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缘政治的中俄油气战略合作研究

2014-09-12熊伟冯琦牛新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4年2期
关键词:油气天然气出口

熊伟 冯琦 牛新

(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51;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输气管理处,四川 成都 610213)

0 引言

地缘政治与油气战略往往联系紧密,从石油价格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走向关系,便可知二者的密切关系,如众所周知的中东地区就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动荡的风向标。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在油气上的战略合作具有广泛的地缘政治基础,其合作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1]。深入研究中俄基于能源地缘政治的油气合作战略,有助于优化中国能源进口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目标。

1 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地缘政治特点

1978年,梅尔文·科能特与另外一位学者在所著的《能源地缘政治学》一书中,最早提出了能源地缘政治的概念,他们把能源的地理因素与能源外交政策结合起来,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即能源地缘政治学。能源地缘政治学关注的主要焦点是能源的生产、运输、消费在地理上的不平衡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能源供求失衡及能源价格波动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能源地缘政治在国际能源外交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研究也相应地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2-3]。

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地缘政治具有以下特点:

1)中国和俄罗斯拥有良好的政治互信关系。2004年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把国家间关系定位为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两国间的能源合作正是落实两国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

2)中国和俄罗斯在诸多重大国际问题有着共识。在反对西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有助于加强两国间的对话与合作。

3)俄罗斯油气出口战略与中国对能源需求有互补性。长期以来,俄罗斯60%~70%的油气资源出口到欧洲,市场单一性强、风险大[4]。为降低风险,实施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俄罗斯提出了加大亚洲市场的开发的战略。而中国巨大的天然气需求与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战略形成互补性。

4)俄罗斯在能源地缘上具有独立性特点。俄罗斯拒绝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拒绝限产保价,同时,俄罗斯又与卡塔尔、伊朗谋求建立天然气版欧佩克。

5)中俄地缘上的毗邻有利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中国与俄罗斯采用陆上管道方式进行油气输送,避免了长距离输送风险,能源安全的保障性大幅度提升。

总之,中俄良好的政治互信关系,彼此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的共识,俄罗斯能源东向发展战略,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使得两国在能源合作上有着良好的地缘基础。

2 俄罗斯油气资源禀赋与出口概述

2.1 俄罗斯油气资源禀赋与管线分布

俄罗斯是世界上油气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地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家,第二大原油生产国。俄罗斯的石油、凝析油和天然气总资源量分别为 353.5×108t、8.4×108t和98.74×1012m3[5]。俄罗斯已开发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远离其国内石油天然气主要的消费中心,其中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原油储量就占全俄罗斯的3/4左右。上述地区历经多年开采,资源动用比例已经超过50%,随着综合递减率的提高,已经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需要新的油气资源加以接替。

从油气管线分布来看,俄罗斯建立了横跨国内,连接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油气管线,目前,俄罗斯油气开发主要区域为西西伯利亚,该区域的产量占全国70%左右。但随着油气产量的逐年递减,俄罗斯已规划逐步开发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以满足未来开发亚洲市场的需要及对西西伯利亚油气资源的接替。

2.2 俄罗斯油气出口及经济贡献

俄罗斯油气工业是俄最核心的产业,油气工业通过大量向独联体和非独联体国家(主要为欧洲)出口,换取了俄罗斯发展所需要的外汇,大力支持了俄罗斯的经济复兴与大国地位的振兴,对俄罗斯财政贡献巨大。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通过出口油气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积累的巨额资金,油气出口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在最高峰的2006年达到46.2%,其后有所下降,但比重仍然接近30%。

俄罗斯油气出口行业在近年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2012年是俄罗斯油气出口经历了从衰退到复苏的过程[6]。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成品油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天然气出口出现了下降,2010年有所恢复(表1,表2)。

俄罗斯油气出口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以天然气为例,2002年和2010年比较,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出口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德国进口比例保持不变,为24.6%;意大利略微增加,由15.1%上升到16.2%;而独联体国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比例迅速上升,2010年两国分别为18.8%和12.4%。

表1 2008-2012年俄罗斯成品油出口情况表 108t

表2 2008-2012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与出口量表 108m3

2.3 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规划

对于俄罗斯的整体发展, 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意义,是未来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接替主要地区,也是供应亚太地区的主要来源。该地区的自然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石油的预测地质储量约为178×108t,天然气预测地质储量约56×1012m3,但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较低。按照“2030能源战略”的规定,预计2015年俄东部地区的原油开采量可望达到(4 500~6 000)×104t,并逐年提高至每年(7 000~8 000)×104t产量,其中年出口量约4 000×104t。预计俄罗斯东部地区天然气开采量到2015年可达到(450~550)×108m3,其中有(300~350)×108m3天然气产自萨哈林大陆架,而天然气出口潜力约为500×108m3/a。

开发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有利于实现缩小俄罗斯东西部的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目的,同时也利用远东地区的资源潜力把握亚太地区天然气市场的需求。俄罗斯《2030能源战略》对亚太地区的油气出口提出了相应规划(表3,表4),根据俄罗斯能源战略,2030年将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出口的油气比例提高到30%,并不断增加向中国的出口[7-8]。

表3 2015-2030年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出口石油计划表 104t

表4 2015-2030年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出口天然气计划表108m3

3 地缘政治背景下中俄油气合作实践

在地缘政治背景下,中俄油气合作有诸多的有利因素。但也有不少的不利因素,导致两国油气战略合作一波多折。

从中俄石油合作来看,经历了从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的历程。1994年,俄罗斯方面提出了从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安大线建议。1996年,中俄正式开展石油合作的谈判,但由于俄罗斯刚经历苏联解体,冷战思维浓厚,对安大线的实施一直犹豫不决。随后俄罗斯于2003年提出了安纳线,即从安加尔斯克到纳霍德卡。俄罗斯通过安大线与安纳线之争,在中国与日本之间制造能源竞争,同时实现对欧洲的制约。随后,安大线、安纳线相继被否决,最终实施泰纳线支线,即泰舍得至纳霍德卡支线中的斯科沃罗季诺输送到中国大庆。2009年2月17日,中俄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能源谈判机制会谈纪要》,中国石油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签订了石油管道建设、运营、贸易协议。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国边境,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县市区,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1 030 km,设计年输油量1 500×104t。在整个中国与俄罗斯石油合作过程中,俄罗斯之所以摇摆不定,与其一直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同时防范中国崛起后对其构成威胁的冷战思维密不可分[9]。直到2011年1月,俄罗斯石油才通过输油管线进入中国大庆。

如果说,石油合作有国际油价作为参照,那么天然气的跨国定价则存在诸多难题。中俄虽经多轮谈判,达成众多意向性协议,但在最关键的价格问题上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根据中俄双方谈判后确定的意向,俄中天然气管道分东西两线,预计输气总量将达每年680×108m3,其中300×108m3是沿西线供应,但目前两国仍然在天然气价格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俄罗斯希望以出口欧洲天然气价格输送给中国天然气,但中方无法接受俄罗斯的定价,否则打乱中国进口天然气的价格体系。由于俄罗斯始终坚持利益最大化,不愿意在价格上对中国让步,因此,两国的天然气合作一直欠缺“价格”这一临门一脚。

为打破对俄气的依赖,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目标,中国已经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国家合作建成了陆上管道天然气项目,经与国内管线相连,形成了包括多个进口通道的能源供应格局,达到了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化的目的,为中国能源长期持续的供应提供了安全保障。

4 地缘政治背景下中俄油气合作的制约因素

中俄油气合作之所以进展缓慢,与制约中俄油气合作的因素密不可分。

首先,中俄双方对油气合作均有很大的回旋余地,缺乏合作的紧迫性。随着油气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油气价格呈上涨趋势,俄罗斯待价而沽心理强烈。相应地,中国也希望与俄罗斯展开大规模油气合作,但缺乏迫切性,通过实施多元化油气进口战略,大大缓解了油气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此,两国尽管在能源合作上有强烈的互补性,但无紧迫性,使得两国油气合作判断周期长,进展慢。

其次,俄罗斯油气出口的核心利益仍然在欧洲。欧洲作为俄罗斯油气出口主要市场,其重要性暂时还无法替代。且俄罗斯也希望通过与欧洲的油气合作,来换取在国际上更大的话语权与安全利益。尽管俄罗斯也提出了欧亚并重的能源战略,但考虑到现实利益,俄罗斯暂时只好把亚太地区市场的开拓放置于相对次要地位。

第三,俄罗斯油气领域投资存在法律制约。除针对油气资源的基础性勘察外,俄罗斯还需要建立油气开采与生产能力,相应的净化炼油厂及外输管线设施均必不可少。但俄罗斯在油气领域投资的法律缺乏稳定性,针对外国资金投资油气开采项目设置种种障碍,妨碍了外国资本在俄罗斯油气行业的投资。

总之,上述因素制约了中俄油气合作,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改善。

5 中俄油气合作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及欧洲油气市场竞争的激烈,在原有的强烈合作愿望下,中国与俄罗斯在油气合作方面尽管存在不小的制约因素。但与中国等亚太国家合作所带来的实质性的经济利益,及在全球能源市场上话语权的增强,也是俄罗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首先,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影响,美国大量用页岩气替代煤炭发电,使得美国煤炭大量出口,挤占了俄罗斯在欧洲的天然气市场的份额,导致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占有率呈下降趋势。

同时,中国也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进口油气通道,增强了与俄罗斯博弈的筹码。随着中亚、中缅、海上天然气通道的开通。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降低。

第三,俄罗斯面临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俄罗斯若在新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上缺乏变通,将在逐步丧失欧洲市场的同时,也同时面临丧失亚洲市场上中国这一最大市场的风险。

因此,上述因素将对未来中俄油气战略合作产生深远影响,将有助于推进中俄油气,尤其是天然气方面的实质性合作。

[1]郎一环,王礼茂.俄罗斯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及中俄能源合作前景[J]. 资源科学,2007(9):201-206.

[2]冯春萍,李维花.俄罗斯能源外交中的地缘政治布局[J]. 世界地理研究,2009(12):74-80.

[3]曹英伟.俄罗斯地缘政治重建中的能源因素[J].西伯利亚研究,2009(4):20-22.

[4]王忠民,张军,黄绪春.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欧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国际石油经济,2012(12):44-48.

[5]王京,王建君,曹伟,等.俄罗斯天然气资源现状及潜力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12(12):22-30.

[6]肖飞,孟硕.2012年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2013(4):56-61.

[7]刘波.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及其东部天然气发展规划[J]. 西伯利亚研究,2013(2):89-93.

[8]杨宏会.俄气的天然气发展战略及挑战[J].国际石油经济,2013(6):61-65.

[9]刘锋,刘涛.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市场的认知及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影响:以中俄石油和天然气合作为例[J].东疆学刊,2012(4):63-69.

猜你喜欢

油气天然气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给情绪找个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