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分析
2014-09-12何思君宋迎红
何思君 宋迎红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骨折中非常常见, 其发生率在肘部骨折中处于首位, 儿童常发生于5~8岁, 如果处理不当, 骨折愈合之后会发生肘内翻畸形或缺血性肌挛缩[1]。随着微创技术和现代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正骨手法逐渐应用于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为研究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 部分患者给予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 所有病例均确诊为肱骨髁上骨折III型和IV 型。将所有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实验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4~11岁,平均年龄(6.9±2.6)岁;骨折类型中伸直型24例、屈曲型6例。
对照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5.6±2.3)岁;骨折类型中伸直型22例、屈曲型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性复位钢针内固定石膏托板外固定。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进行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 具体流程为:以伸直尺偏型骨折为例, 患儿取仰卧位, 一助手握住患者的上臂, 另一助手握住患者的腕部保持肘关节伸直, 沿肱骨纵轴方向拔伸牵引, 进行骨折旋转移位和骨折重叠的矫正, 术者双手分别置于上臂远端的前、后方, 以两手2~5指固定骨折的外侧, 两拇指置于骨折远端的内侧, 并用力向外侧推按。即以“两点捺正法”矫正远侧段向尺侧的移位, 若为桡偏移位, 整复术式同上,唯手指推按处和用力方向与尺偏型相反。然后矫正骨折远段向前、后方向的侧方移位, 伸直型骨折, 术者以两拇指在患肢肘后顶隹骨折远段的后方用力向前推按。其余两手2~5指放于骨折近端的前方, 并向后方按压, 在此同时, 助手将患肢肘关节屈曲到≥90°。若为屈曲型骨折, 骨折远段向前方、侧方移位, 术者以两拇指在患肘前顶隹骨折远端的前方向后按压, 两手2~5指置于骨折近端的后方, 并向前方端提, 同时助手将患肢肘关节伸展到60°左右。两型骨折复位后, 均应用合骨法, 即是在患肢远端作纵轴叩击、加压, 使两骨折断端嵌插, 以稳定骨折端。手法复位后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法:臂丛麻醉(或者臂丛+静脉麻醉)垫高患者肩部,取仰卧位, 用直径为1.5 mm左右的克氏针2~3根植入肱骨前外侧或内外髁交叉穿针, 减掉针尾弯曲并植于皮肤外。术后石膏托固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肘部功能及外形完全恢复, 骨折愈合良好;显效:骨折基本愈合, 骨折复位欠佳;无效:骨折没有愈合, 肘部功能出现障碍或发生畸变, 产生各种并发症。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实验组痊愈21例, 总有效28例;对照组痊愈17例, 总有效25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与有效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23,P<0.05), 见表 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有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 发生率仅为6.67%, 1例出现了缺血性肌挛缩, 1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16.67%。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 P<0.05)。
3 讨论
临床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整复外固定方法以及复位经皮穿针固定, 手术之后多采用支架或者石膏进行固定。由于这种固定方法时间较长, 并且固定不牢固, 患者缺乏进行术后关节恢复训练的条件, 手术之后常时间固定为一个姿势, 常引起肘关节僵硬、血管神经损伤、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3,4]。利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微创穿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骨折愈合速度快、治疗疗程短、痛苦少、并发症少以及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手术期间, 能进行肘关节恢复训练, 对骨折处组织的创伤较小, 并对骨折患者的心理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促使其尽快恢复[5]。同时使用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可有效的避免患儿组织的损伤性伤害导致患儿肘部骨折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可最大限度减少伤肘组织损伤, 促进患儿身体恢复。
通过对两组临床资料的分析显示, 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有效率, 临床有效率能达到93.33%, 并且使用中医正骨手法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更有优势。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微创及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比常规的开放复位方法外固定治疗的方法的临床疗效要好, 能有效避免并发症, 缩短恢复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郭升辉.上肢皮牵引悬吊加五合一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中国医药指南 , 2013(16):241-242.
[2]何本祥, 檀亚军, 黎万友, 等.郑氏手法复位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中医正骨, 2013,25(12):74-76.
[3]李晓明, 左炳光, 赵秀泉, 等.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62例.中医正骨, 2013, 25(11):47-48.
[4]何晓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护理.中医正骨, 2013, 25(5):79-80.
[5]蒋迪华.螺旋CT平扫及重建技术在手法整复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中医正骨, 2012, 24(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