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理念 提升自身素质
2014-09-11彭少云王兰芳
彭少云+王兰芳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83—01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小学普及,成为中小学生必需的一种工具。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和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无疑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应达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
一、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处于主体地位的,是自主学习、自我创造的主人。对此,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学习与创造提供帮助和服务,而不过多地干涉学生学习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更为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学习活动也一一开展,信息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提供,学习动机的维持,尤其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都离不开教师。可以说,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以及创造思维的点拨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过程当中,教师的工作重点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组织、帮助、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和创造。
二、教师由课程的执教者转变为设计者和开发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是信息技术活动的教学,是以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前提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先对各项教学活动进行内容解析和可行性分析,以便在充分理解教学活动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活动,通过动画、课件、游戏、表演等,让学生在良好的信息技术情境中学习;尊重并相信学生有自主尝试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操作,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针对一些典型的问题和意见展开集体讨论。
三、 关注学生的生活,贯彻“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应用于学习与生活,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和尝试,使他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重点突出那些与日常学习及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通过使用,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四、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实施多元开放评价,促进每个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创新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搜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学会交流、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多元开放的评价,尤其反对教师主导的评判,提倡学生在自我作品欣赏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实施多元开放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重要手段和策略,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和创造,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发展。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快乐学习”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学习变成一种新景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