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的效果
2014-09-13王敏红莫丽亚缪琪蕾葛正中吴永华
王敏红 莫丽亚 缪琪蕾 葛正中 吴永华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老年科,江苏 苏州 215002)
老年痴呆(AD)在65岁以上发病率、病死率较高〔1,2〕,研究发现,文化程度低、高龄、日常交流的缺乏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低是发生老年AD的危险因素〔3〕。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进一步发展,预计到2050 年,全世界老年AD的患者将达到1.14亿〔4〕。可见,对老年AD患者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5〕,这对于预防或延缓老年AD的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残疾发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1~2013在我院老年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期AD患者,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对象的诊断均需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有关的AD、血管性痴呆(VD)及混合性痴呆的诊断标准;②排除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器质性疾病,精神病、神经系统疾病史,酒精、药物依赖者;③患者经本人同意并且签订关于本项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后才可列为研究对象。将入选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6±8.12)岁,轻度AD 17例,中度2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4.89±9.15)岁,轻度AD 19例,中度21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及患病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生活自理能力测定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测定患者的生活能力。ADL量表共有14项内容,包括定时大小便、行走、穿衣、梳头、刷牙、洗澡、做家务、进食、服药、电话沟通等。所列事项患者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计1 分,存在某些困难时计2分,自己不能独立完成需要帮助计3分,患者自己完全没法做计4分。总分低于16分可认为其生活自理能力为完全正常,17~36分为轻度下降,37~56分为重度下降。
1.2.2焦虑与抑郁评定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作为评定工具〔6〕。SAS量表共包括20个条目。采用1~4级的评分模式,1分=无或者很少,2分=有时,3分=经常,4分=一直是或者总是。评定的时间跨度是现在或者为过去的1 w,此量表用来评定被调查者是否存在焦虑及焦虑的程度;(3)SDS量表共有20个条目,同样按照1~4级的评分,1分=无或偶尔、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评定的时间跨度与SAS相同,此表用作评定被试者是否存在抑郁及抑郁的程度。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及家属协助下,根据自身情况对每个条目做出独立的评定。在入院时及开展健康教育2 w后分别进行调查,将SAS、SDS评分换算为标准分后进行计算,将测试的结果进行整理及统计学分析,将其与中国的常模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经健康教育后焦虑、抑郁改善情况。
1.2.3日常生活健康教育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处理,观察组基础上,由统一培训的护士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从入院后的第2周开始实施健康干预至出院。出院后每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讲解关于老年AD的有关知识、进行安全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指导患者开展功能锻炼。以个体化的座谈会或者访谈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所述内容简单明了,设置了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问题的机会,可以通过讨论搜集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健康教育的观察指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体现,在研究过程中,以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以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时采用ADL量表〔7〕测定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变情况。
1.2.4患者抑郁、焦虑的健康教育 因对疾病的认知不足而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的疏导:针对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缺乏,责任护士可以就疾病的病因,主要的临床症状,常用及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合理的护理措施等内容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比如针对有进食障碍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现场给予示范,嘱陪护人员给患者喂食时确保饭菜的温度适当,过烫或过冷的食物都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刺激,宜温和,确保无骨刺和辛辣,进食的速度要慢,避免噎食。来医院就医的老年AD患者大多是由于在家烦躁不安,无法有效管理而被要求来住院治疗。因此,在对患者的安全防护教育上,要让家属了解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患者一般存在记忆方面的障碍,且存在顽固的心理,不肯承认自己有病,要让看护人员提高关注密切度,防止患者走失;再者,由于年老者本身行动时不太方便,加之病情不稳定,时好时坏,发病时很可能发生碰伤或摔倒甚至坠床等事件,严重时由于幻觉的支配还有可能发生自杀等意外,因此,这些都应告知家属并采取预防措施。患者因悲观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的交易员:由于老年AD患者普遍年龄较大,其配偶也已年老,不适合单独作患者的配合者。在住院期间,患者一般由其子女照顾,但是往往照顾不周,患者更易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导致情绪低落,表现为脾气暴躁或者沉默寡言,进而食欲不振,身体不适。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反复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关于AD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治疗的方案,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按医嘱治疗及患者亲属参与配合治疗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康复的信心。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两组3个阶段的ADL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患者3个阶段的ADL评分±s,n=40)
2.2总体SAS、SDS评分 入院时SAS平均分为(47.01±4.98),SDS平均分为(53.97±8.96),两项评分总体高于国内常模组(33.80±5.90,41.88±10.57)(P<0.05)。
2.3健康教育后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经过基础治疗加上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2 w后与入院时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项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SAS:36.83±6.34,SDS:42.26±9.87)较对照组(SAS:44.57±5.31,SDS:48.14±9.81)改善更明显(P<0.05)。
2.4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得分干预前后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在心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SAS干预前为48.13±5.02,干预后36.83±6.34;SDS干预前52.89±9.14,干预后42.26±9.87。
3 讨 论
目前仍然未找到能彻底治疗AD的方法〔8,9〕。虽然AD在世界范围内均较常见,但是其患病率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AD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给其亲属、医疗及社会机构带来沉重的负担,是一种需要重点防治的精神障碍〔10〕。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AD的患病率可能会随之上升。因此,及早预防或治疗AD,是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11,12〕。
老年AD的患者大多数为性格内向者,好独处,或者由于离退休后引起较大落差导致情绪低落,或者是因家庭中存在矛盾,缺乏关爱,导致其心情郁闷〔13〕;还有些是由于丧偶后孤独苦闷,导致了AD的发生。在被要求接受治疗期间,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自己行动不便及担心为子女带来的麻烦或者照顾不周,AD患者极易产生焦虑及抑郁心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建立自信〔14〕。定期开展心理状况的测量和评估,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保持心理平衡,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对于老年人而言,年老使体力和记忆力均逐渐下降,继而引起一系列的退行性心理变化。如果再患上某种疾病,老年患者更易产生忧虑、恐惧的负性心理,此外,一些负性事件也易使老年人陷入悲伤和痛苦之中,长期不能走出阴影。这与目前倡导的增进身心健康相背离。因此,应将如何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同步健康作为重要议题提上日程。本研究说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改善,且心理状态明显好转,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除了针对患者本身,对AD患者的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老年AD患者看护机构,且患者的住院时间往往比较短暂,大多数时间患者都需要家属照顾并配合治疗。故家属有必要了解并熟知疾病的知识,对患者开展科学合理的照顾,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益于病情好转。着重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精心护理:轻度AD者容易健忘,而严重者行动不便,迟缓、易发生意外或错误,如摔伤、走失、吃错药等事件。因此,保证患者的安全应该放在首位。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其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发生。②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15〕,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建立康复的信心,由于AD患者情绪起伏不定,需要指导家属学会正确地与患者沟通,调整情绪,同时鼓励患者与周围的人交流,多听音乐、戏曲等,减少AD患者的激越行为。③半补偿机制的实施〔16〕,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日常生活琐事,如穿衣、进食、打电话等,采取半补偿的机制,督促患者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减少患者的依赖心理,同时能强化患者的认知功能的训练。
4 参考文献
1Feldman HH,Haas M,Gandy S,etal.Alzheimer's disea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 call for a new research roadmap〔J〕.Ann N Y Acad Sci,2014;1313(1):1-16.
2冯丽云,李琳琳,田庆丰,等.2009年郑州市65岁以上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1-4.
3李 磊,李 峰,马 颖,等.安徽农村社区老年痴呆症患病率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4):292-4.
4Jellinger KA,Attems J.Prevalence of dementia disorders in the oldest-old:an autopsy study〔J〕.Acta Neuropathol,2010;119(4):421-33.
5Beer CD,Horner B,Almeida OP,etal.Dementia in residential care:education intervention trial (DIRECT);protocol for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0;11:63.
6赵攸文,薛继芳,王 旸.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5):377-8.
7高巧妮,姚飞婵.老年痴呆症患者及其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112-4.
8付云红.老年痴呆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72.
9林晓莉,王君俏.老年期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1):1-3.
10王庆妍,唐四元,蒋 芬,等.老年期痴呆照顾者虐待行为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988-91.
11王庆妍,蒋 芬,陈三妹,等.应对过程理论在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712-5.
12顾桂香,刘玉香.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探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1):78-9.
13杨 宁,颜瑜章,陈力鸣,等.老年人及其照料者对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症状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5):327-31.
14章苍松.某社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智能精神状态的多因素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2;12(3):171-3.
15丁 燕.长沙市老年期痴呆的疾病负担调查及社会支持对策建议〔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16陈 旭,许 闽.预防老年性痴呆症提高生活质量〔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