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门羹”的来历

2014-09-11乐奀

甘肃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自喻待客客人

乐奀

众所周知,“闭门羹”意为拒客,但“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呢?这还得从唐朝妓女接客的历史典故说起。

“闭门羹”一语最早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原来,唐代宣州城出了一位叫史凤的名妓,她不仅人长得标致风流,拥有沉鱼落雁之貌,而且能歌善舞,赋诗、抚琴、泼墨、作画,无不精通。因此名声大噪,轰动一时,方圆百里的贵胄子弟、风流才子,都以一睹史凤芳容为快。

然而,史凤却恃才自高,对金银不屑一顾。她重才不重金,把前来求见的人,以品貌才学分成三六九等。对上等的客人,她下楼接待;若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之辈则统统拒之门外。聪明的史凤为了堵住屡被慢待的公子哥四处造遥且乱说的嘴,就想出了一个聪明办法,对被拒绝的人皆赏一碗羹汤。后来,上门求见的人只要一见摆上羹汤,就知史凤不愿接待,心领神会而知趣地告退,心中虽不满但也无话可说。

据说,史凤的“闭门羹”是用不值得一提的豆腐和鸭肠子做原料的,就是为了表达主人对客人的轻视。不过,还真有些不知趣的人吃了史凤的“闭门羹”后,觉得味道不错而引得一些人专门来尝“闭门羹”。如今,“闭门羹”还成为了安徽沿江一带的传统名菜!

“闭门羹”也就由此事而得名并流传至今,后来“闭门羹”也就成了拒绝客人的代名词。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转、客气些。可惜的是:现代拒客,则只有“闭门”而没有“羹”了。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自喻吃了“闭门羹”的。

(摘自中新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喻待客客人
温暖讲成语:栩栩如生
做一个好客人
学会待客
学会待客
不常见的客人
学会待客
学会待客
自喻“老牛”也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