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4-09-11朱月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生态文明历史教学

朱月娇

摘要:十八大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了进一步扩大以及加深人们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从教育入手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生态文明与历史教育的密切结合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的角度看待历史,而且要求学生重视人与自然,站在生态文明史观的立场上去细致并深刻地分析历史事件。本文以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对于工业革命这段历史阐述为背景,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挖掘其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展开讨论并从而得出不同观点,最终形成对学生利用生态史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生态文明;历史教学;工业革命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73-02

一、生态文明意识在国内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文明方向上的研究。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就是在教育中时刻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培养,积极提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密切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历史学研究领域,人们已从对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的研究扩展到对生态史观的研究,并且愈加重视。与此同时,在历史新课改的背景下,生态史观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不断被强调,历史新课标的要求与教材的内容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变,在体现生态文明这方面的内容有所增加。但是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和态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以工业革命为例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让学生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开始时间、标志及形成过程等等;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探究历史问题和站在生态史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一个辩论环节: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就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展开相关讨论。

正方:“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推动了染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使得物价降低,意味着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收入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

反方:“你们只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好处,但是你要考虑到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下岗失业人员变多,因为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需要的生产人员减少,很大一部分人失业。另外,在蒸汽机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发展的同时,有没有想到它带给人们的环境污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呢?”

“首先是水污染,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在其两边有着国会大厦、伦敦钟楼等著名景观,沿河是市民休憩的好场所。然而,工业革命后,人口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内,加之沿岸又堆积了大量垃圾污物,使该河成为伦敦的一条排污明沟。夏季臭气熏天,致使沿河的国会大厦、伦敦钟楼等不得不紧闭门窗,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其次是大气污染,我们提到文学大师狄更斯就会想到他著名的代表作《雾都孤儿》,雾都,伦敦的别称,之前,我们曾在《大国崛起》中看到‘乡村建立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立了高耸的烟囱,工业化使得城市到处浓烟滚滚,不仅影响城市交通,更影响了市民的身体健康。”

“这是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由于伦敦饮水遭受污染及清晨常有大雾弥漫与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混合,终于多次爆发了霍乱大流行和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其中仅丧生于霍乱者高达33460人。另外该河还受潮汐的影响,在潮汐上涨期间迫使污废水产生急剧的倒灌而造成污臭水满街流的情形。可以想象如果当时我们生活在那样一个城市,也同样深受其害。是不是该深刻思考到底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正方:“我们在考虑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应该考虑它给我们带来的灾难。但是,你们不得不承认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火车、汽船等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交通工具,如果没有那些发明,何来我们这么方便的乘坐火车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甚至远洋航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贸易交流,加强了国际交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因此我们认为工业革命是利大于弊。”

反方:“关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好,我们思考一下,在19世纪中叶有多少亚非拉国家成为了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印度被英国控制,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列强为了扩大原料市场对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他们无视他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到处烧杀抢掠使得无辜百姓流离失所,这一系列行为都是工业革命在发展的同时带给人类的灾难。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利大于弊么?”

…………

在结束了一系列激烈的辩论后,笔者对于同学们课堂上的出色表现以及课下认真准备材料所做出的努力作出了表扬和肯定,同时结合学生所辩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手工工场向机器化大生产的转变,为巩固资产阶级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它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但是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扩大原料和商品市场对亚非拉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殖民扩张。这一切都是由生产力决定的,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其次,从生态文明的角度上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作用不容小觑,它在寻求发展的同时忽视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准则。盲目追求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带给人们极大的灾难;与此同时,工业革命背景下的殖民扩张,比如对其他民族的残杀,更是对生态文明的破坏。因此,我们在看待历史问题的时候,要综合运用多种角度分析问题,不仅要考虑它对整个世界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更要思考它对整个人类生态文明的影响,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三、总结

总而言之,强调生态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促使学生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运用到国家建设当中,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生态文明历史教学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工业革命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工业革命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