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70例疗效观察

2014-09-12张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石术肾镜泌尿外科

张冰

【摘要】目的对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进行临床疗效分析, 讨论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泌尿外科2013年1~6月收治的肾结石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结石清除成功33例, 对照组结石清除成功26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可以有效增加取石手术成功率, 减少患者结石复发,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超声引导;临床效果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 目前已经存在的治疗肾结石方式有手术开放取石、内科服用药物排除结石、超声波疗法排石等[1]。作者为探讨其临床疗效, 对本院泌尿外科2013年1~6月收治的70例肾结石病例中的35例病例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泌尿外科2013年1~6月收治的70例肾结石病例, 其中男50例, 女2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人。研究组年龄20~62岁, 平均(48.3±3.4)岁, 病程9 d~5年。观察组年龄23~61岁, 平均(45.3±2.6)岁, 病程9 d~5年。

1. 2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 麻醉采取硬膜外麻醉, 通过输尿管直视进行输尿管插管, 置管后进行妥善固定。随后将体位改为俯卧位, 在B超引导下, 观察患者肾内结石情况, 然后选择合适穿刺点进行穿刺, 进入结石部位, 移出穿刺针, 放入导丝, 沿导丝进行筋膜扩张, 进行取石通道的建立。进行经皮穿刺取石后, 将导管取出并置入肾造瘘管, 术后4~6 d进行B超检查, 无结石再发后, 可于术后4周左右移除导管[2]。对照组采用肾内切开取石, 患者取侧卧位, 于12肋处进行切口, 按解剖层次分开后有利肾脏, 按输尿管方向顿性分离, 切开肾盂取石, 止血缝合后置管观察。

1. 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均建立Excel 2013数据库, 并采取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分析,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来确定准确性, 认定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结石清除成功33例, 复发1例, 对照组结石清除成功26例, 复发8例, 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研究组与观察组结石成功和复发情况(n)

组别 n 成功病例 复发病例

研究组 35 33a 1a

对照组 35 26 8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讨论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 据资料统计, 泌尿系统结石发生在肾脏处占有85%左右。在各种取石方法中, 药物取石治疗效果一般, 并可能造成药物不良反应。体外超声波碎石则有一定局限性, 过大直径的结石不能通过超声波碎石[3]。开放式传统手术取石虽然可取出较大的结石, 但是由于需要按照解剖层内逐层入路取石, 会造成很大的损伤, 出血过多, 或者出现感染, 尿瘘等术后并发症。目前国内已经有经超声定位经皮取石的成功案例, 作者通过实践超声定位经皮取石验证该法却有成功率高, 复发率低的优势。

超声定位经皮取石术的优点主要有[4]:①术中通过B超定位, 解剖关系明确, 结石位置确认准确, 由于经皮手术, 创口小, 出血少, 并且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因此手术取石成功率更高。②超声定位经皮取石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进行经皮肾通道的建立, 在成功进行B超定位后, 应该快速准确的定位结石位置, 并创立经皮通道, 在导丝进入后, 即使扩张通道进行取石。

本次临床统计数据表明, 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的手术方式创口小, 出血量小, 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可以有效增加取石手术成功率, 减少患者结石复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舒杨柳, 郑劲松, 邱元林, 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 当代医学, 2010(20):93-94.

[2] 李明果, 林芝, 李成山, 等. 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肾结石363例报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 27(6):455.

[3] 韦钢山, 黄向华, 覃斌, 等.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58例疗效观察.微创医学, 2012, 6(6):543-544.

[4] 余兆雄, 廖泽明, 王超, 等.微创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比较.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1(11): 812-814.

[收稿日期:2014-03-12]

endprint

【摘要】目的对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进行临床疗效分析, 讨论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泌尿外科2013年1~6月收治的肾结石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结石清除成功33例, 对照组结石清除成功26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可以有效增加取石手术成功率, 减少患者结石复发,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超声引导;临床效果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 目前已经存在的治疗肾结石方式有手术开放取石、内科服用药物排除结石、超声波疗法排石等[1]。作者为探讨其临床疗效, 对本院泌尿外科2013年1~6月收治的70例肾结石病例中的35例病例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泌尿外科2013年1~6月收治的70例肾结石病例, 其中男50例, 女2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人。研究组年龄20~62岁, 平均(48.3±3.4)岁, 病程9 d~5年。观察组年龄23~61岁, 平均(45.3±2.6)岁, 病程9 d~5年。

1. 2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 麻醉采取硬膜外麻醉, 通过输尿管直视进行输尿管插管, 置管后进行妥善固定。随后将体位改为俯卧位, 在B超引导下, 观察患者肾内结石情况, 然后选择合适穿刺点进行穿刺, 进入结石部位, 移出穿刺针, 放入导丝, 沿导丝进行筋膜扩张, 进行取石通道的建立。进行经皮穿刺取石后, 将导管取出并置入肾造瘘管, 术后4~6 d进行B超检查, 无结石再发后, 可于术后4周左右移除导管[2]。对照组采用肾内切开取石, 患者取侧卧位, 于12肋处进行切口, 按解剖层次分开后有利肾脏, 按输尿管方向顿性分离, 切开肾盂取石, 止血缝合后置管观察。

1. 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均建立Excel 2013数据库, 并采取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分析,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来确定准确性, 认定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结石清除成功33例, 复发1例, 对照组结石清除成功26例, 复发8例, 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研究组与观察组结石成功和复发情况(n)

组别 n 成功病例 复发病例

研究组 35 33a 1a

对照组 35 26 8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讨论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 据资料统计, 泌尿系统结石发生在肾脏处占有85%左右。在各种取石方法中, 药物取石治疗效果一般, 并可能造成药物不良反应。体外超声波碎石则有一定局限性, 过大直径的结石不能通过超声波碎石[3]。开放式传统手术取石虽然可取出较大的结石, 但是由于需要按照解剖层内逐层入路取石, 会造成很大的损伤, 出血过多, 或者出现感染, 尿瘘等术后并发症。目前国内已经有经超声定位经皮取石的成功案例, 作者通过实践超声定位经皮取石验证该法却有成功率高, 复发率低的优势。

超声定位经皮取石术的优点主要有[4]:①术中通过B超定位, 解剖关系明确, 结石位置确认准确, 由于经皮手术, 创口小, 出血少, 并且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因此手术取石成功率更高。②超声定位经皮取石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进行经皮肾通道的建立, 在成功进行B超定位后, 应该快速准确的定位结石位置, 并创立经皮通道, 在导丝进入后, 即使扩张通道进行取石。

本次临床统计数据表明, 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的手术方式创口小, 出血量小, 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可以有效增加取石手术成功率, 减少患者结石复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舒杨柳, 郑劲松, 邱元林, 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 当代医学, 2010(20):93-94.

[2] 李明果, 林芝, 李成山, 等. 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肾结石363例报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 27(6):455.

[3] 韦钢山, 黄向华, 覃斌, 等.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58例疗效观察.微创医学, 2012, 6(6):543-544.

[4] 余兆雄, 廖泽明, 王超, 等.微创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比较.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1(11): 812-814.

[收稿日期:2014-03-12]

endprint

【摘要】目的对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进行临床疗效分析, 讨论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泌尿外科2013年1~6月收治的肾结石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结石清除成功33例, 对照组结石清除成功26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可以有效增加取石手术成功率, 减少患者结石复发,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超声引导;临床效果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 目前已经存在的治疗肾结石方式有手术开放取石、内科服用药物排除结石、超声波疗法排石等[1]。作者为探讨其临床疗效, 对本院泌尿外科2013年1~6月收治的70例肾结石病例中的35例病例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泌尿外科2013年1~6月收治的70例肾结石病例, 其中男50例, 女2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人。研究组年龄20~62岁, 平均(48.3±3.4)岁, 病程9 d~5年。观察组年龄23~61岁, 平均(45.3±2.6)岁, 病程9 d~5年。

1. 2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 麻醉采取硬膜外麻醉, 通过输尿管直视进行输尿管插管, 置管后进行妥善固定。随后将体位改为俯卧位, 在B超引导下, 观察患者肾内结石情况, 然后选择合适穿刺点进行穿刺, 进入结石部位, 移出穿刺针, 放入导丝, 沿导丝进行筋膜扩张, 进行取石通道的建立。进行经皮穿刺取石后, 将导管取出并置入肾造瘘管, 术后4~6 d进行B超检查, 无结石再发后, 可于术后4周左右移除导管[2]。对照组采用肾内切开取石, 患者取侧卧位, 于12肋处进行切口, 按解剖层次分开后有利肾脏, 按输尿管方向顿性分离, 切开肾盂取石, 止血缝合后置管观察。

1. 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均建立Excel 2013数据库, 并采取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分析,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来确定准确性, 认定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结石清除成功33例, 复发1例, 对照组结石清除成功26例, 复发8例, 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研究组与观察组结石成功和复发情况(n)

组别 n 成功病例 复发病例

研究组 35 33a 1a

对照组 35 26 8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讨论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 据资料统计, 泌尿系统结石发生在肾脏处占有85%左右。在各种取石方法中, 药物取石治疗效果一般, 并可能造成药物不良反应。体外超声波碎石则有一定局限性, 过大直径的结石不能通过超声波碎石[3]。开放式传统手术取石虽然可取出较大的结石, 但是由于需要按照解剖层内逐层入路取石, 会造成很大的损伤, 出血过多, 或者出现感染, 尿瘘等术后并发症。目前国内已经有经超声定位经皮取石的成功案例, 作者通过实践超声定位经皮取石验证该法却有成功率高, 复发率低的优势。

超声定位经皮取石术的优点主要有[4]:①术中通过B超定位, 解剖关系明确, 结石位置确认准确, 由于经皮手术, 创口小, 出血少, 并且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因此手术取石成功率更高。②超声定位经皮取石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进行经皮肾通道的建立, 在成功进行B超定位后, 应该快速准确的定位结石位置, 并创立经皮通道, 在导丝进入后, 即使扩张通道进行取石。

本次临床统计数据表明, 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微创肾镜取石术的手术方式创口小, 出血量小, 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可以有效增加取石手术成功率, 减少患者结石复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舒杨柳, 郑劲松, 邱元林, 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 当代医学, 2010(20):93-94.

[2] 李明果, 林芝, 李成山, 等. 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 肾结石363例报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 27(6):455.

[3] 韦钢山, 黄向华, 覃斌, 等.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58例疗效观察.微创医学, 2012, 6(6):543-544.

[4] 余兆雄, 廖泽明, 王超, 等.微创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比较.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1(11): 812-814.

[收稿日期:2014-03-12]

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术肾镜泌尿外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连续筋膜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对比研究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PDCA循环在泌尿外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经皮肾镜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
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