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满生长气息的绿色课堂

2014-09-12许娜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生长点游园桂花

许娜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倾听他们生命拔节的声音,帮助他们绿色生长。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揭题,寻找生长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有些课文,从题目切入就可以准确地把握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见题生义,望题生情”,寻找到语文教学的生长点,并以此为主线展开语言能力的训练。如虞大明老师在教学《桂花雨》时,是这样富有诗意地开头:

师:散文如诗,散文如画。当你读到“桂花雨”这三个字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生:桂花像雨一样落了下来。

生:一阵清风吹过,许多小小的桂花都从树上飘落下来。

师:你这样描述就更加清楚了。你的眼前还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生:还有一阵清香从我的鼻子边掠过。

师:不但会想,还会感受,已经闻到了桂花的香气,真有意思。

虞大明老师透过题目唤起学生感知,引发学生想象,从而使学生诗意地走进文本,捕捉到了文本的信息。看似简单的对话导入,实际上是有意而为之,不露痕迹,独具匠心。

有些课题可以通过激趣质疑,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教学《太阳》一文时,我以谜语开头:“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学生猜出谜底是太阳后,我紧接着引导:“关于太阳的传说很多,有《后羿射日》《夸父逐日》,你们觉得这些故事有可能是真实发生的吗?”学生畅所欲言后走进文本,找出了答案。

二、朗读,培植生长点

朗读可以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应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

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朴素又精彩。第一课时,只有三步:第一步是“打开书,准备读课文”,于是抽几位学生依次把课文读了一遍;第二步是以第一步为基础,要求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一个……的皇帝”省略号部分的内容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第三步也是以第一步为基础,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宁老师以“读”为前提的三个步骤,看起来毫无特色,但却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我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没有对文章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而是把它改成文学的另一种形式——诗。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了这是什么样的安塞腰鼓,领会了文章的内涵。

三、期待,促进生长点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了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运动过程。

我在执教《月光启蒙》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文中的歌谣和童谣,来体会母亲对作者那种真诚的爱。在学生美读前我及时激趣:“……然而,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已泪流满面……”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在配乐声中腮边也挂满了泪水。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以情传情,沉浸在气氛中的学生纷纷表白:“我要向母亲献一首歌!”“我要对母亲说:‘妈妈,我会永远记住您!”“是啊!母亲太伟大了,她们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爱,让我们记住我们的母亲吧!”通过诵读悟出的母爱在学生的心田中激起了一波又一波情感的涟漪,强烈的期待使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新的欲望。

四、板书,优化生长点

板书是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练地呈现出来,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玩出了名堂》这篇课文时,我板书课题后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稍加思索后提出:“什么叫名堂?”“谁玩出了名堂?”“玩出了怎样的名堂?”“是怎么玩的?”由疑而入,学生经过初读、自由读、圈画读等环节,弄清了课文中“玩”的实质是观察、探索,“名堂”则是发明与创造,通过交流完成了以下板书:

这是依据文章线索进行的板书,有些课文可依据内容的高潮、重点进行板书。在板书时,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书写和绘画,把教材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也能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

焕然一新、充满趣味的板书,不仅表达了文意,更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易懂、易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绿意结尾,提升生长点

一堂好课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导入、深入透彻的理解、自然流畅的过渡、典型精要的练习,也要有余韵悠长的结尾与之呼应,让整堂课回味无穷。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游园不值》时,结尾处这样启发学生:

师: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所以“我”还有必要非要进园子内不可吗?还有必要非要见园子主人不可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读一读《雪夜访戴不遇》,看看你有怎样的发现。

生:我觉得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已经到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而且兴致已尽,也没有进去的必要了。《游园不值》也是一样,叶绍翁已经知道园子里春意盎然,也没有必要见园子的主人了。

师:是啊,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师:把这句话换成我们游园的感慨——

生: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入园?

师:这就是——游园不值。

课堂的结尾有很多种方式,如总结式结尾、发散式结尾、回味式结尾、拓展式结尾、续写式结尾、存疑式结尾、情感激励式结尾……具体采用什么方式结尾,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而定,要依据学情而定。

绿色的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能力。绿色的课堂变浮华为朴实,变复杂为简单,变被动为主动,变僵化为灵活,变低效为高效,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的学生可以幸福地诗意地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生长点游园桂花
桂花
游园昆梦
例说直接证明之分析法
直接证明分析法
小学数学学习的生长点
小动物游园记(完结)
小动物游园记
游园记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