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2014-09-12朱彩艳谭愉明吴宇思罗南博刘圆圆白韬扬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7期
关键词:神经阻滞超声引导麻醉

朱彩艳++++++谭愉明++++++吴宇思++++++罗南博++++++刘圆圆++++++白韬扬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ASAⅠ级或Ⅱ级择期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分别在常规定位法和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和腋路臂丛阻滞,术中根据情况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观察两组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七氟醚用量和相关并发症,并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麻醉效果。 结果 超声引导组完成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定位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解剖定位组,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需要,极具优势,安全性高,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小儿上肢手术;麻醉

[中图分类号] R61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b)-0093-0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guided nerve block anesthesia in pediatric upper extremity anesthesia

ZHU Cai-yan TAN Yu-ming WU Yu-si LUO Nan-bo LIU Yuan-yuan BAI Tao-ya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guided nerve block in pediatric upper extremity anesthesia. Methods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SA Ⅰ or Ⅱ undergoing selective operation were select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atomical location group (group NS) and ultrasound guided group (group VS),After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of propofol anesthesia when children eyelash reflex disappeared and unresponsive to verbal commands,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d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 was carried out by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ultrasound guided positioning in anatomical location group and ultrasound guided group respectively.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evoflurane was inhaled to maintain the depth of anesthesia.The nerve block anesthesia operation time,anesthesia effect,the amount of sevoflurane,and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nerve block anesthesia operation time of ultrasound guided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anatomical location group,anesthesia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anatomical location group,the amount of sevoflurane was less than that of anatomical location group,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natomical location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 guided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combined with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anesthesia in pediatric upper extremity surgery,is safety.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ultrasound 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can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anesthesia,reduce the dosage of drug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improve the efficacy,should be widely promot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Ultrasound guidance;Nerve block;Pediatric upper extremity surgery;Anesthesia

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于外科上肢手术的麻醉方式,但是小儿在行上肢手术神经阻滞时,常因其年龄小不配合的因素导致临床操作十分困难,麻醉的效果不满意且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给患儿带来更大的痛苦[1]。神经阻滞成功的关键是对神经进行准确定位。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为解剖定位法,主要依据体表定位法进行盲探寻找异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对临床医生的操作也十分困难,也容易造成患者在麻醉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2]。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方法能够有效对神经进行定位,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肌间沟及腋鞘和周围的解剖结构,使穿刺麻醉更加准确,避免了传统的解剖定位的盲穿性,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小。超声引导法实施神经阻滞对人体的伤害小,且利用超声能够更直观地对局部组织结构进行分辨,在超声的引导下能够将穿刺针准确定位于靶神经旁,使局麻药充分浸润神经,提高阻滞的准确性,加快起效速度,成功神经阻滞的成功率[3]。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ASAⅠ级或Ⅱ级择期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3~12岁,随机均分为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其中,解剖定位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70±1.60)岁;超声引导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20±1.95)岁。所选取的患儿均取得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排除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的患儿,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和近期患有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的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解剖定位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采用解剖定位法行神经阻滞,用常规定位法于肌间沟处进针注药。具体操作是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内,甲状舌骨肌上方即定为穿刺点。用7号针头于穿刺点垂直皮肤穿刺稍偏脚侧推进,进针深度1.0~1.5 cm时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无气体,即可注入局麻药。若前臂手术和手部手术则加用常规定位法在腋路进针注药,具体操作是在以穿透腋鞘的突破感并明显观察到穿刺针随腋动脉搏动后定位,回抽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记录阻滞操作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1.2.2 超声引导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常规皮肤消毒后,采用SonoSite M-Turbo超声诊断仪定位,将超声探头自肌间沟处和腋鞘处进行扫描,线阵头频率为6~14 MHz。清楚显示目标臂丛神经后,将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逐渐抵及目标神经,注入局麻药,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情况。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1.2.3 局麻药物0.3%~0.4%的罗哌卡因(1%的耐乐品,阿斯利康公司生产,总量为0.5 ml/kg)。

1.2.4 麻醉维持术中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根据情况吸入七氟醚,记录七氟醚的应用剂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有效率和七氟醚用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损伤血管、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蛛网膜下腔阻滞等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和七氟醚用量的比较

超声引导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定位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解剖定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和七氟醚用量的比较

与解剖定位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超声引导组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与解剖定位组比较,*P<0.05

3 讨论

由于小儿的安全意识薄弱,容易造成上肢外伤,对小儿产生严重的伤害,影响小儿的生存质量。上肢手术一般选用的麻醉方法为臂丛麻醉,但是,由于小儿的自身的恐惧,不能很好地配合麻醉操作,影响到对小儿的治疗[4]。臂丛神经阻滞多经斜角肌肌间沟和腋路进针,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为解剖定位法,主要依据体表定位法进行盲探寻找异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临床医生的操作也十分困难,也容易造成患者在麻醉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5]。传统的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不佳,因为通过盲探不能够准确地将药物注射到适当的位置,不能使麻药浸润到神经组织的周围,不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方法能够有效对神经进行定位,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肌间沟和腋路周围的解剖结构,使穿刺麻醉更加准确,避免了传统的解剖定位的盲穿性,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小[6]。在超声引导下操作能够很清晰地观察到局麻药的神经包裹状态,并能做出适当的调整。为了保证超声引导阻滞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医务人员要对臂丛神经和周围的肌肉、血管等解剖结构有良好的掌握,这是神经阻滞成功的基础,也是必要的因素之一[7]。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组完成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定位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无创伤、操作简便等优点,通过超声引导,能够清晰地显示臂丛神经和血管的图像,还有利于观察神经的周围结构、麻药的扩散情况,缩短麻醉的起效时间,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减少麻醉药用量和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8]。在超声引导的操作下,操作者能够轻松避免穿刺到大血管,进针线路看得清晰,清楚地确定针尖和神经之间的距离,传统的解剖定位法缺乏确切的神经定位指标,只是仅凭体表的解剖标志进行穿刺,由于神经定位不准确,可能会导致麻药不能注射到理想的位置,造成阻滞的成功率低下,而且还极有可能误伤患者的神经,严重的还会刺中血管,从而产生较多的并发症,例如Horner征、血肿、药物中毒、呼吸困难等[9-10]。因此,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十分有效,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安全性高[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组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的神经联合腋路臂丛的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需要,极具优势,安全性高,与传统的解剖定位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的臂阻滞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健泓,廖荣宗,余建华,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氯胺酮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 34(17):3301-3302.

[2]单立刚,马多,刘永前.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5):31-32.

[3]宋传民.超声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57-58.

[4]高金平.超声引导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1):63-64.

[5]李爱香,马传根,宋冬梅.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1, 40(24):2441-2442.

[6]周学兰,谢红,傅志海,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江苏医药,2009,35(7):750-751.

[7]杨学,马正良,顾小萍.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00-102.

[8]刘发生,李顺品,黄小玲.超声引导下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9):638-640.

[9]蒋晓龙,李艳玲,刘高峰,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3):232.

[10]Abrahams MS,Aziz MF,Fu RF,et al.Ultrasound guidance compared wish electrical neurostimulation for peripheral nerve bloc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Br J Anaesth,2009,102(3):408-417.

[11]van Geffen GJ,van den BE,Brank GJ,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ultrasound guided versus nerve stimulation guided distal sciatic nerve block at the popliteal fossa[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9,37(1):32-37.

[12]蒙丽宇,招国宝.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107-108.

(收稿日期:2014-03-31本文编辑:郭静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ASAⅠ级或Ⅱ级择期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3~12岁,随机均分为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其中,解剖定位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70±1.60)岁;超声引导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20±1.95)岁。所选取的患儿均取得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排除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的患儿,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和近期患有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的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解剖定位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采用解剖定位法行神经阻滞,用常规定位法于肌间沟处进针注药。具体操作是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内,甲状舌骨肌上方即定为穿刺点。用7号针头于穿刺点垂直皮肤穿刺稍偏脚侧推进,进针深度1.0~1.5 cm时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无气体,即可注入局麻药。若前臂手术和手部手术则加用常规定位法在腋路进针注药,具体操作是在以穿透腋鞘的突破感并明显观察到穿刺针随腋动脉搏动后定位,回抽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记录阻滞操作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1.2.2 超声引导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常规皮肤消毒后,采用SonoSite M-Turbo超声诊断仪定位,将超声探头自肌间沟处和腋鞘处进行扫描,线阵头频率为6~14 MHz。清楚显示目标臂丛神经后,将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逐渐抵及目标神经,注入局麻药,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情况。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1.2.3 局麻药物0.3%~0.4%的罗哌卡因(1%的耐乐品,阿斯利康公司生产,总量为0.5 ml/kg)。

1.2.4 麻醉维持术中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根据情况吸入七氟醚,记录七氟醚的应用剂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有效率和七氟醚用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损伤血管、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蛛网膜下腔阻滞等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和七氟醚用量的比较

超声引导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定位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解剖定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和七氟醚用量的比较

与解剖定位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超声引导组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与解剖定位组比较,*P<0.05

3 讨论

由于小儿的安全意识薄弱,容易造成上肢外伤,对小儿产生严重的伤害,影响小儿的生存质量。上肢手术一般选用的麻醉方法为臂丛麻醉,但是,由于小儿的自身的恐惧,不能很好地配合麻醉操作,影响到对小儿的治疗[4]。臂丛神经阻滞多经斜角肌肌间沟和腋路进针,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为解剖定位法,主要依据体表定位法进行盲探寻找异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临床医生的操作也十分困难,也容易造成患者在麻醉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5]。传统的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不佳,因为通过盲探不能够准确地将药物注射到适当的位置,不能使麻药浸润到神经组织的周围,不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方法能够有效对神经进行定位,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肌间沟和腋路周围的解剖结构,使穿刺麻醉更加准确,避免了传统的解剖定位的盲穿性,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小[6]。在超声引导下操作能够很清晰地观察到局麻药的神经包裹状态,并能做出适当的调整。为了保证超声引导阻滞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医务人员要对臂丛神经和周围的肌肉、血管等解剖结构有良好的掌握,这是神经阻滞成功的基础,也是必要的因素之一[7]。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组完成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定位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无创伤、操作简便等优点,通过超声引导,能够清晰地显示臂丛神经和血管的图像,还有利于观察神经的周围结构、麻药的扩散情况,缩短麻醉的起效时间,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减少麻醉药用量和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8]。在超声引导的操作下,操作者能够轻松避免穿刺到大血管,进针线路看得清晰,清楚地确定针尖和神经之间的距离,传统的解剖定位法缺乏确切的神经定位指标,只是仅凭体表的解剖标志进行穿刺,由于神经定位不准确,可能会导致麻药不能注射到理想的位置,造成阻滞的成功率低下,而且还极有可能误伤患者的神经,严重的还会刺中血管,从而产生较多的并发症,例如Horner征、血肿、药物中毒、呼吸困难等[9-10]。因此,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十分有效,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安全性高[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组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的神经联合腋路臂丛的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需要,极具优势,安全性高,与传统的解剖定位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的臂阻滞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健泓,廖荣宗,余建华,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氯胺酮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 34(17):3301-3302.

[2]单立刚,马多,刘永前.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5):31-32.

[3]宋传民.超声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57-58.

[4]高金平.超声引导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1):63-64.

[5]李爱香,马传根,宋冬梅.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1, 40(24):2441-2442.

[6]周学兰,谢红,傅志海,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江苏医药,2009,35(7):750-751.

[7]杨学,马正良,顾小萍.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00-102.

[8]刘发生,李顺品,黄小玲.超声引导下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9):638-640.

[9]蒋晓龙,李艳玲,刘高峰,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3):232.

[10]Abrahams MS,Aziz MF,Fu RF,et al.Ultrasound guidance compared wish electrical neurostimulation for peripheral nerve bloc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Br J Anaesth,2009,102(3):408-417.

[11]van Geffen GJ,van den BE,Brank GJ,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ultrasound guided versus nerve stimulation guided distal sciatic nerve block at the popliteal fossa[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9,37(1):32-37.

[12]蒙丽宇,招国宝.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107-108.

(收稿日期:2014-03-31本文编辑:郭静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ASAⅠ级或Ⅱ级择期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3~12岁,随机均分为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其中,解剖定位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70±1.60)岁;超声引导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20±1.95)岁。所选取的患儿均取得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排除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的患儿,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和近期患有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的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解剖定位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采用解剖定位法行神经阻滞,用常规定位法于肌间沟处进针注药。具体操作是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内,甲状舌骨肌上方即定为穿刺点。用7号针头于穿刺点垂直皮肤穿刺稍偏脚侧推进,进针深度1.0~1.5 cm时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无气体,即可注入局麻药。若前臂手术和手部手术则加用常规定位法在腋路进针注药,具体操作是在以穿透腋鞘的突破感并明显观察到穿刺针随腋动脉搏动后定位,回抽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记录阻滞操作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1.2.2 超声引导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常规皮肤消毒后,采用SonoSite M-Turbo超声诊断仪定位,将超声探头自肌间沟处和腋鞘处进行扫描,线阵头频率为6~14 MHz。清楚显示目标臂丛神经后,将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逐渐抵及目标神经,注入局麻药,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情况。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1.2.3 局麻药物0.3%~0.4%的罗哌卡因(1%的耐乐品,阿斯利康公司生产,总量为0.5 ml/kg)。

1.2.4 麻醉维持术中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根据情况吸入七氟醚,记录七氟醚的应用剂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有效率和七氟醚用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损伤血管、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蛛网膜下腔阻滞等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和七氟醚用量的比较

超声引导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定位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解剖定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和七氟醚用量的比较

与解剖定位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超声引导组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与解剖定位组比较,*P<0.05

3 讨论

由于小儿的安全意识薄弱,容易造成上肢外伤,对小儿产生严重的伤害,影响小儿的生存质量。上肢手术一般选用的麻醉方法为臂丛麻醉,但是,由于小儿的自身的恐惧,不能很好地配合麻醉操作,影响到对小儿的治疗[4]。臂丛神经阻滞多经斜角肌肌间沟和腋路进针,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为解剖定位法,主要依据体表定位法进行盲探寻找异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临床医生的操作也十分困难,也容易造成患者在麻醉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5]。传统的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不佳,因为通过盲探不能够准确地将药物注射到适当的位置,不能使麻药浸润到神经组织的周围,不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方法能够有效对神经进行定位,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肌间沟和腋路周围的解剖结构,使穿刺麻醉更加准确,避免了传统的解剖定位的盲穿性,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小[6]。在超声引导下操作能够很清晰地观察到局麻药的神经包裹状态,并能做出适当的调整。为了保证超声引导阻滞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医务人员要对臂丛神经和周围的肌肉、血管等解剖结构有良好的掌握,这是神经阻滞成功的基础,也是必要的因素之一[7]。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引导组完成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定位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无创伤、操作简便等优点,通过超声引导,能够清晰地显示臂丛神经和血管的图像,还有利于观察神经的周围结构、麻药的扩散情况,缩短麻醉的起效时间,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减少麻醉药用量和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8]。在超声引导的操作下,操作者能够轻松避免穿刺到大血管,进针线路看得清晰,清楚地确定针尖和神经之间的距离,传统的解剖定位法缺乏确切的神经定位指标,只是仅凭体表的解剖标志进行穿刺,由于神经定位不准确,可能会导致麻药不能注射到理想的位置,造成阻滞的成功率低下,而且还极有可能误伤患者的神经,严重的还会刺中血管,从而产生较多的并发症,例如Horner征、血肿、药物中毒、呼吸困难等[9-10]。因此,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十分有效,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安全性高[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引导组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的神经联合腋路臂丛的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需要,极具优势,安全性高,与传统的解剖定位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的臂阻滞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健泓,廖荣宗,余建华,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氯胺酮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 34(17):3301-3302.

[2]单立刚,马多,刘永前.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5):31-32.

[3]宋传民.超声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57-58.

[4]高金平.超声引导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1):63-64.

[5]李爱香,马传根,宋冬梅.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1, 40(24):2441-2442.

[6]周学兰,谢红,傅志海,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江苏医药,2009,35(7):750-751.

[7]杨学,马正良,顾小萍.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00-102.

[8]刘发生,李顺品,黄小玲.超声引导下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9):638-640.

[9]蒋晓龙,李艳玲,刘高峰,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3):232.

[10]Abrahams MS,Aziz MF,Fu RF,et al.Ultrasound guidance compared wish electrical neurostimulation for peripheral nerve bloc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Br J Anaesth,2009,102(3):408-417.

[11]van Geffen GJ,van den BE,Brank GJ,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ultrasound guided versus nerve stimulation guided distal sciatic nerve block at the popliteal fossa[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9,37(1):32-37.

[12]蒙丽宇,招国宝.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107-108.

(收稿日期:2014-03-31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神经阻滞超声引导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