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腭帆张肌横截面积的改变与放射性中耳炎的相关性
2014-09-13杨建华
唐 伟 朱 辉 杨建华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
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约占全部鼻咽癌病理类型的97%,对放射线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临床治疗中主要选用放疗〔1〕。近年来放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显著提升了靶区放射剂量,病灶周围组织放疗过程中受到的放射剂量明显降低,但患者鼻咽两侧的咽鼓旁肌和咽鼓管仍处于高放射剂量区〔2〕,加之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降低,对放射耐受性下降,导致放疗后极易出现放射性中耳炎,对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于放射性中耳炎尚无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对老年患者放射性腭帆张肌损伤与放疗后放射性中耳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降低老年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以及提供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接受放射性治疗的老年鼻咽癌患者41例,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男25例,女16例,年龄60~75岁,平均(65.81±5.07)岁;临床症状: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肿大26例,涕中带血10例,鼻塞5例,听力正常,无耳闷胀及阻塞感。鼓膜检查:无积液、充血、内陷;中耳CT检查结果显示乳突腔内无积液;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低分化鳞癌29例,中分化鳞癌5例,泡状核细胞癌7例。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30例,Ⅲ期3例。
1.2方法 入选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为 DT 65 Gy/32 f/7 w。在放射治疗前和开始8~10个月中利用核磁共振机(MRI),将平行听眶线横断面作为扫描图像基础,扫描鼻咽部,同时对翼内肌和腭帆张肌于咽鼓管软骨中下部层面的横截面积进行测量。结合之前的MRI检查结果,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描绘并计算翼内肌和腭帆张肌的面积。
1.3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放射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右腭帆张肌横截面积(SLTVP、SRTVP),女性左、右腭帆张肌横截面积(SLTVPF、SRTVPF),男性左、右腭帆张肌横截面积(SLTVPM、SRTVPM),翼内肌横截面积(SMP),左、右翼内肌横截面积(SLMP、SRMP)。腭帆张肌萎缩判断标准依据高艺玲等〔3〕研究报道。在放射治疗期间或放疗结束时对放射性中耳炎相关症状进行诊断:MRI显示中耳、乳突积液为T1加权低信号,T2为加权高信号,其中高信号乳突区中可见完整的气房间隔,同时显示出弯曲线状的无信号区。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放疗后放射性中耳炎发病情况 41例患者(82耳)放疗前均无分泌性中耳炎,放疗后共有28例(46耳)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为56.09%,其中双耳均发病的患者18例。
2.2放疗前后腭帆张肌横截面积对比 放疗后SLTVP、SRTVP、SLTVPF、SRTVPF、SLTVPM、SRTVPM均明显低于放疗前(P<0.01),见表1。
2.3放疗前后患者翼内肌横截面积对比 放疗后SMP、SLMP、SRMP明显低于放疗前(P<0.05),见表2。
2.4腭帆张肌萎缩及放射性中耳炎分布情况 在腭帆张肌出现萎缩的54耳中,35耳出现放射性中耳炎,发生率为64.81%,在腭帆张肌未出现萎缩的28耳中,共有11耳出现放射性中耳炎,发生率为39.29%,两组放射性中耳炎发病率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361,P=0.005)。
表1 放疗前后患者腭帆张肌横截面积对比±s,n=41,mm2)
表2 放疗前后患者翼内肌横截面积对比±s,mm2)
3 讨 论
研究显示〔4〕,放射治疗前无分泌性中耳炎的鼻咽癌患者中,放射治疗后中耳炎发病率约为50%。本次研究中放疗后放射性中耳炎发病率略高于此研究结果,其原因与本次研究对象为老年患者,机体功能普遍偏低有关。多数研究者认为放射性中耳炎会由于咽鼓管功能受损而引发,当咽鼓管通畅性受阻后,中耳积液的发生率明显提升〔5〕。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下降,对放疗中射线的耐受性降低,当治疗中使用的射线较大时会明显损伤老年患者咽鼓管的动力功能。咽鼓管位于中耳和鼻咽部连接处,控制中耳与外界之间的气压平衡。当出现阻塞时,管腔开放受阻,其中的气体同外界的大气压处于平衡状态而被吸收,进而产生病变。管腔开放过程中咽鼓管旁肌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腭帆张肌的收缩具有重要作用,当其收缩时,咽鼓管侧板向外下方移动,与软骨中间板分离。相关研究认为〔6〕,当腭帆张肌受到损伤后,会导致咽鼓管出现相应地功能性阻塞。本次研究显示,放疗后不同性别的患者中腭帆张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萎缩,在本研究中虽然只对入选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未进一步对肌肉纤维化程度和疼痛情况进行研究,但患者放射治疗后腭帆张肌发生萎缩是肯定的。同时本次研究中放疗后与鼻腔内肌肉同属的翼内肌面积也出现了明显萎缩,说明在鼻腔中各壁的肌肉群于放疗之后均容易发生损伤或萎缩。
当治疗过程中放射剂量较低时,由于骨骼肌细胞具有比较强的辐射对抗能力,使得损伤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电离辐射会使细胞间质产生显著变化,同时毛细血管也受到损伤,当作为肌肉营养主要提供途径的血管和神经受损后,腭帆张肌由于缺乏营养而出现萎缩〔7〕。与此同时,中耳内部的淋巴、血管接受电离辐射后会发生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导致组织液渗出,使淋巴回流出现障碍,中耳内的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引起炎症反应。故临床对于骨骼肌明显萎缩的放射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中应将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辐射效应阻断药与ATP 和NGF注射剂联合使用,在缓解放射性中耳炎的同时使骨骼肌正常收缩力得到恢复。
4 参考文献
1谢文佳,杨智宁,林志雄,等.老年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42-4.
2姚伟荣,杜 镭,马 林,等.疗程中再计划对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5):468-75.
3高艺玲,唐安洲,刘 津,等.鼻咽癌放疗前后腭帆张肌横截面积的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6):743-5.
4陈永国,何 蓉,仇弋戈,等.鼻咽癌放射治疗对中耳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0;23(5):393-7.
5刘 振,王跃健,肖 平,等.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表达〔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9(4):448-50.
6陈洽鑫.不同电离辐射剂量对新西兰兔咽鼓管早期影响的病理观察〔D〕.南京:中山大学,2010.
7高艺玲,唐安洲,刘 津,等.鼻咽癌放疗前后腭帆张肌横截面积的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6):7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