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改变的影响

2014-09-12陆敏茹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运动功能脑卒中

陆敏茹++++++周+++围++++++刘健++++++梁耀基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系统的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无其他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各时段运动评分。 结果 刚入组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6个月后,脑梗死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脑出血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总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入组后的1、3、6个月,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入组时的运动功能评分(P<0.05)。 结论 三级康复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 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a)-0060-03

Three stag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ffect on function change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LU Min-ru ZHOU Wei LIU Jian LIANG Yao-j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ree stag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limb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 Methods 18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rehabilitation group accepted three stag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conventional medicine but no other intervention.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the time motion score and the scor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motor functio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just in hospital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fter 1 month,3 months,6 months,motor function scor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rehabilitation group,cerebral infarction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1 month,3 months,6 months,the motor function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baseline score (P<0.05). Conclusion Three stag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Key words] Stroke;Three stage rehabilitation;Motor function

脑卒中以突然起病为特征,属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可通过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患者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目前,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较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发展,急性脑卒中患者只要得到及时抢救,救治成功的比例也明显提高。但是,脑卒中后的致残率却高于被救治成功患者总数的80%[1]。致残原因以偏瘫为主,患者的运动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2]。本院近年来采用三级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为探讨三级康复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对患者各阶段的运动功能进行测评与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9月入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80例,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明确诊断,包括新发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已基本稳定,但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排除患有长期慢性疾病及脑血管病史的患者。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康复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45~72岁,平均(66.7±5.1)岁,发病到入组的时间为(9.9±4.7) d,脑梗死65例,脑出血25例。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44~71岁,平均(67.3±3.2)岁,发病到入组的时间为(9.8±4.8) d,脑梗死67例,脑出血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到入组时间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3-4]

1.2.1 康复组患者发病后的1个月内为康复治疗的第一阶段。待病情稳定后在病房内接受早期物理治疗;发病后第2 个月与第3个月为治疗的第二阶段;第4~6 个月为第三阶段。二三阶段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转至门诊康复治疗部或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整个过程由我科专人负责随访。整个康复训练过程分为三级,一级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正确的体位摆放、肢体的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腰腹肌训练及呼吸方法,坐卧站平衡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天1 h。教会家属正确的护理及辅助训练方法,作为治疗的补充,以较少患者肢体的二次损伤。一级康复训练后,患者应能自行起卧床。二级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为系统的站立、行走、上下楼梯训练,每日早晚各一次,时间为0.5~1 h。三级康复的训练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包括能自行吃饭、梳洗、穿脱衣物、整理个人卫生等。训练时间为每天0.5~1 h。第二、三阶段的康复治疗如果患者在康复中心则由治疗师帮助其训练,如果在家则每周由医院派专人到患者家中指导训练1次。

1.2.2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的常规治疗与康复组相同,不同的是在病情稳定后未进行任何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患者只是在医生叙述完注意事项后自行活动,有的家属会根据个人的理解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但都不属于规范系统的分级康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FCA量表[5](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评分时间点分别为入选时(T0)、第1个月末(T1)、第3个月末(T2)以及第6个月末(T3)。此量表主要评价患者的13项运动功能,每项最高6分,最低1分。分数越高代表肢体运动功能越强。计量资料每个时间点重复测量3次,取3次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T0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脑梗死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脑出血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总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优于各自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T1、T2、T3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本组内T0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各阶段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对应的对照组比较,*P<0.05;与本组T0时间点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最常影响的就是患者的运动功能,而运动功能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整个家庭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因此康复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回归家庭,提高患者家庭整体的生活质量[6]。一般来说,脑卒中后,患者会经历神经系统的自然恢复过程,包括病变区的消肿、病灶吸收、颅压逐渐降低、神经细胞恢复功能等。在这一过程中,患侧肢体的康复训练会对大脑功能修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刚入组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6个月后,脑梗死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脑出血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总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优于相应的对照组。各组患者入组后的1、3、6个月,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入组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对照组的功能评分变化正说明了人体自然恢复过程的存在,还证明了三级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

三级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和综合方法。脑卒中救治成功后,先以物理治疗为主,包括各种体位摆放、关节运动、肩胛带锻炼、翻身等,活动幅度应循序渐进。其他训练还包括腕关节背伸、踝关节背伸、坐位训练、站立平衡、步行、痉挛肌的放松训练等。可加入按摩、手揉等辅助患者肌肉恢复。作业疗法包括对患者进行吃饭、简单洗漱、穿脱衣物、从床上到轮椅等,情况允许的患者还可以进行木工、纺织、拼图等手工训练,逐步提高其准确性和活动量[7-9]。以上两种疗法已被证实可以加速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脑细胞代偿。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还有助于改善器官废用,器官废用是指患者在脑卒中后引起的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及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等全身性并发症。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充分发挥了肢体再学习的原理,有效避免了肢体的误用与废用,促进了大脑皮层功能重组过程[10-11],最终改善了肢体的运动功能。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要家属的长时间配合与鼓励,在我国专门康复机构不足、收费较高的情况下,第三级康复的过程往往在患者家中进行,派遣专门的康复医师每周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来看,这种规范化、系统化的三级康复治疗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因此应该积极推广此模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6):344-347.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34(6):379-380.

[3]胡永善,吴毅,姜从玉,等.脑卒中患者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模式探索[J].中国临床康复,2013,17(19):3850-3851.

[4]胡永善.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的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12):712-714.

[5]范文可,胡永善,吴毅,等.功能综合评定量表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325-329.

[6]胡永善,朱玉连,杨佩君,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3):145-147.

[7]朱玉连,胡永善,杨佩君,等.3个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 17(4):155-156.

[8]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43-445.

[9]Ding Y,Li J,Clark J,et al.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alamic nuclei enhanced by motor skill training in rat with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Neurol Res,2013,35(2):189-194.

[10]Ward NS,Cohen LG.Mechanisms underlying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J].Arch Neurol,2012,61(12):1844-1848.

[11]Liepert J,Hamzei F,Weiller C.Lesion-induced and training-induced brain reorganization[J].Restor Neurol Neurosci,2012,30(5):269-277.

(收稿日期:2014-04-17本文编辑:郭静娟)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FCA量表[5](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评分时间点分别为入选时(T0)、第1个月末(T1)、第3个月末(T2)以及第6个月末(T3)。此量表主要评价患者的13项运动功能,每项最高6分,最低1分。分数越高代表肢体运动功能越强。计量资料每个时间点重复测量3次,取3次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T0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脑梗死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脑出血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总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优于各自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T1、T2、T3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本组内T0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各阶段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对应的对照组比较,*P<0.05;与本组T0时间点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最常影响的就是患者的运动功能,而运动功能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整个家庭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因此康复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回归家庭,提高患者家庭整体的生活质量[6]。一般来说,脑卒中后,患者会经历神经系统的自然恢复过程,包括病变区的消肿、病灶吸收、颅压逐渐降低、神经细胞恢复功能等。在这一过程中,患侧肢体的康复训练会对大脑功能修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刚入组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6个月后,脑梗死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脑出血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总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优于相应的对照组。各组患者入组后的1、3、6个月,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入组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对照组的功能评分变化正说明了人体自然恢复过程的存在,还证明了三级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

三级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和综合方法。脑卒中救治成功后,先以物理治疗为主,包括各种体位摆放、关节运动、肩胛带锻炼、翻身等,活动幅度应循序渐进。其他训练还包括腕关节背伸、踝关节背伸、坐位训练、站立平衡、步行、痉挛肌的放松训练等。可加入按摩、手揉等辅助患者肌肉恢复。作业疗法包括对患者进行吃饭、简单洗漱、穿脱衣物、从床上到轮椅等,情况允许的患者还可以进行木工、纺织、拼图等手工训练,逐步提高其准确性和活动量[7-9]。以上两种疗法已被证实可以加速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脑细胞代偿。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还有助于改善器官废用,器官废用是指患者在脑卒中后引起的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及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等全身性并发症。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充分发挥了肢体再学习的原理,有效避免了肢体的误用与废用,促进了大脑皮层功能重组过程[10-11],最终改善了肢体的运动功能。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要家属的长时间配合与鼓励,在我国专门康复机构不足、收费较高的情况下,第三级康复的过程往往在患者家中进行,派遣专门的康复医师每周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来看,这种规范化、系统化的三级康复治疗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因此应该积极推广此模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6):344-347.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34(6):379-380.

[3]胡永善,吴毅,姜从玉,等.脑卒中患者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模式探索[J].中国临床康复,2013,17(19):3850-3851.

[4]胡永善.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的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12):712-714.

[5]范文可,胡永善,吴毅,等.功能综合评定量表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325-329.

[6]胡永善,朱玉连,杨佩君,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3):145-147.

[7]朱玉连,胡永善,杨佩君,等.3个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 17(4):155-156.

[8]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43-445.

[9]Ding Y,Li J,Clark J,et al.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alamic nuclei enhanced by motor skill training in rat with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Neurol Res,2013,35(2):189-194.

[10]Ward NS,Cohen LG.Mechanisms underlying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J].Arch Neurol,2012,61(12):1844-1848.

[11]Liepert J,Hamzei F,Weiller C.Lesion-induced and training-induced brain reorganization[J].Restor Neurol Neurosci,2012,30(5):269-277.

(收稿日期:2014-04-17本文编辑:郭静娟)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FCA量表[5](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评分时间点分别为入选时(T0)、第1个月末(T1)、第3个月末(T2)以及第6个月末(T3)。此量表主要评价患者的13项运动功能,每项最高6分,最低1分。分数越高代表肢体运动功能越强。计量资料每个时间点重复测量3次,取3次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T0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脑梗死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脑出血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总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优于各自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T1、T2、T3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本组内T0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各阶段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对应的对照组比较,*P<0.05;与本组T0时间点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最常影响的就是患者的运动功能,而运动功能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整个家庭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因此康复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回归家庭,提高患者家庭整体的生活质量[6]。一般来说,脑卒中后,患者会经历神经系统的自然恢复过程,包括病变区的消肿、病灶吸收、颅压逐渐降低、神经细胞恢复功能等。在这一过程中,患侧肢体的康复训练会对大脑功能修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刚入组时,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6个月后,脑梗死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脑出血康复组运动功能得分、总康复组的运动功能得分均明显优于相应的对照组。各组患者入组后的1、3、6个月,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入组时的运动功能评分。对照组的功能评分变化正说明了人体自然恢复过程的存在,还证明了三级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

三级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和综合方法。脑卒中救治成功后,先以物理治疗为主,包括各种体位摆放、关节运动、肩胛带锻炼、翻身等,活动幅度应循序渐进。其他训练还包括腕关节背伸、踝关节背伸、坐位训练、站立平衡、步行、痉挛肌的放松训练等。可加入按摩、手揉等辅助患者肌肉恢复。作业疗法包括对患者进行吃饭、简单洗漱、穿脱衣物、从床上到轮椅等,情况允许的患者还可以进行木工、纺织、拼图等手工训练,逐步提高其准确性和活动量[7-9]。以上两种疗法已被证实可以加速大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脑细胞代偿。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还有助于改善器官废用,器官废用是指患者在脑卒中后引起的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及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压疮、静脉血栓等全身性并发症。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充分发挥了肢体再学习的原理,有效避免了肢体的误用与废用,促进了大脑皮层功能重组过程[10-11],最终改善了肢体的运动功能。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要家属的长时间配合与鼓励,在我国专门康复机构不足、收费较高的情况下,第三级康复的过程往往在患者家中进行,派遣专门的康复医师每周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来看,这种规范化、系统化的三级康复治疗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因此应该积极推广此模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6):344-347.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34(6):379-380.

[3]胡永善,吴毅,姜从玉,等.脑卒中患者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模式探索[J].中国临床康复,2013,17(19):3850-3851.

[4]胡永善.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的探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12):712-714.

[5]范文可,胡永善,吴毅,等.功能综合评定量表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6):325-329.

[6]胡永善,朱玉连,杨佩君,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3):145-147.

[7]朱玉连,胡永善,杨佩君,等.3个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 17(4):155-156.

[8]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43-445.

[9]Ding Y,Li J,Clark J,et al.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alamic nuclei enhanced by motor skill training in rat with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Neurol Res,2013,35(2):189-194.

[10]Ward NS,Cohen LG.Mechanisms underlying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J].Arch Neurol,2012,61(12):1844-1848.

[11]Liepert J,Hamzei F,Weiller C.Lesion-induced and training-induced brain reorganization[J].Restor Neurol Neurosci,2012,30(5):269-277.

(收稿日期:2014-04-17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运动功能脑卒中
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神经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