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本科生应注重加强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育
2014-09-15郭芳黄硕柴娟
郭芳 黄硕 柴娟
(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系,陕西 西安 71002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以研究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以及颌面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为主要内容[1]。口腔医学五年制本科生能否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相关技术和知识对其以后口腔临床医学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特点
1.1 知识面广,设计多个学科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包括医学、生物医学、口腔解剖学、口腔病理学及口腔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学习本门课程,解剖是基础,病理是关键,临床是参考,影像解剖是纽带[2]。所以对于口腔医学本科生而言,只有在学好口腔基础医学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本门课程。
1.2 内容枯燥、抽象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基础医学知识,且需要阅读大量X线、CT片等,对于医学基础知识本就薄弱且尚未接触临床医学的大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多显得枯燥、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而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
2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方法
2.1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利用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属于形态学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改革,文字、图片、动画等组合应用,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直观,让学生的视野始终保持吸引在银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及思维能力,使学习、理解变得更容易。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可以把大量的病例、X线、CT资料等大量资料存放于电脑,使用方便、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播放且节约时间,尤其适用于对形象化要求较高的学科,辅以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使课堂内容更充实、饱满,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授课效率,也减轻了授课教室的课堂负担,必将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3]。
2.2 实验课的改进
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实验课教学,传统教学的瓶颈在于牙片太小,数量有限,学生不便观察,教学质量较差。多媒体教学学生看到的是真实的放大适度的高质量影像片,而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阅片”,学生在理论课的基础上,通过颌面影像片的“阅读”,掌握X线、MRI、CT等影像图片的观察方法、分析方法,培养和建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尽可能的识别颌面医学影像图片中所包含的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鉴定基础。
2.3 注重病例讨论
根据本科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完成所有理论课的学习后,可介绍一些临床常见的病例供学生讨论,可培养学生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每个小组讨论后组长代表发言,对不理解的地方可提出疑问。最后带教老师总结并进行点评。
2.4 加强临床见习、实习工作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其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这个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此目的最终需要通过临床见习、实习来实现,否则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掌握诊断疾病这一过程的基本程序、基本思路、基本方法。
总之,口腔医学本科生必须加强对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重视和学习,为毕业实习和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马绪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丁红忠,徐江.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多媒体教学[J].农垦医学,2008,30(4):343-345.
[3]王世英,范力军,贾存玮,等.医学影像诊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9):646-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