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贸中的那些“不靠谱”
2014-09-12杨王诗剑
杨王诗剑
乌克兰局势牵动着世界的心。就在美国和欧盟主要国家纷纷因为克里米亚问题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同时,法国人却采取了一种特立独行的“制裁”措施:威胁拒交“西北风”两栖攻击舰。外人看来,似乎这单3年前带来不小轰动的巨额军售合同面临着终止的命运。可没过几天,待交付的首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号(题图)却按计划继续海试,此后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依然会履行合同。正应了电视剧《潜伏》中的那句经典台词:“嘴上说的全是主义,心里想的全是生意。”实际上,类似的“不靠谱”在国际军贸市场还真是屡见不鲜。
卖家的“不靠谱”
撕毁合同说到不交货的卖家,法国人又要榜上有名了。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中,由于美国施压和英法同盟的原因,法国冻结了战前与阿根廷签订的军售合同,扣压了计划交付给阿军方的“飞鱼”导弹。法国还向英国提供了“飞鱼”导弹的所有机密,让英国人掌握拦截“飞鱼”导弹的技术。英国根据法国提供的情报,派出特工扮成“飞鱼”的买家或卖家,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漫天要价或使绊子跟阿根廷人周旋,最终使阿根廷在战争期间没能在国际市场上买到一枚“飞鱼”。即便如此,阿根廷还是用仅有的5枚“飞鱼”导弹击沉了被称为“皇家的骄傲”的英国现代化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和大型运输船“大西洋征服者”号,击伤了“格拉摩根”号驱逐舰,战果极其辉煌。
当然,倒霉的买家不止阿根廷,“不靠谱”的卖家也不止法国。2004年初,德黑兰要求莫斯科协助打造防空综合体系,俄方提议利用S-300PMUl担负伊朗首都以及其第二大工业中心伊斯法罕、位于波斯湾的主要海军基地阿巴斯港、布什尔核电站以及阿巴丹的石油终端等重要地区的防空任务。在此背景下,两国于2007年签订军售合同,规定俄向伊供应5个营的S-300PMUl防空导弹系统,总额达8亿美元。但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第1929号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自2006年以来的第四轮制裁,其中包括更严厉的武器禁令。随后,时任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了落实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命令:禁止向伊朗供应S-300防空导弹系统、装甲设备、战机、直升机和舰艇等武器装备。虽然俄退还了伊朗1.67亿美元的预付款,但此事还是给刚有起色的两国军事技术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薄弱的我国也曾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吃过亏。上世纪末,我国与以色列达成协议,向以支付10亿美元的同时提供4架伊尔-76运输机,以负责将“费尔康”雷达预警系统安装在这4架伊尔-76上,分两批交付。2000年7月,我国已预付了2亿美元的先期款额,而在以色列的工厂中,第一架改装后的飞机也即将完成。就在此时,以色列突然单方面取消了合同。这引起了我国的强烈不满。经过一年“非常不愉”的谈判后,2002年2月,以色列向我国支付了3.5亿美元赔偿金,接替巴拉克的沙龙还特地就此事向我国领导人写信道歉。
拖延交货 在卖家延迟交付这个问题上,印度被俄罗斯“坑”得着实不轻。最著名的事件当属那艘俄罗斯帮印度“轰轰烈烈”改装了8年之久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航母。由于故障频出,工期一拖再拖,最后竟然比原定交付时间晚了整整5年,改装费用也从原计划的7.5亿美元上升到23亿,翻了3倍有余。即使对于“近乎狂热追逐航母”的印度来说,这也是不可忍受的。期间曾一度传出印度要取消这份改造合同,转而寻求其它途径获得航母。无独有偶,印度在与以色列的预警机合作项目中,也是因为俄罗斯提供的飞行平台迟迟不能到位,而一再延后预警机的装备时间。
作为全球唯一军贸额超过俄罗斯的超级大国——美国,在按时交货上也做的不那么好。在一系列对台军售中,AIM-120中距空空导弹可称得上是拖延交货的代表。2000年4月,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AIM-120,半年后,200枚AIM-120导弹列入了美4项对台军售项目中。可是,这些技术成熟、产量充足的导弹并没有马上交付给台军,而是由美国代为保管在关岛基地。直到2002年,美国方开始移交AIM-120导弹,2004年9月才正式加入台军现役,此时距离最初宣布军售计划已经过去了4年。尽管美同意台军飞行员前往美空军基地和训练场进行AIM-120导弹的试射和相关操作训练,但台湾当局对这种“奇葩”的购物经历也是憋了一肚子火。
同样憋了一肚子火的还有美国那些盟友们,不过不是因为AIM-120,而是由于那款顶着“世界战斗机”头衔的F-35。当初,美国四处拉拢盟友加入F-35开发项目,美好的作战前景和利益连接原因使得先后有十几个国家与美国签订了采购合同。然而,就在大家盼望着赶紧换掉老旧的F-16或者F/A-18之时,制造商洛马公司一再宣布研发进度推迟,交付时间延期。愤怒又无奈的买家只能通过削减订单未表达自己的不满。其中,急于在东海重新取得对我国空中优势的日本更是哭笑不得,因为洛马公司给其两个选择:延迟交付或者立即交付作战软件系统存在缺陷的版本。看来上了贼船就没那么容易脱身了。
买家的“不靠谱”
撕毁合同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际军贸市场是标准的卖方市场,买方很弱势。不过,凡事都没有绝对,有时买家也有不按合同办事的时候。
2007年底,利比亚与法国签署了购买14架“阵风”战斗机备忘录,这让时任总统萨科齐大喜过望。要知道,“阵风”从诞生到服役,虽然号称欧洲最好战斗机,但其高昂的造价和不可逾越的缺陷却使外国望而却步。当时这款法国人引以为傲的战机还没有成功的出口记录,高昂的费用和极低的回报率曾使法国政府几度考虑停产该型战机。利比亚的认可无异于给“阵风”注射了一记强心针。可到了2009年,卡扎菲放弃了这项采购计划,转而与俄罗斯签订了采购12架苏-35战斗机的初步协议,这使得法国政府大为火光。似乎是为了给“阵风”正名,也可能是出于报复心理,在随后多国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行动中,法国一马当先,“阵风”战斗机就是主力。
《古兰经》里有一句话:凡你们为自己而行的善,将在真主那里发现其报酬。这句话放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的美国再合适不过了。1974年,伊朗巴列维政府与美国签署了订购4艘“基德”级导弹驱逐舰的协议。可没想到,电影《逃离德黑兰》的故事背景——霍梅尼掀起的伊斯兰革命风暴转瞬间就将巴列维政府刮的灰飞烟灭。此后,伊朗政府宣布废除“基德”级导弹驱逐舰的订购合同,美国海军不得不转接了这4艘舰的建造合同,并将其改装为通用型驱逐舰服役。endprint
如果把美国被伊朗“跳单”这事比作行善的话,那么巴西的“超级巨嘴鸟”就成了美国“行善的报酬”。2011年底,巴西谢拉·内华达公司提供的A-29“超级巨嘴鸟”轻型螺旋桨战斗机毫无悬念地击败了意大利、瑞士和美国提供的4款竞标战机,获得了美国空军9.5亿美元的轻型空中支援机项目的固定价格合同。然而几个月后,这份还没被巴西人捂热乎的合同就因为美国霍克·比奇飞机公司一纸关于招标不公的诉讼而成为废纸。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对于这种违背商业常规的做法表示了遗憾,并希望美国空军收回这项决定,但无奈木已成舟。至于是不是因为招标程序的问题,那谁又知道呢?毕竟买家是自由的。
退货 由于武器装备对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作用,各国对武器装备进口的质量把控都十分严格。同时,卖方为了保证自己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的信誉度以持续扩大出口量,也会非常注意出口武器装备的质量。按照常理说,退货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而这看似最不可能的事在俄罗斯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就真真切切的发生了。2006年,俄阿两国签订了总额高达80亿美元的军事技术合作协议,其中包含价值12.8亿美元的28架单座型米格-29SMT战斗机和6架双座型的米格-29UB战斗机。可从2007年5月开始,阿军方拒绝接收米格-29,理由是这些飞机的结构部件和零件质量低下,或是曾用过的。2008年2月,阿空军决定向俄罗斯返还此前已经接收的15架米格-29。无奈的俄罗斯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将这些退货稍微改装后装备给了本国空军。
偶然背后的必然
从买卖双方的国家背景和交易商品的特殊性来看,国际军贸绝非普通商贸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简单。显然,上述那些看似偶然的“不靠谱”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必然。
其一,国家间的关系是国际军贸的基础。国际军贸作为国家间最重要的军事交流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国家属性和战略价值,而武器装备对国防建设的巨大影响力也决定了国际军贸不可能在两个关系僵持或者破裂的国家之间进行。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巴列维执政的伊朗关系密切,不断将包括F-14战斗机在内的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输送到伊朗,俨然想将其塑造成第二个中东桥头堡。可是当霍梅尼掀翻巴列维政府后,美国对其进行了不间断地制裁,两国关系迅速恶化,否则,上文中提到那4艘“基德”级驱逐舰就不会出现在台湾海峡了。
其二,国家利益取向是国际军贸的助推因素。作为国际交往的一部分,国际军贸无论是给买方还是卖方,都会带来巨大利益。那么,国家利益的取向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推动国际军贸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法国选择了与英国站在一起:以色列宁愿冒得罪我国和损害本国军贸信誉的风险,也要傍住美国这个大款。当然,这背后是美国对犹太民族复兴的巨大支持,无论它出于什么目的。同样,卡扎菲“飞”了萨科齐的“单”也是如此。在国际交往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其三,国际形势的变化决定了国际军贸能否顺利进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过一句经典论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是社会的人。如果类比到国家上来,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变化。可以说,国际军贸是交易双方对国际形势理解的一种反射。一个核武一个化武,将伊朗和叙利亚推向了国际社会的反对面,即使俄罗斯与这两国的传统友好关系十分牢固,也注定了空防利器S-300与它们无缘。
其四,军事科技水平影响着国际军贸的进程。武器装备的工业属性决定了军事科技对其影响重大,在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今天,军事科技水平将直接影响国际军贸的进程。印度那艘被拖延了5年的航母折射出了俄罗斯造船业的没落,一再“跳票”的F-35更是清晰反映了即便是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也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
抓住了偶然背后的必然,那些“不靠谱”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简单的四个“杠杆”
如果仅仅分析国际军贸中那些“不靠谱”的事儿,难免落入狭隘的经验主义陷阱。实际上,国际军贸市场上绝大多数行为还是非常“靠谱”的,否则,这个市场也不会如此红火。综合两方面来看,国际军贸之所以变化多端,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的四个“杠杆”作用。
一是经济杠杆。尽管国际军贸的地位背景特殊,但这改变不了它的商业本质,说到底,它是一种以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为商品的交易形式。既然是交易,那么经济利益自然是核心因素。武器装备销售带来的丰厚利润和大量就业机会,促使世界军事强国无一例外将推动对外军贸,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美国国务院曾以文件形式要求驻外使馆要“像促进农产品和药品出口那样推动军火交易”。美、俄、英、法等国领导人从未放弃在合适场合中推销本国武器装备的机会,韩国甚至还搬出了服役期的电影明星未做武器广告,俄罗斯卖给阿尔及利亚的“劣质”米格-29看起来也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陷入泥潭,各国经济增长乏力,对外军贸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保持国家经济平衡的调节杠杆。
二是政治杠杆。战争从来就与政治紧密相连,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名言已经如雷贯耳。作为战争的物质基础,武器装备自然也抹擦不掉政治的烙印。可以说,政治是国际军贸的根本背景。冷战时期,军贸仅限于东西方两大阵营内部进行,其政治意义要远大于经济利益。随着僵持了近半个世纪的两极平衡在戈尔巴乔夫的辞职声中被打破,国际军贸的政治触角开始广泛延伸。首先,国际军贸渐成操纵地缘政治的主要方式之一,美国对我国台湾地区的持续军售就是如此,存放在关岛多年的AIM-120也有平衡两岸军事力量的意思。其次,国际军贸也成为卖方国强化政治影响力的重要手段。2010年,美国与沙特达成了总额约600亿美元的超级军售合同,清一色的美式装备使沙特这个阿拉伯半岛大国的国防力量对美国产生了极大依赖性,美国的政治影响力也就不言自明了。再次,国际军贸是转移国内政治压力的有效手段。众所周知,在美国这种以军事工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国家,军火商永远处于政治强势,甚至可以左右政府的决策。“超级巨嘴鸟”与美利坚和阿富汗无缘,与其说是招标程序存在漏洞,不如说是美国空军为了平衡国内军火商的利益。endprint
三是军事杠杆。国际军贸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强化了买方国的军事实力,这也是买卖双方能达成交易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如果将视野放宽到地区军事力量分布上,买方国军事力量的增长必将打破该地区原有的军事平衡,使区域军事态势发生变化。印巴分治初期,两国军事实力旗鼓相当,这从三次印巴战争中就可以看出。当时印度在南亚地区也只能算大国,军事优势并不明显。但随后印度国家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大量购买国外先进武器装备,军事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今,依靠一身买来的“铁甲战衣”和“神兵利器”,印度的军事实力已经明显领先于南亚诸国,对巴基斯坦也形成了压倒性优势,重望了当地军事格局。另一方面,从军事对抗角度上讲,国际军贸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交易内容涉及到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成品时,英阿马岛之战便是一例。
四是科技杠杆。在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今天,技术水平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决定性作用正在凸显,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唯有提高自身国防科研力量才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军事技术转让与否已成为国际军贸市场中买方定下购买决心的重要参考。从买方国的角度上看,引进先进军事技术有助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提高本国的国防科研能力,从而达到武器装备自主可控的目的。而且国防科技的高精尖特性,能够带动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促进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而从卖方国的角度上看,武器装备出口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可以为其研发新技术提供厚实的支撑,推动国防科技实力向新的更高层次迈进。以俄罗斯的苏霍伊系列飞机为例,苏-30俄罗斯空军并没有装备,却通过向国际用户出口,赚取了大量外汇,并进一步开发了苏35战斗机,保持了技术领先地位。
我们已经看到,国际军贸的太多不确定性给处于利益争端漩涡中的国家造成了巨大影响。可以设想,如果法国继续履行向阿根廷出售“飞鱼”导弹的合同,那么马尔维纳斯群岛会不会仍被阿根廷握在手中?如果当年以色列顶住美国的巨大压力交付“费尔康”预警系统,那么我国的预警机发展会不会更加迅速?如果利比亚如约购买了“阵风”战斗机,那么在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抬头的背景下,卡扎菲会不会逃过一劫?
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也正因为这样,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才会显得如此精彩纷呈,而国际军贸永远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所以,“不靠谱”的事儿还将继续上演。
[编辑/山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