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出好作文

2014-09-12祁昕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好作文习作课文

祁昕

“作文是写出来的”,这是很多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共识。在多年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发现,作文应该是读出来的,尤其是好作文。下面就“阅读对写作的影响”这个论题,略陈管见。

一、读出好作文的理论依据——语言输入理论

语言输入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针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的理论。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而最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1)可理解性;(2)既有趣又有关联;(3)非语法程序安排;(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虽然这个理论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是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有很深的借鉴意义。任何一种语言的习得都应该通过输入、输出这两个步骤来完成,具体来说就是阅读和习作。毋庸置疑,汉语也不例外。

巴金先生谈起散文时说:“从小就读过不少散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朱熹也有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言输入理论与巴金的话、朱熹的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极其精准地阐述了写好作文的秘诀——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输入是习作教学的根本,只有当我们的习作教学回归到“本”上来,学生才能获得习作的汩汩活水。

二、阅读对写作教学的作用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非常享受阅读的过程,遇到一些好的篇目,他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多读几遍。课外阅读丰富的学生总是把习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每每读到好的作文总是想模仿着写一写。教学中我们也发现,那些对写作没有兴趣的学生,他们一般不喜欢阅读,语言输入很少,感受不到文字的乐趣,输出就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

2.为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小学生写作文,常常不知从何下笔,好容易找到了突破口,又草草几十个字结束。而阅读能让学生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能为小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在我执教的班级,我要求每个学生写周记。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我为他们规定了每周必读书目。在阅读《夏洛的网》的那一周,很多学生在周记里写下了威尔伯和夏洛的真挚友情;在阅读《一个孩子的诗园》的那周里,有些学生好像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可以写进诗里,比如你身后的影子、教室里遭人嫌的蚊子、被丢弃在角落里的粉笔头,等等。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语言的大量输入让那些被学生习以为常的事物重又回到了习作的素材中。

3.为习作提供表达方法。

文章的表达方法有很多,但是不管哪一种表达方法,都是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升华”而来的。只有尽可能多地阅读,才会有自己的阅读积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学生们学完课文后,作文较之以前也变得更加多彩;《“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争论的故事》《寓言两则》等课文里出现了大量的提示语,学生学过课文后,对话写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也让很多学生把夸张用到了自己的习作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去观察生活,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知识作前提,所有的观察都将找不到表达的机会。只有将习作教学的重点回到语言输入这个“本”上来,学生的表达才有可能更流畅地输出,真正实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如何“读”出好文章

1.读什么?

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显而易见,这必然就引出一个问题:读什么?克拉申的“语言输入说”认为 ,语言环境决定语言输入的质量,好的语言环境能给学生带来好的语言输入。在浩瀚的书海中,经典无疑能提供最好的语言环境。具体到小学生,教材是最基本最直接的读物。教材是编者在充分考虑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文章篇目特点等基础上编写的,更适合小学生阅读。除了教材,小学生还应该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卷有益”这句话在小学生阅读中并不适合,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提供适宜学生的书目让他们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2.怎么读?

我们常常认为小学生读书就是自己拿着书看,因此很少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阅读是有方法可循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把阅读变成一种好的习惯,为终生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1)阅读要有明确的目标。为什么要阅读?在阅读中要解决哪些问题?通过阅读要得到什么收获?只有确定了阅读目标,阅读的效率才会有所提高。有时候,我让学生合作探究某一篇课文,想想在这篇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常常一脸茫然,这就是不知道阅读目标的表现。只有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才好像在大海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因此,在每一堂阅读教学课上,我们都应该力求使学生明确这次阅读的目标。这样长此以往,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阅读。

(2)进行阅读步骤的训练。阅读是有步骤的,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按初读、精读、悟读、诵读的步骤进行。在语文课堂上,阅读的第一步就是初读。初读的要求是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清理阅读中的障碍,并且初步把握文章的大意,同时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基础。

克拉申认为最佳的语言输入应该具有可理解性的特点,不可理解的内容不算是有效的输入,而精读就是对课文更为深刻的“解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弄清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要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从而让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问。

悟读是对课文精髓的一次体悟。例如,在学习《荷花》一课时,除了对课文里那些优美的句子进行揣摩外,还可以通过作者描述沉醉在荷花池的这一段,体悟作者对荷花的热爱。也就是说,要透过语言,发现作者的情感。

最佳的语言输入还应该有足够的量,仅仅依靠几道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积累工作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格外重要,好的文章需要记诵,经典篇目的诵读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最为直接的方式。因此,我要求学生准备自己的积累本,将课内、课外阅读到的好词佳句积累起来,多读以达到记诵的目的。

课堂上阅读步骤的训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日积月累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为习作提供丰富的资源。

3.发挥朗读在作文自改中的作用。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方式。学生朗读时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通过朗读能够刺激他们深入理解朗读的内容。朗读是语感形成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也能发挥重大的作用。

在我执教的班级,学生写好作文之后我要让他们先大声朗读几遍。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并不理解这种做法。但是时间久了,很多学生发现,在朗读自己作文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错别字和句子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甚至可以把不流畅的句子改好。还有的学生在朗读自己习作的时候,发现了自己作文中闪光的地方,提高了自信心,对写作有了更高的兴趣。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部分,只有读和写结合,才能完成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过程,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写出精彩的作文。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好作文习作课文
独抒真意始为佳
好作文是“看”出来的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好作文首先要好看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