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Abis接口过载的技术研究
2014-09-11朱孝蒙闫传军李栋
朱孝蒙 闫传军 李栋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Abis接口流量过载的解决方法就是扩E1链路。但是,当E1链路足够时,少数的E1链路还会存在过载的情况。本文通过统计E1带宽利用率,结合原始配置,找到了其中的原因:UID绑定的时隙太少,或者是UID之间时隙不相等,则会导致少数的E1出现数据过载的现象;如果用户被分配到这种E1上的话,那么他得到的速率则不会超过1.8Mbps,多个用户分配到这种E1上,则会导致无线侧语音起呼困难、数据业务速率慢等问题。
【关键词】UIDE1HDLC时隙带宽占用率最大吞吐量
一、BSC和BTS之间的Abis接口简介
在BSSB系统的Abis接口中,由于引入了HDLC与UID的概念。所谓HDLC,即标准链路层协议(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可以理解为一个低层的通道;UID则是建立在HDLC基础上,呈现给用户的一个应用通道。HDLC的底层是时隙的绑定,一个HDLC最少由一个时隙组成;UID的底层即HDLC ,UID就是一个大通道,HDLC是大通道中的几个细管道。
在BTS侧,第一条E1的第一个时隙配置HDLC0(系统要求,用于上电UID0),其余的时隙配置成HDLC1;第二条E1的所有时隙配置成HDLC2,以此类推。
在BSC侧,HDLC和UID的配置是放在两块板子上的,SDTB板上配置HDLC,在ABPM上配置UID。目前一个ABPM最多可以带42个业务UID。BSC用于与BTS连接的UID需要两个,一个用于上电,一个用于业务,且BSC与BTS两边的时隙数必须一致。
简单来讲,目前大部分基站配置有8条E1,前四条E1绑定在UID1上,后四条E1绑定在UID2上。
二、UID绑定不均匀导致E1数据过载的现象及分析
某市市内一个基站的传输带宽情况:配置有8条E1,但实际上只有5条E1是连通的,后三条只有配置数据,但光端机上没有对接,成了冗余数据。这样,UID1绑定了四条E1,每条E1的最大吞吐量都未达到1.2Mbps;而UID2实际只通了一条E1,这条E1的最大吞吐量达到1.8Mbps,一天中传输带宽超过70%的时间就有3个多小时,属于严重过载链路。为什么同一个基站下的2M的传輸带宽利用率差别这么大呢,原因就在UID绑定的2M数量上,以及各个业务UID的带宽是否相等。
媒体面带宽分配在哪个UID上是在BTS上完成的,基站主控板根据分配时刻各个UID的剩余带宽来进行相应的带宽分配。只要2个UID的剩余带宽都满足带宽请求(这个带宽请求和RC速率有关,各不相同。这个值也只是估算值,不是绝对值。一个用户一般6、7K左右),不论剩余带宽多少,都是可以分配的。只是选择策略有差异:1X语音用户,选用剩余带宽最大的UID;DO用户,选用平均剩余带宽(剩余带宽/DO用户数)最大的UID。打个比喻,用户分配在哪个UID上,就好像车辆跑在马路上行驶似的,有四车道的UID,也有单车道的UID,四车道就可以选择没车的道路保持较高的速度穿插行驶,而单车道则不能,它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车的速度。这样就很好的解释了,UID2上的用户很难达到申请的速率。
导致UID绑定不均匀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配置时隙时没有对框内的ABPM做规划,导致UID绑定不均匀。第二,配置数据和传输实际开通不匹配,后台规划8条传输E1(1-4)为UID1,E1(5-8)为UID2,但由于种种原因只通了5条。第三,同框内时隙紧张,跨机框或跨机架配置,导致无法分配在同一个UID中。
针对上面基站的情况,做配置数据修改,将UID1绑定5条E1,UID2绑定后面不通的三条E1,这样,业务就都分配在UID1中,在总的传输带宽没有变动的情况下,所有E1的带宽占用率都未超过70%,消除了E1过载的现象。用户的上网速率得到了提高,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感知。
三、杜绝UID绑定不均匀的建议
基站侧的前期规划都是一个站点8条E1,但实际开通不到8个,配置数量与现实开通数量不符,导致UID绑定的E1数量不均匀,容易造成E1过载的情况。所以,每个站点规划时就要根据话务模型,分配4到8个数目不等的E1,并且保证都调通,然后平均分配在两个UID上。还要在BSC的SDTB和ABPM上预留16个E1,作为后期扩容使用。平时要做好基站Abis资料统计,对存在告警的链路要及时清理,要么现场调通,要么后台删除数据,使得UID绑定的E1数量相等,这样网管上就减少了冗余配置和告警。如果BSC同框内使用E1过多的话,要定期组织传输专业进行割接,调整时隙分配,为高话务基站传输扩容做好时隙预留,避免扩容时再出现UID绑定不均匀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樊昌信等. 通信原理第5版[M]. 北京: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新达,林家薇等. 数据通信原理与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