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材和教辅材料的生命线
——严谨·切实·适宜
2014-09-13李兴福
李兴福
(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部,上海 201108)
外语教材和教辅材料的生命线
——严谨·切实·适宜
李兴福
(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部,上海 201108)
由于语言及其测试方法的固有特点,外语试题中往往存在被称之为“陷阱”或“迷津”的难点。外语教材和教辅材料要帮助学生有效突破这些难点就必须具有严谨性、切实性、适宜性,否则因其本身的谬误和缺陷而形成的“绊脚石”会对学生带来极其有害的障碍。在确保语言文字质量和外语试题拟定可靠性的同时,教材教辅在编审时还须避免各种敏感性政治问题。
外语教材;严谨,切实,适宜;陷阱;迷津
如今我国外语教育仍在蓬勃发展,其中英语学习者在数量上早已超过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总和。以英语为主的浩瀚的外语教材和教辅材料(以下统称“外语教材”)在我国的出版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成为学生和广大学习者掌握外语、应对考试所不可或缺的书籍。这些图书中除了收录历年中高考、考研试卷等真题和引进英美原版内容以外,还分门别类专为强化某种技能(听说读写译等)或详细介绍各种应试技巧,可谓应有尽有,层出不穷。纵观这些书,既日新月异又千篇一律。外语的难点往往在于本身具有许多特殊的习惯用法,而外语试题的难点又在于人为精心设置的干扰因素(用以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二者常被称之为“陷阱”或“迷津”。某些为占领市场而仓促编排的图书,因质量不到位而无意中在外语试题里夹杂了各种谬误。于是乎,含有内在陷阱并布有迷津的试题中又设下了不该存在的误区,从而使身处茫茫题海的莘莘学子在奋力识破陷阱以尽快走出迷津时,遭遇到意外的绊脚石。笔者从事多语种、多学科翻译工作三十多年,近十年来在业余时间热衷于外语教材的编辑、审校等工作。至今已研读了数百部外语教材及图书,悉心收集了书稿本身隐藏着的各种内在缺陷,认为在编审、校订这些图书时,务必及时排除各种隐患,确保其严谨性、切实性、适宜性——这是外语教材的生命线。
一、外语教辅材料的特点
外语教材不仅是在校大中小学生的主要用书之一,也是广大外语学习者、爱好者使用的重要图书,对提高全社会外语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确保其严谨性、切实性、适宜性。
(一)外语教材的严谨性
外语教材中学生考试参考书应特别注重严谨性。通常,多数类型的试题答案都要求单一性,即一道试题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然而,不少书常会忽略这一点,往往体现在混淆了语言中用词的某些细微差别。如将英语中表示“生于某时某地”与表示“出生于何种家庭”混为一谈,都对应于“was born in”,其实后者应为“was born into”。
例1 MorganwasborninWales in 1635.(摩根出生于1635年的威尔士。)
Abraham Lincolnwasbornintoa poor family in Kentucky.(亚伯拉罕·林肯出生于肯塔基州一个贫苦的家庭。)
再如,“go to labor”与“go into labor”的用法更是大相径庭,见例2。
She had a tendency togointolabormuch too soon.(她有着早产的先兆。)
如今,外语教材竞相传授应试技巧固然无可厚非,但首先必须注重于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并且,任何时候都要切忌误导!如某书中煞有介事地将“Why don’t we have a walk after supper”作为普通疑问句,对其回答的正确选项定为“No,because we’ll watch TV.”而将选项“That’s a good idea.”予以否定。其实,该句型并非提疑问,实为提建议,通常应答者都是很高兴地表示赞同:“That’s a good idea.”“Great idea!”“Right you are.”或“I was hoping you’d say that!”即使不赞同,也不会说“No,…”而是婉转地说出不合适的理由,或提出更好的建议。更离奇的是当老师告诫学生“Don’t play ball games here”时,答案竟然是表示同意的“All right”,其实这是典型的干扰项。一般回答别人建议不要做某事的祈使句,正确的选项应是“Sorry,I won’t.”(对不起,我不会了。)对于此,编者却熟视无睹。
如果阅读理解中生词、疑难词的注释有错误,则会将读者引入歧途。如某文中对短语“look out for squalls”里的“squall”注释为“高声喊叫”。殊不知该词作名词时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其一为“高声喊叫;嚎啕,啼哭”,其二为“飑”,并在口语中引申为“骚乱,动乱,动荡”,而文中的“look out for squalls”是惯用短语,表示“提防危险”。显然,注释“高声喊叫”应改为“飑;骚乱,动乱”。另文中对“a pain in the living death”里“living death”加注为“行尸走肉”也离题甚远,根据上下文,意思应为“痛苦得生不如死”。
要实现外语考试参考书的严谨性,首先要求出题时确立鲜明的目标。一道好试题及其答案不应只是例行考查外语的大略用法,其句型或短语或词汇应体现出典型的语法结构或特殊的惯用法,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和测试而不断长进,逐渐识别外语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和例外性,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著名学者、资深外语教育家卢思源教授在《英语陷阱——你的英语又错了》(以下简称《英语陷阱》)和《英语迷津——相似词语辨析》(以下简称《英语迷津》)两书中搜集了上千条英语中字面意义与实际含义不同、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迥异的句例,这些真实而奇妙的句例可卓有成效地防止我们不会坠入那些“陷阱”,带领我们及时走出那些“迷津”。例如,“He is agoodsailor.”并非是说“他是个好水手”,而是说“他不会晕船”[1]3;most与mostly同为副词时,“His answers aremostcorrect”是指“他的回答最为正确”,而“His answers aremostlycorrect”却是指“他的回答大部分是正确的”[2]186-187,这两句话人们极易认为等价而可替换,其实具有如此不容忽视的差别。卢教授精心编写的这两部英语专著包含了英语教材的丰富资源,通过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这些句例,可以编出大量有针对性的高质量试题,使学习者牢固掌握、透彻理解相关“英语诀窍”。这样,就能以较小的篇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考生的外语水平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核,并且阅卷也省时省力,从而使评分比较准确。
规范化也是严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英语教材中国际音标的标注相当混乱,通常都是将第13版和第14版的国际音标混用。其实,这两个版本的内容项目很接近,只要严格区分如表1所列的少数几组,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规范化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第13、14版国际音标符号差异一览表Tab.1 List of the Symbol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PA Versions of the Thirteen and Fourteen
其次,不要一味迷信老外,正如当今中国某些大学生的汉语错误百出一样,当下某些老外滥用母语现象也屡见不鲜,普通英语原版书中低级语法错误已不足为奇。如《国际教育学百科全书》(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中将不可数名词“behavior”写成复数形式“more behaviors”[3]30;另一原版书《语言文化教育方法论——从国家范式到跨国范式的转变》(LanguageandCulturePedagogy:FromaNationaltoaTransnationalParadigm)中硬将副词“better”插入短语“in order to”之中成为“in order better to”也显得不太规范,宜改为“in order to…better”。所以,在辨别外语中的正误时,不能“唯老外是从”,而应以确切的规范为准。
(二)外语教材的切实性
外语教材既是学习者的导师,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书中的内容若有任何谬误,对于学习者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编书者往往认为只要试题的答案无误,参考译文有些偏差无关紧要,殊不知参考译文的达意性也至关重要,因为错误的概念一旦形成,加以记忆的信息便很难更改。如将“learn by heart”译为“用心去学”(应为“熟记”),将“in a minute”译为“在一分钟内”(应为“立即”),……这样的错误,简直贻害无穷。
译文除了必须“达意”,还需注重逻辑和修辞。不知从何时起,不少译文中常会出现“两个或以上”之类画蛇添足的“洋泾浜”中国话,这可能是受英语“two or more”,日语“二つまたはそれ以上の”等外语的影响[4]。众所周知,汉语“两个以上”即“≥2”,已包括“或者”之意。可见,外译汉时务必把握汉语的特点。虽然在大多数场合汉语总显得特别简洁,但有时也会不得不比外语来得冗长一些。例如,有的书将“nurse tutors”译为“护士老师”(应为“护理学导师”),着实使人有点费解;同样,若将“nurse students”译成“护士学生”(应为“护理学专业学生”)也很牵强。理想的译文不仅合乎逻辑,还应讲究修辞。如,有人将“the beauty of hismind”译为“他头脑的美丽”自然不妥,若改为“他思想的美”则比较达意,但因为“美”是个带感情色彩的词,“五讲四美”中并无“思想美”,只有“心灵美”,指“思想品行的高尚”,所以该短语最好的译文是“他心灵的美”。
外语教材可以做到且应该做到各具特色,有些书通过编制独特的图表或创立相应的公式,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然而这类创意应切实保证其正确性,决不能以偏概全。如某书将持续性动词完成时态设定为公式:have + verb + en,这就很不科学,因为绝大多数英语动词的过去分词并不以“en”结尾,应将其改为:have + pp(过去分词),这样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外语教材的编者不仅要搜集、拟定富有特色的试题,尤其是那些含义似是而非、字面形式扑朔迷离的试题,不但要提供可靠的答案,而且要对试题加以剖析,揭示其“奥秘”所在。若能这样做就会对学生有极大帮助,因此这是编者和审稿人员的神圣使命。如《英语陷阱》中以大量例句证明“cannot … too”绝非是指“不能过分……”而是说“无论如何……也不过分”,如例3。
例3 Wecannotrecommend this booktoostrongly.(这本书很好,无论我们如何推荐也不过分。)[1]8-9
《英语迷津》中指出“burned”,“burnt”虽为“burn”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但在句中作形容词时却只用burnt,如“aburntchild”(一个烧伤的孩子);作及物动词时也多用burnt,如“I wasburntquite black by the sun.”(我被太阳晒得黑黑的);而作不及物动词时则多用burned,如“A desire for revengeburnedin Hamlet’s heart.”(哈姆雷特的心中燃烧着复仇的愿望。)[2]65-66
根据当前考试的特点和要求,外语教材不仅要率先跟踪最新重大考试的真题以突出新颖性,还应特别强化诸如中译外、外语写作等重要环节。同时,所选内容必须清除语法错误,摒弃中式英语,如例4。
例4 汽车嘎的一声刹住了。(The car screechedwitha halt.)
例4中“witha halt”为介词使用错误,应改为“toa halt”,整句还可改为“The car stopped with a screech.”又如受汉语的词序影响,将“长盛不衰的巨大声誉”译为“lasting great fame”不妥,应改为“great lasting fame.”同时,逐字翻译的陋习弊病也应该摒弃,见例5。
例5 很多人未能获得成功,那是由于他们以为有充分的时间可以花费。(Many people are failed to get success,that is because they think they have plenty of time to spend.)
这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全句英语应改为“Many people fail to make their mark because they think there is time enough and to spare.”
(三)外语教材的适宜性
外语教材中的题材内容的趋势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这对学以致用很有推进作用。但要注意的是引用真实事物时,就要保证其真实性。譬如,“It goes fromShanghaiStationto Pudong Airport in eight minutes by the maglev train.”其中的“Shanghai Station”显然会让人认为是“上海火车站”,那可与事实不符了,应将其改为“Longyang Road Station of Metro Line 2”,全句意思为“从上海地铁二号线龙阳路车站乘磁悬浮列车到浦东机场只要8分钟”,则比较合理。同样,对于某些历史常识也来不得半点含糊,像“Qu Yuan was born aroundtwothousandyears ago in China.”(屈原大约出生在2000年前的中国。)这一时间上的误差居然超过350年。
外语教材在传授外国语言的同时还应不失时机地介绍外国文化,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有用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英语陷阱》里对both这一最常用的形容词、代词、副词的特殊用法作了全面的概括,如“Both(the)men are writing an article.”(这两个人正在各写一篇论文。)有不少人会将此句翻译成“这两个人正在合写一篇论文。”而此句对应的英语应为“The two men are writing an article.”[1]175有时,both = each of them ≠ two,甚至both > two,如“He prayeth well loveth well,bothmanandbirdandbeast.”《英语迷津》里对“especially,specially”这两个意义非常接近、当今美国人已几乎将其合二为一的副词作了极为详尽的比较,介绍其在不同场合分别具有的不同含义及其逐渐演变的历史,使人们清晰地掌握两词的用法,书中还巧妙地将它们用在同一个句子里:“Though the weather isespeciallyunfavorable,I camespeciallyfor Hongkong’s International Book Exhi-bition 2012.”(天气虽然非常不好,我还是特地来参观香港的2012年国际书展。)[2]106-107由此恰如其分地辨析了宛如孪生兄弟的这组同义词。
无论何种类型的外语教材,全书在总体上一定要有系统性,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并且,根据教材的不同等级设计相应的难度,同时不能有很大的跳跃[5]。虽然图书出版可突出各自特色,但所收录的内容不宜过偏,编排方式也不应太标新立异。例如同为有关日语能力考试“文字·词汇详解”方面的教材,有的只收录音读汉字词汇并对其标注假名,有的则相反,只重视训读汉字词汇,事实上二者在日语中几乎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必须兼顾。有些外语教材一看可知是从原版图书和网上收罗的大杂烩,无论体例还是风格都不一致。毫无疑问,编者并未仔细阅读过,更不曾认真地加以修订、改编。这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外语教材,其出版效果可想而知。
二、外语教材修订、编辑、审定原则
如上所述,外语教材的生命线为严谨性、切实性、适宜性。那么,在修订、编辑、审定外语教材书稿时更无例外,一定要确保这三性,彻底清除因编写者的疏忽而出现的“绊脚石”,消除那些不应存在的“误区”。此外,还要从思想政治上加以把关,基本遵循下列原则。
(一)绝对避免敏感性政治问题
外语教材中所选用原文的编著者生活在全球各地,其世界观、政见、史地知识面并不相同。这一切反映在他们的文章中往往就是对我国港澳台的不当定位,或者对社会主义制度持有偏见。上述内容通常所占篇幅极小,仅为个别词句或段落,但会产生不良政治影响,必须加以注意。以英语为例,当看到“the mainland China”应牢记我们只说“中国大陆”而从来不说“大陆中国”,所以一定要将其改为“China’s mainland”。同样,“the mainland Taiwan”必须改为“China’s Taiwan”;当Taiwan,Macao,Hong Kong与各国名排列在一起时,应分别在其后添加“,China”,即“Taiwan,China”等,或改写为“China’s Taiwan”等。总之,要遵循的宗旨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而“一个中国”是指大陆和台湾等同属中国。还有日语中也会出现“中国本土?台湾?マレーシア…”之类的文字,应改为“中国大陸と台湾?マレーシア…”。这里决不能采用“中国本土”,因为“台湾”也是“中国本土”。并且,“台湾”决不能像独立国家那样用“· ”与“中国本土”隔开。
外语文章中另一个经常谈到的政治话题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诸如“with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in the 1980s;an overthrow of the socialist camp;the fall of Communist empires…”对于这类词句可干脆删除,或相应地改写为“upheaval of Eastern Europe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drastic changes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Soviet Union;the radical change of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 …”
其他,如有涉及宗教、种族、伦理道德等方面不正确的言论和观点,审稿时也须作相应删改。
(二)坚决淡化妄自菲薄的学术观点
如今各种类型的外语口译教程层出不穷,编著者千方百计地寻求引人入胜、立竿见影的口译方法,其意愿本无可指责。然而,有些人将中国人学习外语口译的某些难点归结于汉语的落后,更有甚者由此得出我国民族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而且思维方式低下的一系列奇谈怪论。且不说当今世界上汉语已被认为是一种历史悠久而又高度进化、非常实用的语言文字,编者若对自己民族带有妄自菲薄的思想,那是绝不可能有效地著书育人的。所以,必须淡化那些陈腐而幼稚的“学术观点”。
(三)确保基本知识的正确性
某些外语教材罗列了不少难度较高的试题,介绍了正确、快速解题的方法。但纵观全书,其中却充斥着基本语法知识上的错误,以英语教材为例简述如下。1)冠词的随意使用。如“She boughtalaptop and iPhone yesterday.”非指同一事物(或同一人)时,不定冠词不能共用,此句应改为“She boughtalaptop andaniPhone yesterday.”又如,“We made himthemonitorof our class”中的monitor是our class里独一无二的,前面不能加定冠词the。2)名词单复数错误。如“We based the compositions on our ownlives.”life仅在表示人的“生命”、“终生”、“传纪”和物品的“使用寿命”时为可数名词,而在表示“生活”、“人生”等抽象概念及泛指“生命”等大多数情况下都为不可数名词,不能使用复数形式,句中的“lives”应改为“life”[3]215-216。然而,在“The heroes gave theirlivesthat we mightliveahappylife”中,happy life之前却可加不定冠词“a”,因为“live a … life”是固定搭配,指某种性质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水平。3)介词的误用。如“He came to Shanghaiina cold winter morning.”大家都熟知“in the morning,in the afternoon …”的泛指用法,但当这些时间名词有了其他修饰词指明为某一天,介词“in”必须改为“on”;又如“These magazines are sold at bookstoresoverthe country.”说明全国各地书店均有发售时,句中的over应改为throughout。4)形容词的顺序混乱。如,将“两件又新又漂亮的女式丝绸绿礼服”译成英语“two new beautiful silk green evening dresses”,其中的词序有问题,应按照英语的习惯词序改为“two beautiful new green silk evening dress.”又如想当然地将“温泉”译为“warmsprings”,其实应为“hotsprings”;“米色”也不能译成“ricecolor”,而应译为“cream-colored”;不少日语书中将“米色”写成“ベージュ”(浅茶色,骆驼毛色),并不达意,应改为“たまご色、クリーム色”等等。5)动词的诸多使用错误。i.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如“Come along andjointhe party games with us.”(来吧,加入我们的派对游戏吧。)其中“join”既可作及物动词又可作不及物动词,但在此句中恰为不及物动词,应改为“joinin”;ii.误用宾语补足语,如“Then Idemandyou were my first listener”中的“demand”后面不能跟宾语补足语,应替换成“wish”等其他表示愿望的动词;iii.宾语为不定式还是动名词不清楚,如“First,toavoidto touch the people who has a temperature”中的avoid后面应接动名词,需将“to touch”改为“touching”,或将“avoid”改为“avert”;iv.单复数问题,如“Therearea laptop,three periodicals and many DVDs on the desk.”句中“a laptop”为单数名词,根据“就近法”,系动词“are”应改为“is”;而“I as well as youarean engineer.”句中的“I”是第一人称单数,根据“就远法”,“are”应改为“am”。
三、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形势下,知识领域日新月异,外语教材的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20世纪90年代以前传统教材历久不衰的时期已一去不复返了。我国外语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任重而道远,外语教材编审出版工作者要得心应手地完成这一重任,需要对汉语和外语的语法特点、词法(如构词法、组词形式等)各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对相应的同义词、近义词进行全面的辨析,同时还应对我国和相应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有较为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在编制新的外语试题时,应尽量选用具有唯一性且最为恰当的答案。尤其在遇到可能会有数种答案或答案不甚确切的试题时,必须经过去伪存真的筛选,才能恰如其分地得出合适的答案。在编写与审校外语教材时,业内同行应该充分参考优秀的外语图书,以其为楷模。
外语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若能确保精益求精,就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卢思源. 英语陷阱——你的英语又错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 卢思源. 英语迷津——相似词语辨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 Oxford Keys English Dictiona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4] 中岛文雄. 岩波英和大辞典[M].东京:岩波书店,1987.
[5] 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TheLifebloodofForeignLanguageTextbooksandTheirSupplementaryMaterials—Strictness,ReliabilityandSuitability
LiXingfu
(TechnicalDepartment,Daikin(China)InvestmentCo.,Ltd.,Shanghai201108,China)
There are often difficulties called“pitfall”or“maze”in the test papers of foreign languages due to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and its testing methods.The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and their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should be strict,reliable and suitable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otherwise the“stumbling blocks”that result from their own flaws and fallacies will bring about extremely harmful barriers to students.The politically sensitive issues must be avoided whereas the dependability of language level and working out the test papers should be ensured during the editorial control for these two kinds of books.
foreignlanguagetextbooks;strictness,reliability,suitability;pitfall;maze
2013-11-05
李兴福(1951-),男,译审。研究方向汉英日互译、外语教材及教辅材料研究。E-mail:lxf_0518@163.com
H 319
A
1009-895X(2014)01-006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