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前庭囊肿临床治疗46例分析

2014-09-12邓丽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龈沟鼻部前庭

张 强 张 芹 邓丽芳

鼻前庭囊肿临床治疗46例分析

张 强 张 芹 邓丽芳

目的 探讨鼻前庭囊肿唇龈沟切除术和揭盖术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上的差异。方法 对本科自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26例取传统的唇龈沟进路手术切除囊肿, 20例行揭盖术。结果 揭盖术, 其手术时间小于传统唇龈沟进路手术、其出血量少于唇龈沟进路手术、其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唇龈沟进路手术, 且这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组织损伤小、伤口小、无需缝合、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 时间短;术后反应轻, 患者痛苦小, 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值得大力推广。

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揭盖术

鼻前庭囊肿早期的一般无特异性症状, 较后期时可出现疼痛, 感染等, 最严重的晚期症状是鼻部甚或面部变形, 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在治疗上, 以手术完整切除囊肿为治疗原则, 在手术切口的选择上, 传统的切口是唇龈沟切口。近年来揭盖法手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手术治疗方式亦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科自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了4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 采用上述两种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46例中, 男20例, 女26例, 年龄20~65岁。其中左侧30例, 右侧12例, 双侧4例。囊肿大小0.5~3.0 cm, 继发感染3例, 手术方式上, 对照组26例, 以唇龈沟作为手术切口, 治疗组20例, 采用揭盖术。手术均顺利完成。

1.2 两组手术过程

1.2.1 对照组唇龈沟入路手术 一般采取头低脚高仰卧位体位, 固定患者后, 行碘伏及酒精消毒手术区域, 常规鼻部手术铺巾后, 手术开始, 先行局部麻醉, 麻醉药一般用1%利多卡因, 以唇龈沟为进针处, 打出皮丘后, 向囊肿及其周围组织逐渐注射药物, 片刻等麻醉生效后, 开始切除, 取囊肿侧唇龈沟切口, 切开黏膜后, 于黏膜下层次向囊肿侧分离, 若囊肿较深, 可适当扩大切口, 分离到囊肿后, 以1号丝线缝扎,以供术者抓取囊肿, 然后开始围绕囊肿进行剥离, 尽量把囊肿及囊肿壁完整切除。切除后适当止血并以生理盐水冲洗创口, 确定无出血后, 缝合切口, 常规纱布条填塞患者鼻腔, 手术结束。

1.2.2 治疗组揭盖术手术 术前准备同对照组, 一般取半卧位, 固定患者后, 行碘伏及酒精消毒手术区域, 常规鼻部手术铺巾后, 手术开始, 麻醉可直接用鼻部黏膜浸润麻醉及局部麻醉, 可采用肾上腺素浸润的纱布条, 粘少量2%丁卡因后, 涂抹在囊肿上鼻腔黏膜处, 然后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囊肿周围组织。照明方式可采用鼻内镜辅助或戴头灯。尖刀于鼻前庭囊肿最隆起处顺鼻腔长轴切开鼻前庭皮肤和囊壁组织, 吸尽囊液, 扩大鼻前庭囊壁开口, 修整囊腔与鼻腔交界处鼻前庭皮肤或黏膜创缘, 使囊腔向鼻前庭充分开发。术腔填塞碘纺纱条, 2 d后取出。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 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5年, 对照组复发2例, 再次入院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后未再次复发。治疗组复发1例, 经再次揭盖术后未再复发。

3 讨论

鼻前庭囊肿患者以女性多见, 年龄在30~50岁左右, 该病病程进展较长, 发病早期无特异性不适症状, 伴随着发病时间延长, 囊肿多会逐渐长大, 症状也会显现, 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后, 会压迫周围的神经, 产生胀痛感, 部分表现为鼻翼软组织下的球形肿物;若这一阶段还是得不到有效治疗,囊肿可能会发生感染, 此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 鼻部肿大,鼻部疼痛加重等全身炎症的表现, 更严重的合并症是囊肿增大向上可突入颅骨下的梨状孔, 向前下可压迫鼻前庭部, 造成鼻部甚或面部变形, 下鼻甲上台或内移可能会导致鼻塞[1]。穿刺可抽出黄色或棕色液体, 若有感染则为脓性液体。行X线或CT检查可见无骨质破坏, 且囊肿与牙齿无关。

在治疗上, 以手术完整切除囊肿为治疗原则, 在手术切口的选择上, 传统的切口是唇龈沟切口。这种手术方法手术视野好, 可在直视下操作, 疗效较确切, 但是视野暴露好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更大的创伤, 术后恢复时间慢, 疼痛较重, 手术后多不能进食。随着微创技术的进展及耳鼻喉科医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手术切除鼻前庭囊肿, 把切口定在鼻前庭, 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接纳, 王卫红等应用鼻前庭入路切除鼻前庭囊肿, 效果确切。Su等研究证实, 采用鼻内镜技术, 以鼻前庭入路切除鼻前庭囊肿, 成功率可达到95%, 有效率达100%。揭盖术使囊腔向鼻腔开放, 随着组织的修复囊腔逐渐变浅变平, 最后形成鼻腔的一部分。该术式未改变鼻腔结构, 对鼻腔功能也无影响, 患者术后鼻部无明显不适感。其优点包括:①组织损伤小, 伤口小, 无需缝合,出血少;②手术操作简单, 时间短;③术后反应轻, 患者痛苦小, 术后康复快;④术后复发率低。

综上所述, 鼻前庭囊肿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可依据术者的熟练程度等因素加以选择。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囊肿揭盖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复发率低及术后反应小等优势, 值得大力推广。

[1] 李常江.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8, 15(1):28.

2014-03-21]

523900 广东省, 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猜你喜欢

龈沟鼻部前庭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蒙药冲玍五味丸治疗前庭大腺脓肿经验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鼻部整形术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自体耳软骨移植联合硅胶假体置入在鼻部整形中的应用
血友病男性患者与健康男性龈沟出血指数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