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潜1万米

2014-09-11非虫

新民周刊 2014年35期
关键词:蓝鳍马里亚纳海沟

非虫

3000万元人民币!这是建造深潜1.1万米载人潜水器载人舱所需资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第一副总设计师、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崔维成,正在向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募集这笔资金。此前,从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传出消息——崔维成主持研制的12000米载人深潜母船被正式命名为“张謇号”。今后“张謇号”将搭载3台着陆器、1台无人潜水器,成为海上试验保障入水作业设备功能充分发挥的基础平台。

如果一切顺利,2016年之前,中国的科学家就能搭载载人潜水器,到达地球上最深的海底——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

无独有偶,7月31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提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将承担潜航员学员培训的部分工作,第二批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学员的培训于今年8月正式启动。

民间与国家两条腿走路,已成为我国未来载人深海潜水的发展方向。而崔维成探索的民间模式,是否有前景呢?

载人不易

从海面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10916米处,费时5个多小时。从暗黑的海底回到海面,又花了3个多小时。而呆在海底的时间,仅仅20多分钟。这就是人类第一次与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底亲密接触。1960年1月23日,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什和瑞士海洋学家雅克·皮卡德驾驶“的里雅斯特号”,完成了此次壮举。

当从大海深处返回地面,沃尔什开口道:“等到再有人下去挑战我们这个深度不知道要等多久?”皮卡德答应道:“恐怕再等个两年就可以了。”

两年?可真不那么简单。时间给出了答案——如果说深潜海底1万米比登月还难,确实有些言过其实。然而,深潜马里亚纳海沟,仍然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待。

直到2012年3月26日,美国地理学会探险家詹姆斯·卡梅隆成功潜入位于马里亚纳海沟10,898米的海洋最深点——挑战者深渊,刷新了单人深潜纪录。没看错,此卡梅隆,正是那位拍摄了《终结者》、《真实的谎言》和《泰坦尼克号》的大导演。在卡梅隆的这一次深潜中,唐·沃尔什竟然是其顾问团队的一员。

如今,詹姆斯·卡梅隆成了崔维成邀请的全球顶级技术顾问之一。

当年崔维成参与的“蛟龙号”项目,当前最大的下潜深度是7062.68米。并且它是有人深潜设备。未来崔维成将要主持打造的万米深潜设备,亦是载人深潜器。两者在技术上有传承,当然,在难度上完全已是两个层面。

在今年上半年马航MH370搜救过程中,“蛟龙号”一直在待命,特别是各国联合在南印度洋搜寻期间,舆论呼请“蛟龙号”出马的声音不少,可有关方面坚称只有在MH370“黑匣子”有眉目的情况下,“蛟龙号”才可能前往搜索,否则仍只能待命。而当时参与搜救的,诸如“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等,并未起到奇效。今年4月16日,澳大利亚当局表示,由于客机搜索海域深度超过水下机器人潜行极限,美国“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无法抵达,在首次进行海底搜寻客机残骸和黑匣子的行动中被迫中途折返,并最终浮回海面。

“‘蓝鳍金枪鱼是无人设备,主要用于探测海底的潜艇等设备,潜艇主要活动在两三百米深的海域。”海军军事技术研究所曹卫东说,“而‘蓝鳍金枪鱼的改进型可下潜到水深4500米乃至更深处,可拍摄地貌彩图、搜寻定位。”

那么,为何载人潜水设备无法先期如“蓝鳍金枪鱼”般进行水下搜索呢?首先,“蓝鳍金枪鱼”的搜索过程及其缓慢,有媒体称之为——蜗牛速度。“一个小时也就是十几平方公里,一天的搜索范围可能也就是300到400平方公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水声问题专家钱建平如此认为。而“蓝鳍金枪鱼”的连续水下工作时间是25小时。而“蛟龙号”的水下作业时间,最长的一次是2013年6月18日,仅约4小时。曹卫东同时指出:“有人深潜器使用时,还必须保证气象条件较好。搜索MH370时,南印度洋风高浪急,潜水员很难下去。即使下去,频繁换氦氧,活动时间必然受到限制。”

崔维成曾透露,“蛟龙号”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是我国深海装备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成功跻身国际深海俱乐部的标志性事件。如今,崔维成想要完成深潜1万米,甚至更深。他说:“1.1万米的深海里,大气压力非常大,每平方厘米达到1100吨,相当于一个手指上托起两三台坦克的重量。而深潜器需要通过技术手段使舱内达到常温常压环境,对舱体抗压能力要求非常高。”可见,即使在气候条件非常好的情况下,进行载人深潜1万米,其难度也是相当巨大的。

价值连城

与之前“蛟龙号”主要依靠国家投资不同,这次深海探底1万米,崔维成准备不走寻常路。这位上海海洋大学的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准备寻求社会资金启动项目,为此,他还向媒体表示——已辞去行政职务,专事深潜1万米之事。

崔维成认为,在国家层面,任何一个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上马,须反复论证且耗时较长;国家下达的科研经费由于无法用于支付人员工资,致使科研人员不能专心致志;项目支持的配套往往不够完善,如“蛟龙号”的母船较旧,新的母船至今尚未批复。“按照传统的方式,国家立项研制11000米载人深潜器至少要到2016年,立项后的研制时间还需五年以上。”崔维成坦言,“当今世界在深渊领域探索的竞争早已白热化,一刻都耽误不得,所以我辞去了行政职务,探索新的运行机制。”

诚如崔维成所说,除了2012年卡梅隆下底马里亚纳海沟以外,如今,一台由维珍航空公司老板出资研制的飞行式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已研制成功,另一台美国公司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已设计完成,正在筹措资金。如果不另辟蹊径,我国“蛟龙号”所保有的世界较先进地位,朝夕可能不保。而在崔维成看来,有人深潜器一旦研发成功,其经济价值极大,可谓是没有大风险的风投。

崔维成看来,潜水器背后有一系列的商业价值,包括娱乐体验,工程服务,科考探索,装备制造。其中,深海旅游观光、装备制造被视为商业潜力巨大。另外,投资方还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在国内开拓出服务于海洋科考的商业模式。

从社会效益来说,研究深渊海域对地球生态、气候、海洋环境保护、地震预报等都有重要意义,虽说这些重要意思不能迅速赚到快钱,却显而易见有长期价值。

上海市国际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宇向《新民周刊》道出:“崔维成那万米以上的载人深潜器项目,目前已筹集到上亿元的民间资本。”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吴碧瑄在了解到崔维成的计划时,亦表示出兴趣。

当然,载人潜水器的商业开发,将遵循商业逻辑。崔维成透露,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成功的基础上,中船重工明年将启动研制深海应用的4500米深海载人和无人潜水器。“目前大规模的深海科研和应用都是在4500米以内,用7000米的深潜器来完成4500米以内的海域科研,有点类似‘杀鸡用牛刀。从使用成本上来看,‘蛟龙号一次深潜成本在50万元左右,而4500米潜水器的深潜成本希望控制在30万元左右。”endprint

猜你喜欢

蓝鳍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的奇怪生物
军器图说 马里亚纳海战
阿塔卡马海沟发现三种新鱼
蓝鳍金枪鱼吃得吃不得?
滥捕使蓝鳍金枪鱼成为濒危物种
“张譬”号开展首航第二航段前往南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