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

2014-09-12王斐斐林悦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异位症开腹内膜

王斐斐+林悦青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 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9例, 观察组39例患者住院后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而对照组39例患者住院后给予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妊娠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术后妊娠率高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临床效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 简称为内异症[1]。异位的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 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 以卵巢和宫骶韧带最为常见, 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好发于育龄期的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临床上多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慢性盆腔痛、性交不适和月经的异常为主要表现, 目前多采取手术治疗, 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等缺点[2]。近两年, 本院对内异症患者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39例, 观察组39例年龄在23~38岁之间, 平均为30.5岁, 病程为0.5~3.1年, 产次0~3次, 人工流产次数0~4次;对照组39例年龄在21~35岁之间, 平均为28岁, 病程为0.3~3.5年, 产次0~4次, 人工流产次数0~2次;所有患者均经B型超声检查予以确诊, 经美国生育协会分期:Ⅰ期15例、Ⅱ期25例、Ⅲ期32例、Ⅳ期6例, 且均无手术禁忌证、无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均正常。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产次、人工流产次数、分期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手术方法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 给予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 仰卧位保持头低臀高位, 二氧化碳气腹机使腹腔压为达到12 mmHg, 在肚脐下1.0 cm位置处和下腹两侧各开0.5 cm与1.0 cm的穿刺孔, 将套管穿刺针和手术操作器械置入腹腔内进行腹腔镜探查, 见黑色或紫蓝色结节病灶以及巧克力状囊肿病灶大的选用3-0的可吸收线进行缝合病灶, 病灶小的先进行电凝止血, 盆腔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清洗, 同时盆腔内注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庆大霉素溶液预防粘连。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 常规进行消毒, 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 逐层开腹, 通过开腹探查盆腔各处腹膜部位是否存在紫黑色、大小不一的病灶结节。若存在病灶结节, 根据分期标准[3], 按照常规开腹手术流程进行手术。

1.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妊娠率等情况。

1.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妊娠率显著高于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效果对比分析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复发率[n(%)] 术后妊娠率[n(%)]

观察组 39 45.3±10.2 21.5±2.4 0 36(92.3)

对照组 39 66.1±14.5 37.1±3.6 8(20.5) 29(74.3)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4], 属于激素依赖性疾病, 在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后, 异位内膜病灶可逐渐萎缩吸收。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因此明确诊断和早期治疗决定的患者的预后, 目前腹腔镜检查和手术是国际公认的内异症诊断的最佳方法[5], 也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本院对内异症患者分别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复发率低、妊娠率高等优点。克服了开腹手术的缺点。

综上所述,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霞, 张毅, 岳艳, 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32):5212-5215.

[2] 李莹.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9):65-66.

[3] 付冬梅, 甘秀华, 卢惠琼.腹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9):1330-1332.

[4] 李斗辉.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2(10):50-62.

[5] 杨运涛.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10):134-135.

[收稿日期:2014-03-13]

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 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9例, 观察组39例患者住院后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而对照组39例患者住院后给予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妊娠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术后妊娠率高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临床效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 简称为内异症[1]。异位的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 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 以卵巢和宫骶韧带最为常见, 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好发于育龄期的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临床上多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慢性盆腔痛、性交不适和月经的异常为主要表现, 目前多采取手术治疗, 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等缺点[2]。近两年, 本院对内异症患者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39例, 观察组39例年龄在23~38岁之间, 平均为30.5岁, 病程为0.5~3.1年, 产次0~3次, 人工流产次数0~4次;对照组39例年龄在21~35岁之间, 平均为28岁, 病程为0.3~3.5年, 产次0~4次, 人工流产次数0~2次;所有患者均经B型超声检查予以确诊, 经美国生育协会分期:Ⅰ期15例、Ⅱ期25例、Ⅲ期32例、Ⅳ期6例, 且均无手术禁忌证、无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均正常。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产次、人工流产次数、分期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手术方法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 给予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 仰卧位保持头低臀高位, 二氧化碳气腹机使腹腔压为达到12 mmHg, 在肚脐下1.0 cm位置处和下腹两侧各开0.5 cm与1.0 cm的穿刺孔, 将套管穿刺针和手术操作器械置入腹腔内进行腹腔镜探查, 见黑色或紫蓝色结节病灶以及巧克力状囊肿病灶大的选用3-0的可吸收线进行缝合病灶, 病灶小的先进行电凝止血, 盆腔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清洗, 同时盆腔内注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庆大霉素溶液预防粘连。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 常规进行消毒, 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 逐层开腹, 通过开腹探查盆腔各处腹膜部位是否存在紫黑色、大小不一的病灶结节。若存在病灶结节, 根据分期标准[3], 按照常规开腹手术流程进行手术。

1.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妊娠率等情况。

1.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妊娠率显著高于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效果对比分析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复发率[n(%)] 术后妊娠率[n(%)]

观察组 39 45.3±10.2 21.5±2.4 0 36(92.3)

对照组 39 66.1±14.5 37.1±3.6 8(20.5) 29(74.3)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4], 属于激素依赖性疾病, 在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后, 异位内膜病灶可逐渐萎缩吸收。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因此明确诊断和早期治疗决定的患者的预后, 目前腹腔镜检查和手术是国际公认的内异症诊断的最佳方法[5], 也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本院对内异症患者分别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复发率低、妊娠率高等优点。克服了开腹手术的缺点。

综上所述,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霞, 张毅, 岳艳, 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32):5212-5215.

[2] 李莹.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9):65-66.

[3] 付冬梅, 甘秀华, 卢惠琼.腹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9):1330-1332.

[4] 李斗辉.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2(10):50-62.

[5] 杨运涛.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10):134-135.

[收稿日期:2014-03-13]

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 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9例, 观察组39例患者住院后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而对照组39例患者住院后给予开腹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妊娠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术后妊娠率高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临床效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 简称为内异症[1]。异位的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 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 以卵巢和宫骶韧带最为常见, 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好发于育龄期的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临床上多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慢性盆腔痛、性交不适和月经的异常为主要表现, 目前多采取手术治疗, 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等缺点[2]。近两年, 本院对内异症患者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39例, 观察组39例年龄在23~38岁之间, 平均为30.5岁, 病程为0.5~3.1年, 产次0~3次, 人工流产次数0~4次;对照组39例年龄在21~35岁之间, 平均为28岁, 病程为0.3~3.5年, 产次0~4次, 人工流产次数0~2次;所有患者均经B型超声检查予以确诊, 经美国生育协会分期:Ⅰ期15例、Ⅱ期25例、Ⅲ期32例、Ⅳ期6例, 且均无手术禁忌证、无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均正常。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产次、人工流产次数、分期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手术方法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 给予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 仰卧位保持头低臀高位, 二氧化碳气腹机使腹腔压为达到12 mmHg, 在肚脐下1.0 cm位置处和下腹两侧各开0.5 cm与1.0 cm的穿刺孔, 将套管穿刺针和手术操作器械置入腹腔内进行腹腔镜探查, 见黑色或紫蓝色结节病灶以及巧克力状囊肿病灶大的选用3-0的可吸收线进行缝合病灶, 病灶小的先进行电凝止血, 盆腔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清洗, 同时盆腔内注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庆大霉素溶液预防粘连。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 常规进行消毒, 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 逐层开腹, 通过开腹探查盆腔各处腹膜部位是否存在紫黑色、大小不一的病灶结节。若存在病灶结节, 根据分期标准[3], 按照常规开腹手术流程进行手术。

1.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妊娠率等情况。

1.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妊娠率显著高于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效果对比分析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复发率[n(%)] 术后妊娠率[n(%)]

观察组 39 45.3±10.2 21.5±2.4 0 36(92.3)

对照组 39 66.1±14.5 37.1±3.6 8(20.5) 29(74.3)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4], 属于激素依赖性疾病, 在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后, 异位内膜病灶可逐渐萎缩吸收。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因此明确诊断和早期治疗决定的患者的预后, 目前腹腔镜检查和手术是国际公认的内异症诊断的最佳方法[5], 也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本院对内异症患者分别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复发率低、妊娠率高等优点。克服了开腹手术的缺点。

综上所述,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霞, 张毅, 岳艳, 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32):5212-5215.

[2] 李莹.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9):65-66.

[3] 付冬梅, 甘秀华, 卢惠琼.腹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9):1330-1332.

[4] 李斗辉.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2(10):50-62.

[5] 杨运涛.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10):134-135.

[收稿日期:2014-03-13]

endprint

猜你喜欢

异位症开腹内膜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搔刮内膜对改善内膜接受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