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声反射指导下鼻腔扩容术的疗效观察

2014-09-12崔振英陈妮娜周诗侗邓泽海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云南红河661000

吉林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截面积双侧容积

崔振英,陈妮娜,周诗侗,李 靖,邓泽海,后 群 (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云南 红河 661000)

我科从2010年10月开始在鼻声反射检测指导下对49例以鼻阻塞为主要症状的OSAHS患者进行鼻腔扩容术,术后2个月再次行鼻声反射测定,并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0年10月 ~2012年6月49例以鼻阻塞为主要症状的OSAHS患者,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15~65岁,平均34.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睡眠呼吸监测,10<AHI<40;鼻窦内窥镜检查,鼻中隔偏曲18例,鼻腔黏膜肥厚的20例,中鼻甲反张14例;鼻窦CT检查排除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肿瘤患者;应用鼻声反射仪做鼻声反射检查,对鼻阻力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测算鼻腔平均截面积 (MNCA)、最小截面积 (MCA)、鼻腔容积 (NV)和鼻阻力 (NR)。准确定位引起鼻阻塞的部位及与前鼻孔距离。手术前双侧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平均值(A.MCA)、鼻阻力 (A.NR)、双侧鼻气道前2 cm容积平均值 (A.V0~2)、双侧鼻气道前5 cm容积平均值 (A.V0~5)、双侧鼻气道2~5 cm段容积平均值 (A.V2~5),手术后的双侧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平均值 (B.MCA)、鼻阻力(B.NR)、双侧鼻气道前2 cm容积平均值 (B.V0~2)、双侧鼻气道前5 cm容积平均值 (B.V0~5)、双侧鼻气道2~5 cm段容积平均值 (B.V2~5)。

1.2 仪器与设备:设备选择英国吉姆 (G M Instruments Ltd.)鼻声反射仪和杭州桐庐鼻内镜显像系统。

1.3 方法:根据术前鼻声反射检查定位引起鼻阻塞的部位及其与前鼻孔的距离,结合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应用鼻声反射仪做鼻声反射检查,了解鼻阻力情况,测算鼻腔平均截面积 (MNCA)、最小截面积 (MCA)、鼻腔容积 (NV)和鼻阻力 (NR)。准确定位引起鼻阻塞的部位及与前鼻孔距离。用1%的呋嘛液行鼻腔黏膜收缩,5分钟后再行鼻声反射检查,测算鼻腔平均截面积 (MNCA)、最小截面积(MCA)、鼻腔容积 (NV)和鼻阻力 (NR)。根据两次鼻声反射检查结果,对患者实行鼻中隔三线减张成形术、中鼻甲内移固定术、中鼻道双侧鼻窦对称开放术、下鼻甲外移固定术。常规鼻内镜术后处置。2个月后复查鼻声反射并与术前进行对比。

1.4 疗效判断标准:门诊随访2个月,再做鼻声反射检查,测算鼻腔平均截面积 (MNCA)、最小截面积 (MCA)、鼻腔容积 (NV)和鼻阻力 (NR)。与治疗前的检查进行比较,评定临床疗效。治愈:鼻塞症状消失,AHI小于5,鼻声反射检查示:鼻腔通气恢复正常;好转:鼻塞症状提到大幅度地减轻或仅有间断性鼻塞,AHI较术前减少5~10,鼻声反射检查结果表明,阻塞部位截面积较术前有明显增大,接近正常范围的下限;无效:鼻塞状况基本没有任何改善,AHI较术前降低小于5,鼻声反射检查结果表明,阻塞部位截面积与术前比较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2 结果

治愈30例,好转19例,所有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表1 轻度、中度各组OSAHS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测量数据±s)

表1 轻度、中度各组OSAHS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测量数据±s)

注:组间BMI比较,P<0.05

OSAHS分组 年龄(岁) BMI(kg/m2) AHI AHI 术后轻度39.2±14.0 25.5±2.5 9.1±3.1 6.3±4.7中度42.7±10.1 26.5±2.2 19.6±3.3 12±4.6

表2 轻度、中度各组OSAHS患者手术前、后鼻声反射参数±s)

表2 轻度、中度各组OSAHS患者手术前、后鼻声反射参数±s)

OSAHS分组术前术后A.MCA(cm2)A.NR[kPa/(L·S)]A.V0~2(cm3)A.V0~5(cm3)A.V2~5(cm3)B.MCA(cm2)B.NR[kPa/(L·S)]B.V0~2(cm3)B.V0~5(cm3)B.V2~5(cm3)轻度 0.73±0.21 1.75±0.26 6.08±1.98 7.83±2.16 0.88±0.29 2.05±1.42 7.48±2.73 9.53±3.03中度 0.58±0.14 1.73±0.26 4.96±2.21 6.69±2.39 0.73±0.17 1.93±0.38 6.39±3.54 8.32±3.87

3 讨论

鼻腔扩容术可矫正鼻腔异常结构,鼻腔异常结构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偏曲的鼻中隔、鼻腔外侧壁变异,实施鼻腔扩容术后可使通气容积得以扩大,双侧通气的对称性也可在一段时间内得以恢复,最终目的在于能够明显减轻或缓解上气道阻塞,恢复鼻腔呼吸畅通。但是,鼻腔扩容技术的临床适应证尚未确定。目前仅将其应用于OSAHS和上气道阻力综合征患者及存在鼻腔通气障碍和/或炎性疾病的患者[1]。鼻声反射 (AR)技术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项利用声反射技术客观检测鼻腔容积及通气情况的方法,此方法创伤少、评价客观[2]。笔者通过总结了49例鼻腔扩容术患者的鼻声反射的结果,发现鼻声反射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患者鼻腔的通气状况。但是OSASH患者往往是多平面鼻腔堵塞引起,所以鼻腔扩容术对于OSASH的治疗仍有其局限性,仅限于鼻腔堵塞而其他平面无明显异常的患者。笔者认为,鼻声反射可以作为鼻腔扩容术术前指导及术后效果评估的一项重要检查,在鼻腔扩容术中有这积极的指导作用。

[1]韩德民,臧洪瑞.鼻腔扩容技术[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9,27(4):197.

[2]王启威,董周威.鼻声反射在评估鼻塞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效果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0,34(5):344.

猜你喜欢

截面积双侧容积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风轮叶片防雷金属网等效截面积研究
一种高温烟道截面积的在线检测装置设计及方法研究
利用体积法推导螺旋箍筋的长度分析
巧求容积
矿用电缆截面积选择与校验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