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名师、人才培养”与民办高水平大学创建探析
2014-09-15晏芳
晏 芳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710038)
1 民办高校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民办高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普遍设立了董事会,由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改变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按照“董事会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创新和完善学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推动学校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从而,民办高校正在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方面转变。
民办高校是社会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 被定位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公益性,而非盈利性的组织。民办高校的性质决定了其发展瓶颈难以突破。 当前,多数民办高校存在经费不足、师资缺乏、改革难以推进、教学质量不高,高水平大学创建难等一系列问题。民办高校的性质也给其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在加大投资、吸纳民间资本,改善办学环境;在培养名师、招揽英才,提高教学质量;在特色教学、因材施教,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便利条件。
2 良好的校园秩序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基石
2.1 秩序的概念
秩序是有条理地、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的状态。 具有稳定性、可延续性和符合社会规范化的特点。 保持良好的秩序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2.2 民办高校秩序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是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定位不明确, 办学方向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学校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师资梯队不合理,存在教学模式创新难,传承难的问题。学校管理在理念创新、自成体系及效益方面存在不足, 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水平大学的创建。
2.3 民办高校良好秩序的新理念
秩序的维护决定了学校的存在和发展,建立何种秩序,如何保持良好的秩序是高水平大学创建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下面从教学、科研、招生、学生管理等方面探讨秩序的创建。
教学秩序重在提高两个积极性。 一是让我们的教师衣食无忧、有房住,解决其子女上学等问题,提高教师主动全心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积极性;二是专业、课程设计合理,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能够为实现梦想提供专业支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钻研的积极性。
科研秩序重在争取两个投入,建立机制。 一是争取政府口科研基金的投入;二是争取科研设备经费,建立奖励机制,培养科研队伍,形成长效机制,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招生秩序坚持两个注重。 一是坚持诚信宣传,注重学校品牌和信誉的维护;二是坚持诚信招生,注重生源质量提高。
引进“三级网络式”学生管理模式,即校、院(决策层)—辅导员、教师(实施层)—学生会、班集体(自我管理层)三个层级规范学生管理秩序。
3 具有强大的名师队伍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必要条件
3.1 名师的概念及作用
名师指教育领域公认的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学者、教师。 有清华“终身校长"之称的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名师是高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水平的大学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引领高校的发展,起着帮带和示范作用。
3.2 名师的引进与培养
民办高校没有现成的名师,各高校以引进为主,这样就存在难引进、留住难、投入大等问题。 当前,由名师的引进向名师的培养思路转变是民办高校高层急需研究解决的难题。我们应当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逐步实现以培养为主,建立强大的名师队伍,从而形成合理地教师梯队。
培养名师,首先要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始。我们要从教师招聘、职称的晋升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 给青年教师提供进步的土壤和空间,满足他们的需求。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和住房)、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尊重需求(认可与尊重)和(发挥潜能)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如果我们和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一对应分析的话。可以得出:满足助教的生理需求、讲师的安全需求、副教授的社交需求、教授的尊重需求、专家的自我实现需求,才能留住青年教师和培养出名师。 如何满足教师队伍的需求, 如何建立民办高校特色的教师队伍绩效评价体系丞待解决。
3.3 建立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评价应以实绩为主,突出科研和教学创新成果,注重“管活”,严防“管死”,为教师提供自由和发挥潜能的空间;突出层级管理,提高二级学院管理和教学评价自主权,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注重对教师特长、特色教学模式的认可和评价。
4 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水平大学的核心特征
4.1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只要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模式,就是好模式,民办高校关键是要找到适合民办高校的特色教学模式。 目前,民办高校教学模式和公办高校教学基本一致,区分度不大。
4.2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民办高校普遍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学定位模糊、培养模式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从而造成教学水平不高,精英人才奇缺的情况。学校通常做法是照搬照抄、引进公办学校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的吸收和改进,造成“消化不良”。 在此过程中,忽落了教学对象不同,培养目标不一致的实情,造成了即无特色,也无质量的现象。 作为民办高校,应正视学生基础差、培养应用型为主的实际,注重厚基础、强方法、拓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会学习的方法。
4.3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培养出创新意识强、个性明显,具有潜能和创造力的得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是,明确定位,找准办学特色。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各类高校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但学校办得好不好,不在于规模大小,关键是否有特色、有优势。
三是,确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才培养模式是办学的核心要素,民办高校的主流定位应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应强调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是,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目前,中国企业参与民办高校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更应该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功能,积极参与企业、科研机构的项目开发、技术公关、员工培训,真正建立起谋求双赢、共同提升的长效机制。
5 结束语
高校秩序、 名师队伍与人才培养模式构成创建高水平大学三要素,缺一不可。 三要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构成高水平大学三大特征。 高校秩序是创建高水平大学基础和前提,名师队伍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标志和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是创建高水平大学手段和核心。
总而言之, 创建民办高水平大学要紧紧抓住规范秩序不放松,紧紧抓住提高教学科研队伍不放松,紧紧抓住创新教学模式不放松。
[1]薛俊义.“三级网络式”学生管理的逻辑诉求与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2]李彦普.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