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和影响
2014-09-11闻世宇,李秀丽,王洪江,孙东波,武瑞
闻世宇,李秀丽,王洪江,孙东波,武瑞
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研究生导师的建设又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本文从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岗位和职责入手,从教育思想和知识、师德师风和责任心、创新思维和素质以及创新环境的提供四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导师;岗位和职责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99-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增长模式的转变,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层次、素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与此同时,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作为知识创新的中坚力量,研究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因此,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根据一些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并不令人满意,创新能力不足的研究生大有人在。据2006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发展状况调查显示:有53%的导师、51%的硕士生以及47%的管理人员认为硕士生的创新能力“一般”和“差”。而68%的用人单位认为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创新能力“一般”与“差”[2]。影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育体制、学术氛围、导师队伍、教学改革和科研平台等。在众多因素当中,导师队伍是一个根本性的因素,因为在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导师不仅要对研究生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指导科研活动、探讨学术问题,可以说研究生导师自始至终都起着引路人的作用。本文从导师的角色、职责入手,分析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重新认识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岗位和职责
硕士生导师一般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如何认识研究生导师,中国高校和西方高校还存在一些差异。西方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尽管也非常注重名誉和荣誉,但他们更关注的是这个岗位职责[3]。反观国内的情况,能够获得研究生导师资格在很多教师看来更多的是一种荣誉和地位的体现,缺乏或忽视了对导师职责的认识和履行。比如,有的导师在遴选时对导师资格很重视,千方百计想办法争取,但是在取得导师资格后,却把导师的岗位职责置于脑后;有的导师在招生时斤斤计较,努力争取多招生,在招进学生之后却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误人子弟;有的导师因为招生太多,对研究生进行“批发”培养、指导,而研究生一年中也难得见到导师几面,研究生培养质量可想而知[4]。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岗位和职责。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类别、层次的学校其关于研究生导师职责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可以将高校研究生导师职责归类为思想品德标准、教学标准、指导标准、科研标准、奖惩标准、考核标准和导师变更相关事宜7个大类[5]。
1.思想品德标准。思想品德标准是衡量一个研究生导师是否称职的首要标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把思想品德条件放在首位,这表明了从学校和社会层面对于研究生导师的期待,希望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又红又专的人才,而不是有才无德或有才缺德。
2.教学标准。作为研究生导师除了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实践外,课堂教学也是其培养学生的重要形式之一。研究生课堂不同于本科生课堂,对于任课教师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较高地要求,可以说上一堂高质量的研究生课,是需要教师付出很多努力的。除了课堂之外,众多的学术报告和讲座也是研究生导师的主要阵地。很多学校已经要求学生在读研期间必须听或者做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或讲座。遗憾的是,目前高校中部分研究生导师忙于跑项目,往往忽视了给学生上课或做报告。部分学校研究生课堂往往流于形式,内容不充实,课堂效果不好。
3.指导标准。导师是联系研究生和学校的纽带,是研究生在校的第一负责人。导师之所以叫“导师”是因为不仅是老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这种指导不仅体现在学业方面、学术方面、科研方面,还体现在思想道德、为人处事等其他方面。可以说研究生导师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有的学生从导师那里学到的东西甚至可以受益终身。导师的指导职责可分为:(1)指导论文,根据个人兴趣、现实需要和实际条件选择课题,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审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2)思想指导,努力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3)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检查,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指导督促实施;(4)参与拟定本专业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复试及录取等有关工作;(5)就业指导,协同有关部门做好研究生的毕业鉴定和就业等各项工作。
4.科研标准。科研标准是人们最容易理解的研究生导师标准之一。据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将科研标准列入研究生导师的职责标准当中,可见对其重视程度。的确,如果一个研究生导师没有必要的学术水平、科研项目和经费,很难想象他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研究生,更别说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
5.考核标准和奖惩标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前我国对高校研究生导师的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研究生导师的工作比较困难。当前一些高校出台了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考核标准和奖惩标准,这些考核和奖惩虽然不尽完美,但对研究生导师工作的提高仍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6.导师变更标准。导师变更标准是高校制定导师职责时最容易忽视的一项标准。如何保证每个研究生都能获得足够的指导是导师应尽的责任。目前高校中有些导师因为出国或工作调离等原因无法指导其研究生时,一定要有相应的导师变更标准,及时更换导师。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导师的影响
1.教育思想和知识。通常情况下,上了研究生之后,学生们关注的知识种类比本科生有所减少,但对知识理解和钻研的程度更为深刻。所以研究生教育相比本科生教育,无疑在受教育的知识层面上上了一个台阶。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具备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所擅长的领域里研究得足够精、足够深。在教育思想方面,传统的本科生教育思想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理论,经常是老师一言堂,学生听一堂。很显然这种教育方式已不适合当下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提倡诸如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生的创造潜力。所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导师要转变教育思想,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持有不同的观点,创造轻松自由和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endprint
2.师德师风和责任心。研究生是高校学生中最高层次者,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但一个人的德育水准并不会随着其文化知识的增长而自然提高。因此,导师在教书育人中,加强对研究生的道德思想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7]。这种思想道德教育如果仅停留在说教,恐怕收效甚微。师德师风对研究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导师的身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正所谓“润物细无声”。责任心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基本素质,研究生导师也不例外。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几年时间成长得如何,收获得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责任心,尤其是学生约束力较差时,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份基于上海市研究生的调查问卷显示,73.5%男生和87.6%的女生将自己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导师充分的指导”;有一半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充分的指导”是使“自己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的原因。遗憾的是,同一份调查显示,有40.9%的博士生认为“大部分教师指导是‘放任自流的”[6]。
3.创新思维和素质。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必须配备具有创新能力的导师。正所谓“只有创新导师,才能培养创新学生”。一般认为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创新意识是初级形式,创新能力是最终结果,这个过程中最难做到的是创新思维。只有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学习和科研实践不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才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进行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反过来,导师也能从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地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6]
4.创新环境条件的提供。创新环境是指有益于人们发挥创新精神、能够推动创新活动获得成功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高等学校的创新环境,主要是指围绕培养创新人才这一中心所形成的有利于创新力开发的空间、条件和状况的总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创新的意识观念环境;(2)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3)形成开放的学术交流环境;(4)建设多元的信息网络环境;(5)创造浓厚的人文氛围环境;(6)创建先进的设施硬件环境。作为研究生导师,可能无法提供所有的创新环境,但可以尽力创造一些有利于创新的条件,比如引导创新意识,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创新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8]。
三、结语
1970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在总结获得诺贝尔奖的六大必要条件时指出,“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有优秀的导师。”他认为自己很幸运地拥有多位这样的导师,在他提到的优秀导师中,瓦西里·列昂季耶夫在3年之后也获得了诺贝尔奖[6]。从这一例子中,就可看出导师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的确是非常大的。如何重新认识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岗位和职责已经成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道路上导师们的首要功课。分析研究生导师因素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我们发现和认清它们,进而加以改革并去除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以使导师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鹤.制约我国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
[2]王孙愚,袁本涛,赵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07,(9):32-35.
[3]周晓芳.现代中外研究生导师制度比较[J].当代教育论坛,2010,(3):117-119.
[4]王强.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积极性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5,(5):33-35.
[5]张悦.研究生导师职责标准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3):187-189.
[6]姜友芬,吴宏翔,熊庆年,林荣日,顾云深.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6(3):51-54.
[7]黄学.试论研究生导师的素质、职责及指导研究生的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2004,26(1):105-108.
[8]陈进.论高校创新环境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2):168-171.
作者简介:闻世宇(1982-),女,黑龙江大庆人,助理研究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单位宣传部宣传科科长。
*通讯作者:武瑞(196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委书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