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淀打响治理“城市病”攻坚战

2014-09-15魏颖

中关村 2014年8期
关键词:城市病海淀区实干

魏颖

“城市病”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厘顺了城市发展难题,攻坚城市发展瓶颈,区域的发展才能在经济转型中、产业升级中,立于鳌头。

一场城市与文明,干部与百姓,家园与生活的共建画卷,在七月的海淀区铺展开来。天气再热,也抵挡不住海淀区群众的热情与支持,阻碍不了海淀区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

455条群众建议、87项实地考察指标、170项具体的任务项目、10部实施方案……要在接下来的7、8、9三个月,近一百天的实干中,逐步落实与解决。

“实干大干一百天、打赢创建攻坚战”,这是海淀区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百姓的承诺。

变化已经开始,每一点变化,都让百姓看在眼里,打动在心田里。

废品市场:从恶臭扑鼻到氧吧愉人心

绿油油的嫩芽,在余晖的照耀下,在清风徐徐中,显露着勃勃生机。

王文君吃完晚饭,总喜欢带着孩子来西北旺镇亮甲店村西侧的空地溜溜弯儿。这是她最近养成的新爱好。

眼前绿草如茵,宛如小花园的场景,她做梦都不曾想到。

她告诉记者,多少年了,这里一直是一片不正规的废品收购市场。

恶臭满盈、污染环境,是亮甲店村村民对这里的唯一印象。“以前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废品回收站,院子挺乱的,经常是外头有大车在路边停靠,老百姓出行也不方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王文君说。

为了改善这个地区的环境,去年,西北旺镇政府和村委会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对商户做了大量的工作,把这个不正规的市场进行了关闭。

个把月的功夫,曾经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废品收购站,就脱胎换骨,变身绿色公园。废品收购站22亩土地以及路南侧的60多亩地、路西侧的150多亩地,通过平原造林,建成为一个小型的森林公园,宛如天然氧吧。

如今,同王文君和她的孩子一起,很多村民在这里享受着快乐的时光。

不远处的西北旺镇六里屯村,一面今年新建的围墙伫立在路旁,墙内1000多平米的无证废品回收市场,如今也已被清理干净。

今年,全镇还将加大整治力度,力争年内将镇域内的无照废品回收市场拆除完毕,让地区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共建:资源共享增进合作

深处我国顶尖高校最为密集的区域,海淀区将服务高校的责任时时怀揣在心。

2012年底,本着“资源共享、增进合作、优势互补、同创共建”的原则,海淀区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共建文明校园,同创文明城区”战略合作意向书,首次将精神文明共建的创举实现落地,延伸到校园。

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校园的环境日益发生着变化,老师和学生都拍手称快。

在校园内外环境上,海淀区政府坚决清理无照经营、违法建设、要求房屋不得租给非法加工食品的相关人员,减少危害学生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及时清运垃圾,并对墙体、窗户等进行修复,使居住区的环境更加整洁、规范、有序;在治安治理上,加强外来人员管理,消除校园财产安全隐患。

“今晨六点,在海淀区以孙鹏主任为首的工作组指导帮助下,我校对校园内“一处”平房危房成功实施了排险帮拆,推动我校校园环境治理和文明校园建设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是一封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陈雨露联合署名的感谢信,他们对海淀区的工作表示崇高的谢意。

这种发自肺腑的谢意,来自于感同身受,来自于同样身处一线的实干。只有在实干中,工作的态度是否积极、工作的方法是否科学、工作的效果是否明显,才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海淀区政府心系校园、心系学生的态度,透过一点一滴的细节彰显,人民大学领导由衷被这种工作态度所打动。

细节与战役

变化,如星星之火,在海淀区的大地上蔓延开来。

这样的变化,在海淀区来得急、来得快。也因为贴近群众,扎根群众,来的让百姓欢喜。

那一边,小月河桥头,近百米长的花池中,载满了鲜艳的月季,让人心旷神怡。

这一边,50人、15辆垃圾三轮车、2辆巡防车,开赴豫源城东胡同来一次大清扫,拆违章、洗墙面、修路面、扫垃圾,街道明亮起来。

仅7月7日至7月9日,东升镇塔院村和新东源股份社联合出动,百人参与,就清运垃圾21吨,修复雨水井 12 个,清理广告标牌、灯箱21个,修补路面65平米,门脸墙刷漆213平米,清洁路面污垢1600平米,安装界地桩38个……

变化的不止是容貌。

另一场攻坚战也率先打响,从7月初开始,海淀区大规模清理挪移那些无人认领的“僵尸车”。双向两车道的清河中街,硬是被一辆面包车挤占了三四年。车里物件空空如也,落满灰尘,车流人流虽然密集也得给它让路,出行的民众苦不堪言。

未来,这些乱停乱放的僵尸车将不在干扰群众生活。对通告期届满,所有权人和相关权利人不主动清理或不主张权利的废旧车辆,海淀区将废旧车辆拖移至四季京环停车场统一存放。截至据7月4日数据统计,海淀区已完成清理“僵尸车”296辆,其中车主自行清理193辆,挪移至停车场103辆。

建立长效机制治理“城市病”

改变,在细节处,慢慢彰显。

百日实干。这场“战争”被分为五大战役——街面环境秩序攻坚战役,集贸市场攻坚战役,校园周边环境攻坚战役,小门店经营秩序攻坚战役,社区秩序攻坚战役。

海淀区要求,要坚决把工作措施做实、做细。每一个战役,每一个专项行动,区级层面要有一本台账,街镇要有一本小台账。

文明创建,不是一场跟风,而是对自己的洗礼。海淀歌颂时代的建设者,也直面城市发展而来的问题。

海淀区委书记隋振江表示,“城市病”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厘顺了城市发展难题,攻坚城市发展瓶颈,区域的发展才能在经济转型中、产业升级中,立于鳌头。

海淀区的整治举措,正是希冀通过解决城市病问题,落实城市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结构、调控资源配置、加强规划引导,以此优化海淀区的空间布局,提升城镇化质量。

敢于承认与面对区域的“城市病”问题,海淀区没有回避问题,反而剥开了“脸面”,通过调研分析当前辖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制定未来的整治重点。

比如,围绕整治城市“脏乱差”问题,解决好农贸市场、餐饮街店、垃圾站点、老居民区、棚户区等死角盲区以及公路、铁路、江河湖渠沿边沿线的脏乱差问题;加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加大PM2.5的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约宣传教育;重点治理黄赌毒问题,对黄赌毒保持高压态势,严格执法;加强校园周边治理,清理违规网吧、娱乐场所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海淀区已经细化出十部整治方案,构建起一个多角度、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如海淀区停车秩序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海淀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海淀区关于环境建设公共设施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海淀区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不搞形式主义,要切切实实为百姓解决好身边的问题。海淀区举区域之力,聚万众之志,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把问题一项一项攻破,把文明创建的指标一项一项落实,奋力争取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最后胜利,为不断提升百姓生活质量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城市病海淀区实干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
三八妇乐 实干为要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共享单车准确把脉“城市病”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实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