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稳定性心绞痛100例
2014-09-13岳建彪刘尚丽
索 钢 李 霞 岳建彪 刘尚丽
(四川省骨科医院综合内科,四川 成都 610041)
老年髋部骨折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骨折。老年患者多数伴有心脏疾病及其他很多并发症,需服用多种药物,同时肠胃功能差,药物过多不能耐受造成治疗依从性差,达不到有效治疗目的。本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老年患者100例,心绞痛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1〕。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2〕。髋部骨折诊断均符合诊断标准〔3,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急诊医学》〔5〕。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者;②中医辨证符合心血瘀阻、气滞心胸证或兼有痰浊闭阻或心气虚损者。③家属或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药物过敏者和有禁忌者;②心脏瓣膜疾病、重度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③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内分泌代谢、中枢神经精神系统和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④入院时即有昏迷、休克、消化道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发伤、肺栓塞严重并发症,预计24 h内死亡者。⑤中医辨证不符合心血瘀阻、气滞心胸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14例,女36例,年龄60~99〔平均(72±5.68)〕岁。心绞痛病程0.5~14〔平均(6.7±1.03)〕年;骨折病程2 h~14 d〔平均(4.6±1.13)d〕;合并糖尿病29例,高血压18例,高血脂8例,脑梗死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心绞痛Ⅰ级 15例,Ⅱ级21例,Ⅲ级9例,Ⅳ级5例;股骨颈骨折36例,其中头下型13例,头颈型11例,颈中型6例,基底型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4例,其中顺粗隆间型8例,反粗隆间型4例,粗隆下型2例;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35例,室性早搏26例,两者合并发生21例,传导阻滞11例。对照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60~97〔平均(71.5±5.64)〕岁。心绞痛病程0.5~12〔平均(6.5±1.06)〕年;骨折病程3 h~14 d〔平均(4.7±1.10)d〕;合并糖尿病28例,高血压19例,高血脂7例,脑梗死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心绞痛Ⅰ级 16例,Ⅱ级20例,Ⅲ级8例,Ⅳ级6例。股骨颈骨折33例,其中头下型12例,头颈型10例,颈中型6例,基底型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其中顺粗隆间型10例,反粗隆间型5例,粗隆下型2例;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31例,室性早搏23例,两者合并发生23例,传导阻滞12例。两组性别构成、年龄、病情构成、病种分类等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骨折基础治疗及稳定性心绞痛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根据病情应用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肠溶阿司匹林、辛伐他丁、依那普利、曲美他嗪。治疗组加七味三七汤:三七、甘草各10 g、赤芍、香附、川芎、红花、延胡索各15 g。兼有痰浊闭阻者加陈皮15 g、法半夏10 g、茯苓15 g、全瓜蒌30 g、竹茹10 g;兼有心气虚损者加党参、黄芪各30 g、炒白术、茯苓各15 g。1剂/d,水煎取汁300 ml,分3次温服。14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程度;②临床症状如胸闷、心悸、气短、乏力;③心电图变化。
1.4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拟定。①心绞痛疗效标准:分为轻度(显效为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为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无效为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中度(显效为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为症状减轻至“轻度”标准;无效为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较重度(显效为症状消失或减轻至“轻度”标准;有效为症状减轻至“中度”标准;无效为症状与治疗前相同)、重度(显效为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至“中度”标准;有效为症状减轻至“较重度”标准以下;无效为症状与治疗前相同);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时间有所加重,或轻重程度上升一个及以上级差。②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6〕。显效为动态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为ST段的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重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室性早搏<30次/h、房性早搏<30次/h;无效为动态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为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 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变平坦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心绞痛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4 d后,两组心绞痛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临床疗效比较(n=50,n)
2.2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治疗14 d后,两组动态心电图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有效率(显效2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00%)(P<0.05)。
2.3安全性 治疗组4例头晕、恶心,总发生率为8.00%;对照组6例头晕、恶心,总发生率为12.00%(P>0.05)。考虑为降压、抗血小板、扩血管药物的副作用,均较轻微且为一过性,未予特殊处理。两组大便、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经七味三七汤治疗后多有改善,仅少数患者症状无改善,但无明显加重,亦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为1级。
3 讨 论
影响我国人群冠心病发病危险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外伤是增加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1〕指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质量;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首先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此外,应积极处理危险因素。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该病的病机关键是心络瘀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对疼痛产生机制的经典诠释。心络瘀阻,络脉“不通”,则心肌失养而“不荣”,从而引发心绞痛。由此,提出此病的治疗当针对血瘀,以活血化瘀通络法为主。通过活血化瘀,使脉络畅通,“通则不痛”。活血化瘀法是针对心血瘀阻的病机而立,临床使用此法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多收到较好疗效。如血府逐瘀汤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扩张血管,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等效果。王伟等〔7,8〕的实验显示,血府逐瘀汤可增强缺血心脏的心肌收缩,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并可改善缺血心肌的代谢抑制状态,增强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其治疗方案均针对冠心病单一疾病,没有针对合并骨折疼痛等危险因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特色或创新之处在于既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发挥中医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又利用现代检查设备科学的判断治疗效果。弥补了单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分别治疗的不足,减少病人用药品种及数量,提高依从性。
4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28(1):88-136.
2Campeau L.Letter:grading of angina pectoris〔J〕.Circulation,1976;54(3):522-3.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创伤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70-3.
4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5.
5陈佑邦,王永炎.中医急诊医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6.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2-3.
7王 伟,史大卓,陈可冀,等.精制血府逐瘀胶囊刺激缺血心肌细胞NA及蛋白质合成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2):1715.
8徐凤芹,史大卓,陈可冀,等.精制血府逐瘀胶囊对犬急性心肌缺血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耗氧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