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血液内科和其他内科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学
2014-09-12梅书豪
梅书豪
血液内科中的患者经常受到原发病和治疗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 引发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可能和其他内科不同, 为了提高院内感染的控制水平, 本文对在本院血液内科产生院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和其他内科产生院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血液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内分泌内科、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13290例, 对这些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等分泌物进行菌株分离与鉴定, 并对耐药性进行测试,其中男6220例, 女7070例;年龄9~78岁, 平均年龄(43.7±2.8)岁。抽查2010年7月~2013年7月血液内科患者的病例120份 (每个季度10份), 对这些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导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 鉴定病原菌以及药敏试验的仪器均使用法国生产的梅里埃ATB-Expression分析系统[1]。检测大肠埃希菌菌株的仪器型号为ATCC25922, 检测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仪器型号为ATCC700603。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本次研究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内科和其他内科院内感染的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的比较 对比血液内科和肾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的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血液内科和心内科、内分泌内科病原菌分布情况,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详情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 导致血液内科感染病菌的主要为阴性杆菌。
2.2 对比血液内科和其他内科导致患者院内感染三种常见的阴性杆菌耐药性 血液内科患者院内感染铜绿假单细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的耐药性均低于其他内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血液内科住院患者2010年7月~2013年7月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和病原菌送检情况, 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血液内科患者病原菌每年的送检情况呈逐渐上升趋势。
表1 对比血液内科和其他内科院内感染的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n(%)]
表2 2010~2013年血液内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和病原菌送检情况 [n(%)]
3 讨论
院内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感染, 表现为不易控制、发病急等, 常伴有爆发流行趋势, 具有很高的病死率与发病率[2]。血液内科中的患者因基础病导致免疫力较为低下, 尤其是在使用放疗与化疗治疗后, 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 或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细菌移位等, 因此容易产生院内感染。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血液内科和神经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有所不用,这是因为导致血液内科患者感染的病菌主要为阴性杆菌, 而导致其他内科患者感染的病菌主要为阳性球菌。导致这些科室出现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引流管、吸氧、吸入肺炎、抗生素引发的菌群失调、术后感染等, 尤其是抗生素使用不合理。血液内科和内分泌内科、心内科病原菌分布情况相似的主要原因是, 皮肤黏膜感染与心内膜炎感染, 引发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阴性杆菌[3]。为了减少血液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 临床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易感染部位时常检查, 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综上所述, 导致血液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与其他内科存在差异, 血液内科中的医护人员应提高重视度, 结合血液内科院内感染病原学特点, 合理选择抗生素。
[1]严伟, 王飞, 李芸, 等.我院2002年~2003年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用药性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15(30):307-310.
[2]黄妙儿, 黄云平, 周舍典, 等.血液内科与其他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学比较分析.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6(16):486-488.
[3]嵇菊珍.血液病房1921例住院病人院内感染资料分析报告.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3, 11(0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