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刍议

2014-09-11王斯蓓,孙浩,李旭,张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医学教育人文精神

王斯蓓,孙浩,李旭,张超

摘要: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因此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尤为重要。现行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学校、教师、制度、岗位等层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树立先进理念、加强人文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医学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医学教育;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40-03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鲜明职业定向性和岗位针对性易产生误读,只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用技术的培养,忽视了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限制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延伸,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作为医学高职院校,同样面临这个严峻地问题。

《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教司[1998]2号)明确指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1]医学生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预备力量,其综合素质制约着卫生行业的整体水平。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关乎其治学之道、行医之本,不仅影响其自身人格品质的养成,也将制约其医疗技能和医德水平,乃至对医药卫生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医学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一)学科建设失衡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医学院校的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学校必然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无形中存在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在课程的设置上体现为降低文化素质课的基本教学要求,减少开设文化素质课的种类与学时数,人文教育资源明显不足。以我校为例,与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一样,均不再开设注重文化素质培养的《大学语文》,即使实用性强的《医护论文写作》也由必修课变为公共选修课。

(二)教师观念局限

首先,医学院校承担人文社科课程教学的教师普遍没有医学背景,对医学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甚少,能进行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研究的教师少之又少。同时,部分社科教师社会经验和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手段单一、刻板,存在照本宣科现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师对本专业以外的哲学、法学、社会学等人文知识总是缺乏应有的重视,片面地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人文学科教师的任务。而从行业一线聘请担任教学任务的专家,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但只限于专业技术领域,容易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

(三)学生认识片面

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当下对学校教育的认识趋于急功近利,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学生既然选择了高职院校,只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掌握谋生手段,于是自然要求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实用可行。而人文素质教育看似与实用无关,便下意识地产生轻视、厌烦之感,这不可不谓一种短视的行为。

(四)岗位需求误读

由于个人人文素质并非一时一地可以显现,用人单位往往将职业能力、专业素质、个人条件等作为首要考量的因素,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考评,或者说缺少立竿见影的考评方式。而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后也往往得不到人文素质方面的培训,十分不利于个人和单位乃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学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医学首先是一个科学体系,同时又是一个人文体系,其研究对象是人,是人的生命和健康。“21世纪的医学模式从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主张从整体性上来认识人、理解人,也就是不仅仅把人当做生物体来看待,而是要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来全面分析和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这就对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如今人们的健康观念已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由单一的治病救命扩展到对于人类健康的维护、恢复与增强,医护工作者的服务范围和层次趋向丰富化、多维化。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所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包括:(1)医德高尚,珍爱生命,具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患者的仁爱之心;(2)通力协作,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妥善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关系,特别是与病患及家属的关系;(3)善待自己,悦纳自身,能够可持续发展,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4)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三、医学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1.树立先进的人文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着正确的教育与改革的实践。医学院校必须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专业限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加大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同时要明确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妄图走捷径,也不能单纯依靠人文学科课程实现,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2.加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多维度架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真正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特别要增强人文社科类课程与医学的关联性和实效性,结合一些经典的或当下鲜活的案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央视新闻联播《寻找最美乡村医生》中介绍的乡村医生坚守贫困与清苦,无私奉献的动人事迹;如在抢险救灾中医疗救援队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大爱;如讲述医学大师的成长经历、精湛技术和崇高品质等等。从而促使医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将要从事的职业并为之拼搏奉献。

尝试整合相关学科,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课程的体系。推进医学与人文交叉学科的建设,根据专业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医患沟通等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同时增设人文选修课程,并使之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满足学生求知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灵活利用第二课堂、学术报告、知识讲座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补充人文精神食粮。endprint

值得注意的是,要依靠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与信任,充分发挥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学科内涵盖的人文精神,从临床和生活实际出发,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在见习和实习环节中要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树立以病患为中心的思想,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区、乡村,开展问卷调查、科普活动及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增长才干。

3.促使教师自我提高并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列入继续教育的日程,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将人文素质内容渗透到专业教学环节中。同时要建成一支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教学团队,由人文社科教师和医学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有效加强人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同时鼓励人文素质类科研创新,定期组织人文素质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人文教育学术活动,聘请知名学者讲学或者进行人文素质专题讲座,开阔教师的眼界。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将外在的传授、规范或导向与学生的内在需求密切地结合起来,注重认知和体验结合起来”。[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考核方式应侧重学生的体验、思考及分析、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力量,“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和影响力量,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隐性课程作用潜移默化地丰富着学生的感性认知,发挥着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磨练意志、激发灵感和直觉、发展想象力等多种功能。”[4]要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博爱、诚信、笃学、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意志和实事求是、乐于奉献的品质;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征文、演讲、歌咏比赛等各种形式渲染医学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开阔学术视野,陶冶情操;同时要注重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物态环境的人文氛围,通过雕塑、石刻以及展览等引导医学生走进人类医学文化的文明成果,感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医学高职院校要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使学生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助力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泰.提高文化素质,培育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

[2]汪杰,田东升.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优化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2,(2):171.

[3]张颖,李华.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6,(6):21.

[4]赵昆.围绕医学教育特色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222:.

作者简介:王斯蓓(1982-),女,硕士,讲师,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医学教育人文精神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深入基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