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4-09-12史丽娜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医院陕西西安710003
史丽娜,李 龙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目前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是一种多脏器受累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己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与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是其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以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功能损伤为切入点,分析了我院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人口学指标、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资料,探讨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诊治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9月~2013年3月我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40例。入选标准:根据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年龄30~80岁;无明显严重急性、慢性疾患的检查者;均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91例,女49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8岁,平均(51.55±3.1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4年,平均(5.22±0.36)年。
1.2 病案采集:采集的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职业、生活习惯、患病史、家族史、既往服药治疗史等。而进行检验的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BG2h)、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WBC)、尿白蛋白(U-Alb)、血尿酸(UA)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A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功能损伤发病情况:经过调查与观察,本组患者并发肾功能损伤16例,发病率为11.0%。
2.2 危险因素分析:以并发肾功能损伤为应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空腹血糖与血尿酸为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1。
表1 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同时糖尿病发生、发展是一个慢性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指由于长期糖尿病导致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引起的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导致疾病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水肿,最后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3]。国外资料显示约20%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功能损伤,我国的发病数据在15%左右,其中早期肾病18.0%,临床肾病13.2%,肾功能不全5.3%,尿毒症1.2%。本组患者并发肾功能损伤16例,发病率为11.0%,发病率相对比较低[4]。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发病因素复杂,研究认为其发生与遗传因素、高血糖相关代谢紊乱、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
本组资料中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空腹血糖与血尿酸为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一般来说,糖代谢紊乱直接参与了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糖代谢紊乱通过多元醇通路活跃、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等途径介导,在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微循环障碍也是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血流动力学异常、微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异常[5]。CRP检测能较好反映微血管内皮损伤和炎性反应程度,可作为协助早期诊断和监测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进展的指标,监测其发展,评估预后,有利于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早期防治。同时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发生又受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含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血液凝固机制异常,加上高血压引起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糖尿病患者并发肾功能损伤。
总之,我院糖尿病并发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相对低,C-反应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空腹血糖与血尿酸为主要的危险因素,要积极加强预防与管理。
[1]CE Ndumele,AD Pradhan,PM Ridker.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inflammation,C - reactive protein,and insulin resistance[J].Cardiometab Syndr,2006,1(3):190.
[2]李 红.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J].浙江大学学报,2006,35(3):232.
[3]詹锐文.早肾方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4,26(11):811.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全国住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4(11):232.
[5]胡仁明,赵咏桔,宋怀东.内分泌代谢病临床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46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