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乳品分析实验》课程学习几点思考

2014-09-11李春,刘丽波,李晓东,徐渐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思考实验教学

李春,刘丽波,李晓东,徐渐

摘要:乳品安全与消费者健康,特别是婴幼儿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分析检测是乳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乳品分析实验作为乳品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教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理论与实验课程协调互补、综合设计性试验设计与实践、开展实验技能大赛、基于岗位需求的实验实践等改革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乳品分析;实验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80-03

乳品分析作为乳品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乳品科学的发展、乳品加工业的进步和乳品安全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因此,任课教师如何教好本门课程,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适应乳品行业和工业的发展需要,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一线岗位要求和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任课教师必需思考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验、实践协调互补

乳品分析是理论跟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解乳的组成、设备原理和操作,更要将乳品工业中一些成功的检测方法和生产中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只是被动地按部就班依照实验教材而进行,实验技能收效甚微,实际动手能力也未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理论课与实验手段以及工厂中实践操作不能有机结合,主要表现出学生对基本概念死记硬背、对其含义理解不透、能简单操作设备,但不了解该过程的目的,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所适从,不知原因。

理论为实践提供基础,实践又为理论强化提供支撑。通关启发式教学提升理论教学效果,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凯式定氮法测定乳蛋白质的实验中,在理论教学中,首先明确含氮元素是蛋白质区别其他有机物的理论主线,然后通过消化、蒸馏和滴定等过程进行氮的转化和测定,通过各步骤的化学反应变化,阐明各个实验步骤的原理、变化和现象,启发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试剂。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教学功能,将往届实验授课录像内容作为授课演示实验录像,可以更加直观的认知每种检测实验仪器和装置,学生能够自己完成检测设备的连接,很好的理解了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并能够掌握实验操作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增加了学生感性认识,巩固了理论知识,加强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有效地改善了乳品分析理论与实验课程学习效果。

二、综合设计性试验设计与实践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具有一定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从原料的购买、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过程的实施和总结,学生完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2008年本课程设置了一系列综合设计性实验,以《花色凝固性酸奶研制及品质评价》为例,学生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标准、微生物学检验、理化检验和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等相关的资料,学生们设计了酸奶的制作工艺,选择检测项目和方法,围绕原料乳的相关指标如感官评价、新鲜度试验、脂肪、蛋白质、干物质、密度、杂质度、冰点及抗生素等,并对成品酸奶的质量指标进行评价,如感官评价、全脂干物质、脂肪、蛋白质、酸度以及乳酸菌数,使学生对原料乳和酸奶的相关标准、检测指标及标准作系统、全面的理解。最后,根据检测分析的结果,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如产品加工方案设计、生产过程管理等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仅熟悉了实验的操作过程,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设计试验和品质控制的检测方法。

随着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大大增加,由于这些实验比较复杂,所需时间较长,计划内实验学时难以满足,这就需要课外开放学时来完成。开放实验室开放大大满足此项需要,起到辅助教学作用。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选择实验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2]。2009年以来,与乳品分析相关的开放实验项目有“菊粉对酸奶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花香型酸奶工艺和配方的研究”、“紫薯牛奶的研制”、“酸凝奶酪的研制”、“豆乳酸奶生产研究”、“低脂酸奶品质改良研究”、“低脂干酪品质改良研究”等30余项,通过这些开放实验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同时为学生大四毕业论文的实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学生还可以参与到老师的科研中去,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科研思路,另一方面可以接触到一些大型仪器的使用,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实验技能大赛

实验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乳品分析的教学内容,面对乳品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校内和校外综合实验技能竞赛,交流学习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举办学生实验技能大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实验技能大赛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和问题,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和能力。因此,实验技能大赛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一种新的有效举措。在校内,在班级内和班级间举行实验技能比赛,主要选择比较简单的实验,如酸奶的酸度测定以及干物质测定的测定,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如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准确配制和标定、滴定终点的识别与控制、有效数字的记录、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进行评分,对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评价并计入平时成绩或考核成绩。在学校之间,则通过综合设计实验来进行比赛。“丹尼斯克杯”、“诺维信杯”、“蒙牛杯”、“盼盼杯”等不仅锻炼了学生们乳品分析实践能力,而且也高了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就业能力。五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众多从食品学院走出的毕业生已逐渐成为支撑国家食品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和国内外知名专家。endprint

四、基于岗位需求的实验实践

乳品分析课程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均很强,该课程涉及对乳品一般成分、乳品基本理化指标、乳品中的营养成分,以及乳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微生物污染进行分析和检验,强调对乳品企业生产前原辅材料的检测、生产过程中对半成品的检验和生产完成后对终产品的检验,从而达到在生产各个环节保证乳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国家对乳品安全非常重视,在2010年卫生部公布了《生乳》(GB19301-2010)等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乳品产品标准15项、生产规范2项、检验方法标准49项,检验方法占据74%,说明国家对乳品安全检测的重视程度。

为了使在校学习到的理论和实验课程能更好的适用于将来的工作岗位,本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从乳品企业岗位入手,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需要的综合能力[3]。与乳品分析有关岗位主要由以下几方面:

1.企业原辅材料的检验。优质原料生产优质产品,企业对原辅材料设置了严格的检验程序,是众多环节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只有在原料采购的环节进行严格的验证,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2.半成品的检验和控制。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企业为了防患于未然,往往要对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相关指标进行检验,该类指标的检验大多与成品质量的某些关键参数有关,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监控和及时预警,才能更好地保证成品质量;

3.成品的检验。重点监测乳制品的基本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食品添加剂种类与含量,其结果关系着乳制品能否顺利出厂,对其能否进入到流通环节和实现其价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生只有具备基本的合格原料乳和辅料组成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做好原辅材料的采购验证;只有具备各类乳制品生产关键控制点的分析能力,才能正确把握食品生产工艺的关键环节,从而对关键环节重要指标进行监控检验,实现对生产过程中产品残次率的控制;只有具备乳制品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检验能力以及重要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能力,才能保证乳制品安全出厂和消费者安全食用。

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学校理论与实验与企业需求相协调统一。充分体现乳制品检验项目真实性与有效性、检验方法的适宜性和时效性、教学内容与工作情况一致性、学生与企业员工相容性。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产品检测所用到的仪器以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设备为主。因此课程大幅度提高精密仪器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强化仪器的操作、检测的原理以及结果分析,使学生对乳品分析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常用的分析方法。对于那些生产实践中很少应用到的方法,不作为授课的重点,甚至有的内容可以删去。

乳品工程专业在学生最后1年的实践环节,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乳品分析综合实践能力。目前我校有三个实践基地:国乳中心、蒙牛集团和飞鹤乳业。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承担企业的工作任务,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体验和感受到企业文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提高。

五、结束语

在我国,牛奶已经由个别群体的营养保健品转变为大众的大宗食品,特别是婴幼儿、儿童、老年人以及大中城市的居民,牛奶消费正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乳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乳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尤以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和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为代表,影响恶劣。分析检测是乳品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同时检测结果也是乳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和标准等制度实施的重要依据。但由于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检测设备设施陈旧落后、自动化和精密程度较低,更多的是依靠检测人员的经验和肉眼判断。同时现有的检测机构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检测人员不能有效掌握可操作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测结果,并影响执法水平和监管力度[4]。为此,作为专业教师提高乳品分析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对培养适应新世纪乳品行业的实用人才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杜鹏,孔保华,郑冬梅.乳品工程专业创新型“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2,(10).

[2]王丽娜,付华峰.如何提高食品分析实验的教学质量[J].广西轻工业,2010,(6).

[3]胡二坤,李亚欣.基于工作岗位要求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2,(1).

[4]董银果,王丽.我国乳品安全监管失效的制度因素[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作者简介:李春(197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乳品科学、乳品微生物。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考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