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处理好十大关系
2014-09-11旦智塔
旦智塔
教育部2002年8月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旧《纲要》”),2012年12月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新《纲要》”),作为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参照标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内容、目标和任务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详实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带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是21世纪中小学增加的新的专项教育内容,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虽然从2007年开始在部分中小学进行了实验性的探索和实践,并在近几年一部分地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普及、建设甘肃省中小学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和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误区,也面临一系列需要化解的困惑和问题,为此,在以新《纲要》为指导,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应该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一、处理好学校常规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应该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水乳交融,而不是牵强捏合。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是侧重于身体、心理和学校学习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处于良好状态,侧重于健康教育。至于心理疾病的诊断与矫治、心理卫生等则属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门单独能否制定(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不健康的标准存在不同行业之间的争议。由于新旧《纲要》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始终没有请卫生部门介入和参与,因此,对于学校开展心理咨询的合法性也提出质疑。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诸多的专项教育之一是不容置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紧紧围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主题,把视角放在健康上,高举“健康第一”的旗帜,而不是心理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的传授。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万能钥匙,国家也没有规定以教科书的形式进入课堂,而是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为目标,通过以课外各种活动为载体,对学生提供引导、辅导、咨询服务,解开学生心中的困惑,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成长心路发展,帮助学生度过青春期,解答学生遇到的特殊问题和困惑,辅导学生应对挫折的方法,消除学生青春期的难题和烦恼。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所有学科教育共同的责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活动之中,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处理好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与教师资格证的关系
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必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按照国家专业(技能)标准考核鉴定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是,这部分人绝大多数缺乏教育学基础知识和教师资格证,考取证书也并不是以从事学校教育为目的,同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偏重诊断和矫治方面的技能考查。而中小学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教师资格证,而没有心理咨询资格证,开展心理咨询存在不合法、不规范的问题,如何实现二者打通的问题迫在眉睫。可以借鉴先行省市的成功经验,逐步做到专职心理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持有省市教育部门颁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A证资格证书;兼职心理教师必须持有省市教育部门颁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C证以上资格证书;班主任逐步达到持有省市教育部门颁发的心理教育培训C证资格证书;其他学科教师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持有市、县教师继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结业证书。中小学要逐步做到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C证的教师不能担任班主任。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三、处理好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的关系
对工作对象的确认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最关键的问题,主要是准确了解与判断咨询者的思想和遇到的问题的真相,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会遇到哪些共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核心是判断咨询者的问题是不是真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是否非学校解决不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什么样的形式和途径呈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国家认定的一门专门学科课程,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成长特点以开展活动为主,以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为主,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而一些教师甚至个别专家提出要编写心理健康教育课本,心理健康教育要进教材,出现把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等同起来,混淆概念,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编写教案、学案,开展教育活动等学科化教学的倾向。如何量化考核教师工作的实效,也是学校管理面临的一个难题,应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个别服务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绝不会一切都是正确的,只能是某些正确,必须注意吸取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只有不懈地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使人足够自信、不断强大,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心理咨询教师的主要职责应是处理好自身主动辅导与学生主动咨询的关系,处理好心理咨询与保护个人隐私的关系。对来访者的自我揭示、陈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确认,对咨询的结果进行分析与反馈,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等,不断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四、处理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养成教育和家庭环境,学校能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力极为有限,根本不可能、也绝不能替代家庭教育来发挥什么超常的教育功能。但是,由于学校和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分工和责任,有些教师甚至个别专家以教育万能论的观点,企图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等主要靠家庭或者通过家庭与学校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统统纳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范畴,实际上反倒模糊了学校教育的功效。现在社会上、媒体舆论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意见比较多。问题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也过于迫切,给孩子增加了各种各样的校外辅导和补习,造成学生精力透支,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筋疲力尽、无精打采,严重影响了课堂教育效果。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一直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非常薄弱的环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参与,因此,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学习家庭教育学,全面了解家庭对孩子情感上的各种影响。还要努力举办家长学校,给家长传授科学的育人知识,实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从家庭抓起。endprint
五、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
新旧《纲要》中虽然都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和个别专家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甚至以开展学校德育来替代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如何融会贯通、相得益彰也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培养“四有”公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教育学生树立“三心”,即对父母、祖国和人民具有感激之心,对老师、对历史传统文化具有敬畏之心,对贫穷的弱势群体具有恻隐之心,富有同情心。
六、处理好学生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当前,中小学教师受到工作、社会、家庭、待遇等方面的极大压力,保持一个健康愉快的心理非常重要。现在的教师有时候操心过多,承担了许多本应家庭、社会承担的责任,甚至教育管理学生都按管教自己的孩子的习惯和方法,各种负担和教学与管理的重任,造成了教师心理负担的加重,造成部分教师带着情绪上课,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管理的有效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一定要有信仰,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树立“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静心为主,潜心育人,冷静办学,要在苦学、博学、巧学的基础上,坚持苦干、实干、巧干,做到有能力发现、有勇气触动、有恒心研究、有决心解决问题和矛盾。其中,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要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对学习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和自信,让师生共同去追求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教学成果和学习的收获,这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和根本意义所在。
七、处理好普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新《纲要》仍然没有突出残疾学生、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孤儿、寄宿制学生等特殊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在学校教育中遇到心理、情绪障碍与问题并且需要经常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往往是这类中小学生,因此,教育部门要重点加强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始终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推进。为此,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做到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兼顾部分弱势群体和一些需要辅导的特殊群体,实现全员性和个别性的有效结合与无缝对接。
八、处理好心理咨询(辅导)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工作主体不能改变。以提高现有教师驾驭课程、课堂、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为根本,不能脱离教育教学本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和发生的各种与心理、情绪有关的问题,仍然要靠任课老师、班主任解决,与家庭有关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仍然要靠家庭教育来解决,与社会教育有关的影响和环境问题,还是要靠有关部门来解决。要认真研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争取编制、项目资金,能力技术标准方面要建章立制,加强队伍建设,重视教师职称、待遇等突出问题。要将研究与实施、理想与现实、规划与结果有机衔接,做到循序渐进,点上试验,建立示范校,面上逐步推开,不断推进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迈上新台阶。
九、处理好“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之间的关系
有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效果更佳。始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时刻关怀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应该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责任和追求。因为,每个人的心灵都足以包容整个世界与所有伟大的传统,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立、完整、复杂的世界。人类的心理所具有的这种异常的复杂性,许多奥秘尚未完全解开。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遇到问题才是不正常的。有些问题也难以定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和作用也难以量化,不能把共性的一般现象、个别的心理疾病都归纳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把握和寻找切入点并适度施教,既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也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十、处理好落实《纲要》规范办学与探索创新的关系
在中小学普及标准化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室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以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为抓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学校教育本来就离不开心理学,认知规律就是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健康因素包含在一切教育之中,体现在学生的需求之中,贯穿在施教的责任与爱心之中。要防止一种倾向,不能否定学校教育的性质,不能误导学生对教育产生怀疑,不能无限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或与其他教育相对立。应该进一步发挥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协调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准确理解和认真落实新《纲要》,不能违背新《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充满问号的领域,学校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循序渐进,求真务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微观为主;以正面全体引导式教育为基础,区分常规与特殊教育关系、预防与辅导关系,实施启发式的帮助,塑造好品质的人与好成绩的人。只要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每一所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新《纲要》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省基础教育必将得到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笙 编辑:孟 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