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构建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2014-09-11宋维君,陈松,仰枫帆,张艳
宋维君,陈松,仰枫帆,张艳
摘要:传统的评价体系是通过定量分析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片面性,不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此,本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复杂性及其评价指标模糊性,提出采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技术建立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模型中各项指标的权重,以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克服了传统评价体系主观性,相信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80-02
一、绪论
面对国内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职业素养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原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明确当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组成,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论文综合应用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和对偶加权三种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既注重了专家意见,同时又采用次序两表、等距量表等方法减少了专家意见的主观偏差。由于该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并对所确定的权重进行严密的一致性检验,避免了传统的量化计分考核的弊端,提升了对教师考核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该模型适用于对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考核测评和教师绩效考核测评等,因而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基于模糊综合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调查咨询法等,经过多次的修正,最终确立了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所需素质标准的指标体系,为了便于对教师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体系是一个递阶层次结构,它有4层:第1层为目标层,教师职业素质,第2层为主因素层A,第3层为子因素层B,第4层为子因素层C。主因素层A由职业道德、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三个维度组成。本文采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与定量指标是并存的,而且评价对象差异很难分明,建立评价指标的关键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贝克利大学L.A.Zadeh创立的模糊数学理论,客观的描述了能力差异过渡的不分明状态,避免非黑即白的极端效应。运筹学家T.L.Saaty发明的层次分析法,又名AHP法,为定性问题做定量分析提供了简洁实用的方法。简言之就是把复杂问题层次化,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成递阶层次结构。以此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的将定性与定量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学形式表达。
这些现代的手段,有助于提高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客观性和可行性。因此,本文采用AHP法和模糊综合理论来建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为了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各项指标需要赋予不同权重值。本文采用AHP法与对偶加权法,首先由专家对不同指标利用对偶加权例表得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再综合每一位专家的不同排序为次序量表资料,用公式转换成等距量表来比较指标的顺序及差异程度。然后查正态分布表,将P值转换为Z值,把各评价指标之间的Z值转换成比例,调整后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最后对指标进行排序,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如表1所示。表中的权重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三)高职教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为了能对高职教师职业素养做出比较科学、准确的评价结论,就要解决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并且有些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解决了评价指标难以量化与模糊性的评价因素等问题。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主因素层A)、二级指标(子因素层B)和三级指标(子因素层C),因此,采用三级别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
从一项指标出发进行评价,来确定评价对象对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假设,由N个人组成的专家组,对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中的第i项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有nj个认为属于等级j,则有:rij=nj/N,■nj=N,其中i=1,2,3…..m,(m为评价指标数);j=1,2,3……n,(n为评价等级数)。rij表示评价对象的第i项素质(指标体系中的第i项指标)经过专家的综合衡量后,认为属于第j种等级的可能程度。同理,可以得到某项指标的各个因素在评价等级上的隶属程度所组成的矩阵,即单因素评价矩阵:R=r11 r12……r1nr21 r22……r2n… … ……rn1 rn2……rnn
则,单因素综合评价向量为:
B=W·R={W1,W2……}r11 r12……r1nr21 r22……r2n… … ……rn1 rn2……rnn={b1,b2,……bn}
单因素综合评价得分为
F=B·VT={b1,b2,……bn}·{V1,V2,……Vn}T=■bi·Vi
采用同样方法,可以得到一级综合评价向量为:
B=W·R={W1,W2……}·b11 b12……b1nb21 b22……b2n… … ……bn1 bn2……bnn
一级综合评价得分为
F=B·VT={b1,b2,……bn}·{V1,V2,……Vn}T=■bi·Vi
三、结论
采用本文介绍的高职教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借助Access数据库和Visual Basic 6.0软件平台,本项目组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系统》。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相关参数的设定,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全面和公正,减少了传统评价标准的主观因素,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较科学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关键和最终目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相信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良性的、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系列研究内容之一,基金项目名称: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0SJD880014。并且得到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国际化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宋维君(1967-)女,辽宁省丹东市,本科,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endprint
摘要:传统的评价体系是通过定量分析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片面性,不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此,本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复杂性及其评价指标模糊性,提出采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技术建立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模型中各项指标的权重,以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克服了传统评价体系主观性,相信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80-02
一、绪论
面对国内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职业素养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原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明确当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组成,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论文综合应用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和对偶加权三种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既注重了专家意见,同时又采用次序两表、等距量表等方法减少了专家意见的主观偏差。由于该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并对所确定的权重进行严密的一致性检验,避免了传统的量化计分考核的弊端,提升了对教师考核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该模型适用于对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考核测评和教师绩效考核测评等,因而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基于模糊综合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调查咨询法等,经过多次的修正,最终确立了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所需素质标准的指标体系,为了便于对教师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体系是一个递阶层次结构,它有4层:第1层为目标层,教师职业素质,第2层为主因素层A,第3层为子因素层B,第4层为子因素层C。主因素层A由职业道德、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三个维度组成。本文采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与定量指标是并存的,而且评价对象差异很难分明,建立评价指标的关键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贝克利大学L.A.Zadeh创立的模糊数学理论,客观的描述了能力差异过渡的不分明状态,避免非黑即白的极端效应。运筹学家T.L.Saaty发明的层次分析法,又名AHP法,为定性问题做定量分析提供了简洁实用的方法。简言之就是把复杂问题层次化,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成递阶层次结构。以此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的将定性与定量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学形式表达。
这些现代的手段,有助于提高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客观性和可行性。因此,本文采用AHP法和模糊综合理论来建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为了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各项指标需要赋予不同权重值。本文采用AHP法与对偶加权法,首先由专家对不同指标利用对偶加权例表得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再综合每一位专家的不同排序为次序量表资料,用公式转换成等距量表来比较指标的顺序及差异程度。然后查正态分布表,将P值转换为Z值,把各评价指标之间的Z值转换成比例,调整后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最后对指标进行排序,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如表1所示。表中的权重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三)高职教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为了能对高职教师职业素养做出比较科学、准确的评价结论,就要解决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并且有些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解决了评价指标难以量化与模糊性的评价因素等问题。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主因素层A)、二级指标(子因素层B)和三级指标(子因素层C),因此,采用三级别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
从一项指标出发进行评价,来确定评价对象对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假设,由N个人组成的专家组,对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中的第i项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有nj个认为属于等级j,则有:rij=nj/N,■nj=N,其中i=1,2,3…..m,(m为评价指标数);j=1,2,3……n,(n为评价等级数)。rij表示评价对象的第i项素质(指标体系中的第i项指标)经过专家的综合衡量后,认为属于第j种等级的可能程度。同理,可以得到某项指标的各个因素在评价等级上的隶属程度所组成的矩阵,即单因素评价矩阵:R=r11 r12……r1nr21 r22……r2n… … ……rn1 rn2……rnn
则,单因素综合评价向量为:
B=W·R={W1,W2……}r11 r12……r1nr21 r22……r2n… … ……rn1 rn2……rnn={b1,b2,……bn}
单因素综合评价得分为
F=B·VT={b1,b2,……bn}·{V1,V2,……Vn}T=■bi·Vi
采用同样方法,可以得到一级综合评价向量为:
B=W·R={W1,W2……}·b11 b12……b1nb21 b22……b2n… … ……bn1 bn2……bnn
一级综合评价得分为
F=B·VT={b1,b2,……bn}·{V1,V2,……Vn}T=■bi·Vi
三、结论
采用本文介绍的高职教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借助Access数据库和Visual Basic 6.0软件平台,本项目组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系统》。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相关参数的设定,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全面和公正,减少了传统评价标准的主观因素,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较科学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关键和最终目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相信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良性的、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系列研究内容之一,基金项目名称: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0SJD880014。并且得到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国际化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宋维君(1967-)女,辽宁省丹东市,本科,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endprint
摘要:传统的评价体系是通过定量分析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机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片面性,不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此,本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复杂性及其评价指标模糊性,提出采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技术建立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模型中各项指标的权重,以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克服了传统评价体系主观性,相信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80-02
一、绪论
面对国内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职业素养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原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明确当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组成,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论文综合应用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和对偶加权三种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既注重了专家意见,同时又采用次序两表、等距量表等方法减少了专家意见的主观偏差。由于该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并对所确定的权重进行严密的一致性检验,避免了传统的量化计分考核的弊端,提升了对教师考核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该模型适用于对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考核测评和教师绩效考核测评等,因而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基于模糊综合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调查咨询法等,经过多次的修正,最终确立了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所需素质标准的指标体系,为了便于对教师的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该指标体系是一个递阶层次结构,它有4层:第1层为目标层,教师职业素质,第2层为主因素层A,第3层为子因素层B,第4层为子因素层C。主因素层A由职业道德、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三个维度组成。本文采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与定量指标是并存的,而且评价对象差异很难分明,建立评价指标的关键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贝克利大学L.A.Zadeh创立的模糊数学理论,客观的描述了能力差异过渡的不分明状态,避免非黑即白的极端效应。运筹学家T.L.Saaty发明的层次分析法,又名AHP法,为定性问题做定量分析提供了简洁实用的方法。简言之就是把复杂问题层次化,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成递阶层次结构。以此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的将定性与定量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学形式表达。
这些现代的手段,有助于提高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客观性和可行性。因此,本文采用AHP法和模糊综合理论来建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为了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各项指标需要赋予不同权重值。本文采用AHP法与对偶加权法,首先由专家对不同指标利用对偶加权例表得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再综合每一位专家的不同排序为次序量表资料,用公式转换成等距量表来比较指标的顺序及差异程度。然后查正态分布表,将P值转换为Z值,把各评价指标之间的Z值转换成比例,调整后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最后对指标进行排序,得到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如表1所示。表中的权重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三)高职教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为了能对高职教师职业素养做出比较科学、准确的评价结论,就要解决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并且有些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解决了评价指标难以量化与模糊性的评价因素等问题。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主因素层A)、二级指标(子因素层B)和三级指标(子因素层C),因此,采用三级别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
从一项指标出发进行评价,来确定评价对象对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假设,由N个人组成的专家组,对综合素质指标体系中的第i项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有nj个认为属于等级j,则有:rij=nj/N,■nj=N,其中i=1,2,3…..m,(m为评价指标数);j=1,2,3……n,(n为评价等级数)。rij表示评价对象的第i项素质(指标体系中的第i项指标)经过专家的综合衡量后,认为属于第j种等级的可能程度。同理,可以得到某项指标的各个因素在评价等级上的隶属程度所组成的矩阵,即单因素评价矩阵:R=r11 r12……r1nr21 r22……r2n… … ……rn1 rn2……rnn
则,单因素综合评价向量为:
B=W·R={W1,W2……}r11 r12……r1nr21 r22……r2n… … ……rn1 rn2……rnn={b1,b2,……bn}
单因素综合评价得分为
F=B·VT={b1,b2,……bn}·{V1,V2,……Vn}T=■bi·Vi
采用同样方法,可以得到一级综合评价向量为:
B=W·R={W1,W2……}·b11 b12……b1nb21 b22……b2n… … ……bn1 bn2……bnn
一级综合评价得分为
F=B·VT={b1,b2,……bn}·{V1,V2,……Vn}T=■bi·Vi
三、结论
采用本文介绍的高职教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借助Access数据库和Visual Basic 6.0软件平台,本项目组构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系统》。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相关参数的设定,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全面和公正,减少了传统评价标准的主观因素,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较科学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关键和最终目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相信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良性的、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系列研究内容之一,基金项目名称: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0SJD880014。并且得到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国际化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宋维君(1967-)女,辽宁省丹东市,本科,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