的效果自然明显。 如在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照片,展开想象写一篇主题为“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作文。照片上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如何突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必须抓住环境及人物的悲惨遭遇来写,可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来说很难与照片所要反映的内容产生共鸣,因此在课前我组织大家搜集了一些反映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在上课之初播放。 在悲伤的背景音乐中,孩子们通过大屏幕,目睹了战后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都沉浸在悲愤之中。此时,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表现情感的欲望油然而生,情动而辞发,有不吐不快之感。
2 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素材,灵感无处不在
学生的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 指导学生作文,“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但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作文的内容虽是学生已认识的事物,他们也有所经历,而学生却往往因无意注意,印象淡薄,以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我们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的活动拍摄下来编辑以后输入多媒体储存,在作文课上就可以用这些材料教学。 因为所拍摄的人和事都是学生熟悉的,是他亲身经历的,所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说写愿望与兴趣。本学期,我结合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设计了一篇作文,要求学生走进农村去感受一下田园生活,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可结果三五分钟,学生就开始动笔了。 不一会儿,就有个同学站起来皱着眉头问我:“老师,我奶奶家在农村,我也经常回去,在那儿玩得也很开心,只是房前屋后都有些什么我却记得不太清楚了。”是啊,同学们虽然经常有机会深入到农村,可是,对于熟悉的事物却很少去用心观察。同学们思维的火花受阻,因此那一次的作文学生写的都很空洞,没有具体内容。后来,我利用端午节都要回老家看老人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家多和亲人照一些照片,回来后输入电脑,端午节之后,我将这些照片进行整合,在作文课上播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丰富多了,也具体多了,当然课堂上皱眉头的也少了。
我们有一次作文课主题是“国庆节感恩”,很多学生对“国庆节”虽有所了解但却不够全面、深刻。第一次作文呈现的大都比较干瘪,因为毕竟时过境迁,当时的激情已消失得差不多了,所了解的有关知识也只剩下一鳞半爪了。于是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很多的相关资料分门别类地呈现给学生,有抗日战争重要战役电影剪辑、解放战争知识简介、十大元帅图像、战争中的英雄等,有文字、表格、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去品评、思考,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去抒写。如此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米”。 可见以时事为主题素材的作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是相当便利的。
3 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写作方法,写作水平稳步上升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而且要求有较强的观察、思维、想象等各种能力。因此学生有了写作的素材,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同样的一段素材,有的学生写得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而有的学生写出来的还是空洞苍白、味如嚼蜡。这就关系到我们的表达。如何突破表达这个瓶颈呢?
3.1 仿好句、好段
构建文章、遣词造句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是个大障碍。 所以,有效的仿写是必不可少的。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名篇佳作、好词妙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 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们的精心设计,避免原文照抄,生般硬套,囫囵吞枣。如,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描写柳树的句子“柳树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仿写了“柳枝是春姑娘绿色的发丝”,“柳树梳理着她长长的秀发”。
3.2 选取典型
在教学写作《逛花市》中,学生只是说人多花多鸟多,看得眼花缭乱,但是却无从下笔。 我将事先逛花市的见闻拍摄下来,配上喜悦、轻快的音乐制作成课作,在作文课上播放:在熙熙攘攘的人、琳琅满目的花、种类繁多的鸟儿当中,撷取最精彩、最有趣的代表性事物——娇柔含蓄的水仙花、咿呀学语的绿衣红嘴鹦鹉、买了好花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神气得意的大爷进行特写。 学生的思维就受到启发,要将典型的人、物、事进行浓墨重彩地描绘。
3.3 抓住细节
学生对于一些事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写起来也是笼统粗糙,了无生气。 在《寒假里的一件事》的作文教学中,有学生要写除夕夜燃放烟花,可全篇就三五句话,不懂得写具体。我将网络上人们燃放烟花的过程分小段逐一播放出来, 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动静结合的图像,并结合必要的讲解, 学生就懂得抓住一个个细节,“慢慢地蹲下身子,侧着脸目不转睛地看着地上的烟花,左手捂着耳朵,右手摁着打火机尽力伸长,小心翼翼地靠近导火线,心里怦怦怦像擂着大鼓,随时准备转身就跑”。 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就会具体丰富、感人,从而收到传统教学较难或不能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