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技能的初步探究

2014-09-11董春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小学生探究

董春英

摘要:创新是新世纪的主旋律,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树立正确的创新育人观,同时还应重视恰当的教育技能的运用,以推动小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品质的塑造和养成。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技能;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29-02

一、创新意识培养技能的含义

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它突出表现为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及超常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创新意识培养技能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创新意识培养技能的主要功能

1.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基本能力,亦有帮助。

2.创新意识培养技能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主学习的协调能力,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测量尺度。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3.创新意识培养技能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比较明显的促进功能,是教学相长的自然催化剂。

三、创新意识培养技能的构成要素

创新意识培养技能主要包括五个基本要素,即探究、质疑、想象、辩论和综合,这五个要素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1.探究。实践出真知,主观努力上的探究行为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探究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让探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对鼓励创新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质疑。提出疑问比追求答案更重要。疑问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存在的打破,这是创新意识的突破口。陶行知曾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质疑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要求我们敢于突破学术权威和传统学术规则,可以说质疑是创新之母。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的疑问应及时肯定并加以表扬,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的也要耐心地指导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质疑中巩固独立深化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想象。思维解放为创新意识插上翅膀,使它有大的飞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学中“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境深化中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延伸性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落实了创新教育。

4.辩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取长补短。尽管学生的答案未必正确合理,但通过辩论使学生自觉调动思维能力,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5.综合。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达到学习的生活化,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出真知,有实践才能创新。

四、创新意识培养技能的基本类型

1.问题意识培养技能。有问题才有创新,才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课程应以问题作为基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互动,充分鼓励,树立自信,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技能。心理学表明,人在解决问题或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思维的展开表现为两种基本方式,即发散性思维和辐射性思维。前者建立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研究,表现为强烈的“求异性”;后者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基础上,从现在的经验出发寻求一个结论,具有“求同性”。一般情况下,书中的例题大多只给一个解答方案,对于纵向思维较发达的学生来说,易形成单一的思路,遇到问题只考虑现成的解决方法,而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整体的思想、横向的思维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提高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创新意识培养技能的应用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提高“为创造而教”的自觉性,发挥好主导作用。

2.基础性原则。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严格基本技能的训练,打好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3.渗透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要将创新思维活动训练的同时,要把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二者融为一体。

六、创新意识培养技能的应用点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1.学科渗透法。学科渗透法是指在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结合各学科学习的特点,教师把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跨越学科界限尽可能多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教师事先不作任何评价,只是鼓励学生在别人的想法中寻找启迪,一直到再也提不出新想法为止。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价、修改、合并,从而产生富有创造性的答案。

2.创新作业法。创新作业应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性的解决问题,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迁移、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两类应用:一类是以教学、教材为立足点,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主张全员参与;二类是从教材得到启发引伸的问题,主要在课后解决,得出结论,允许学生个别参与。

3.诱导质疑法。诱导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方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选好课题让学生去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要鼓励和诱导学生大胆去质疑,去发现问题,向权威挑战,去“疑人之所疑,疑人之所不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爱发问、爱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4.形象直观法。运用生动的语言或借助实物、图片、音像、模型、标本、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他们在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鼓励表扬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会出现一些独到的见解。教师一定要小心呵护这些独到的想法和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表扬鼓励法是经常要用的方法,想尽一切办法,不但能让回答得好的同学受到表扬,也让回答不到位的同学从其它方面受到老师的肯定。

(二)以校园活动为阵地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以校园活动为阵地开设第二课堂,每周专设一节科普课,开放活动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常规竞赛。如清华附小组织的“拔根”活动、为新产品设计包装等。之后,为学生专门举办集体或个人展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他们乐于创造,乐于实践,长期坚持,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受到尊重和保护。

(三)以社会实践为大课堂

1.走进大自然。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课堂,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积极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

2.培养动口、动手能力。通过动手、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性的课题,让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与动手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小学生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