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学生责任教育的比较分析
2014-09-15宋水均
宋水均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人类在创造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现代性的生存危机。现代性的生存危机突出表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战争和核威胁,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源过度消耗,科技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控制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的道德精神的失落。
为应对现代性人类生存危机的挑战,“责任”成为世界公民的基本要求,即要求人们在做出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等必须全盘考虑,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高校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呼声。
1 中美对责任要义的定位
意大利思想家朱塞佩·马志尼对人的责任依次划分为四种:首要的是对人类的责任,其次是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1]学生的责任教育是指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并形成相应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教育。即培养青少年成为对自身身心、学习、工作和理想等高度负责的人,培养青少年成为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能够尽职尽责的人。由于中美两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不同,对于责任要义的具体定位也有所区别。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责任教育由来已久。我国高校的责任教育遵循教育方针提出的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把责任要义定位在“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上,其重点是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原则是中国责任教育的核心。
美国责任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之上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人的自由、独立和自我发展。学生自己对道德具有选择权,因此要对自己所做出的选择负责,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也具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同时,对个人责任要义的定位同主流社会价值以及社会规则的要求相一致,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 中美责任教育实践中施教主体
责任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三维角度,构建综合化、立体化的责任教育网络。我国学校的责任教育主要是通过系统的责任要义知识的学习,使青少年学生在认识责任要义的基础上提高责任意识,培养爱的情感,增强自信的意志品质,从而转化为履行责任的行为,养成践行责任的习惯。但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的责任教育成效令人担忧。同时,家庭教育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孩子发展自我责任意识和责任承担能力的许多机会。而且,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突出,“社会学校教育半年功,不抵社会三分钟”的现象也时有出现。
美国的责任教育也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美国学校的责任教育贯穿于开设的品德课当中,是德育的主要内容。且责任教育实施过程中关注在实践中认知、理解,注重在生活中践行,在践行中育德。美国家庭也重视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如父母要和老师及其他父母一道共同努力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教给孩子一些东西,家长要利用文学作品和故事的教育价值,注重发展孩子的思考和判断力等。[2]美国的责任教育中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教育。在美国,随处可见的美国国旗和人们面对国旗的严肃和庄重都使美国的国家责任意识深入人心。
3 中美责任教育方法比较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自主选择并主动参与的活动,人们往往能想方设法去做好,并能主动承担责任。自由度越大,承担责任的欲望越强。然而,我国的传统责任教育模式,是使学生接受既定的、公认的道德价值和标准。所以,高校学生责任教育沿袭“以灌输为主”的方法,强调课堂责任理论教育,忽视具体的责任实践教育环节;在各类责任教育活动中,形式主义盛行。但在最近几年,我国正逐渐走出传统责任教育模式,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判断能力、增加具体的责任实践教育环节等。同时,我国也在尝试各种责任教育的新途径。
美国自90年代开始兴起品格教育。在责任教育实践中,美国波士顿大学瑞恩提出的6E法被广泛采用:在学生的理智作用下,与学生进行有关的对话,向学生解释某些规则,给予某种启示;教师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评价各种价值观,并且提供各种评价机会;学生应该参与各种活动,亲身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道德氛围,发挥环境期待的作用。[3]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由此可见,美国的责任教育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与学生自主承担道德责任之间的联系,并建立起了宗教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社区中心等组成的制度化的联系和立体化的网络。但是,最近几年,美国的校园枪击案频发,让人们对美国责任教育的实效性也产生质疑。
4 中美责任教育比较对做好我国责任教育的启示
中美两国的国情、教情不同,文化传统也差别较大,所以两国对责任要义的不同定位,以及责任教育实践中的诸多差别也在情理之中。仅仅照搬照抄美国的责任教育模式是不可行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予以借鉴。
4.1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性责任教育体系
“责任教育就其社会功能而言,就是要把责任意识、责任标准、责任规范、责任内容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包括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应该是教育的立体工程和完整系列。”[4]为此,必须使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要形成一种舆论力量和道德机制,倡导明确的主流价值观和责任观,引导道德选择,加大对非责任现象的监督力度。学校责任教育必须渗透在学校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且与同社会主流道德观相符合。家庭责任教育也至关重要,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对子女责任感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 责任教育内容的层次化
学生对道德责任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责任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对自己负责,强化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与行动,这是责任教育的起点。学生首先要对自己负责,珍惜生命、自我成就、自我实现,以后才有可能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发展负责。在此基础上,逐步教育学生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且责任教育内容要从学生个体的生活经历、感受、体验出发,注重责任教育的生活化。
4.3 培养学生的责任主体意识
“学会负责”,培养责任主体,强化自我责任教育,这是实施责任教育的关键。责任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即让受教育者成为责任的主体,自主、自觉、能动地参与责任教育实践,通过反复的责任锻炼,逐渐形成良好的责任品质的教育。所以,在责任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注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要培养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冲突能够独立判断、自主选择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能力,提高学生责任感的发展水平。
4.4 创设责任教育的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德育认知的体验
责任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实践教育、情境教育。责任教育需要在责任体验、责任实践和责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促使学生的责任认知向责任行为转化。为此,要主要针对受教育者心理、情感等营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做出责任判断,形成责任意识和责任判断能力。社会实践更是深化学生责任感、养成责任行为必不可少的方法和途径,我们要实践与课堂并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研、社区服务、中西部支教、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增强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1]孟爱玉.中西方国家学校德育责任教育的比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72-73.
[2]金传宝.美国家长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的原则和策略管窥[J].当代教育科学,2005(11):47-49.
[3]张宗海.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2(3).37-39.
[4]吴甸起.从理论上更加开阔地认识“责任教育’的蕴含[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