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连江乡土史教学 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2014-09-11赵国顶
赵国顶
(福建省连江凤城中学,福建 连江 350500)
渗透连江乡土史教学 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赵国顶
(福建省连江凤城中学,福建 连江 350500)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这说明了乡土史教学的重要性,它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教学;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这说明了乡土史教学的重要性,它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以连江县乡土历史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希望能有更多的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渗透乡土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连江乡土历史教学现状
目前,我县使用的是福州地区的乡土历史教材——《福州历史》。该书的“前言”提到:“本书供福州地区七年级、八年级教学时使用,教学时数为十课时,各校必须按照规定的课时,列入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并纳入初中历史中考的考试范围,占总分的10%”。但是,《福州历史》教材直到初三上学期才发给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三教师并未认真组织《福州历史》的教学,只是根据中考的考点把考试范围划给学生,对于考试以外的内容极少去关注,这就使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乡土历史无法走进学生的视野。因此,把《福州历史》知识渗透到七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中就显得既必要又必须了。
然而,《福州历史》毕竟是供整个福州地区乡土史教学使用的,对于连江县而言,不仅范围大,而且涉及连江乡土
史的内容少。如能在渗透福州历史教学的同时渗透连江乡土史教学,就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提高课堂效率。
二、连江乡土史料的收集与积累
连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据《连江县志》记载,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沃土开拓繁衍。自西晋建县迄今1700多年,勤劳智慧的连江人民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披荆斩棘,辛勤耕耘,自强不息,创建了不朽的业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乡土历史教学提拱了丰富的课程资源。那么,我们应如何着手收集呢?
1.查阅连江相关历史文献,如《连江县志》、《连江文史资料》、《连江县人民革命斗争史大事纪要》、《连罗英烈》、《凤邑古文》等。或者查阅与连江有关的历史文献,如《福州市志》、《闽都记》、《三山志》、《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志》、《福州人名志》等。
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把从《连江县志》积累的史料列表如下,以便有需要的读者选择利用。
2.调查访问,实地考查。身临其境胜过纸上谈兵,通过走访老人或知情者、搜取实物、拍摄照片、参观访问等途径收集大量直观、翔实的资料。如,改革开放前连江的粮票、布票、老照片,苔讑镇老人的缠足照片等。
3.利用互联网搜集乡土资源。利用互联网搜集乡土资源应该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有效方式,它可以很容易地、快速地搜集到许多乡土资源。例如,搜索连江新闻网、连江政府网、福州地情网等,就可搜集到大量所需的图文资料。
三、渗透连江乡土史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渗透连江乡土历史教学,能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有极大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就会顺利地开展。但是,由于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等特点,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很难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然而,每当我谈到与乡土历史有关的话题时,学生往往是群情激昂,开始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课堂上的气氛是热烈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活跃的。这是由于学生出于对自己的家乡有比较深厚的特殊感情,都想知道自己家乡的历史变迁及著名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容易激起兴趣,注入情感,融入记忆。比如《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这一课讲的是文化史,内容枯燥,学生对此索然寡味。在讲“屈原和‘钟鼓之乐’”这一目内容时,我展示了“敖江上的龙舟竞渡”的照片等,并提问: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我们连江都要划龙舟、吃粽子,相传是为了纪念谁?学生一看照片上熟悉的背景,顿时来了精神,开始七嘴八舌。接着我又提问:他是战国时期是哪国人?其代表作是什么?学生开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这就说明,渗透乡土历史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享受,这样教学效率才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
2.提高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渗透连江乡土历史教学能激发学生刨根问底、探究事情起因的欲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对课本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授《土地改革》这一课时,我通过课件展示了两段有关连江县土地改革的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思考回答:土地改革如何开展?取得了什么成果?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一看这些材料,兴趣盎然,纷纷投入到材料的分析中。这样,既充实了课本内容,更好地实现了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提高材料分析与运用的能力、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历史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爱乡爱国情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认为,学生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直接表达爱家乡的感情开始的。家乡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史遗迹、名人故事等,让学生倍感亲切,很容易产生自豪感与责任感,进而延伸到对祖国的热爱。例如,在讲授《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连江县的音乐名片专辑《连江赞歌——江海相拥的家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连江的巨大变化,把学生爱国爱乡的情绪调动起来,激发出为建设美好家乡和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6.
[2]郑亮,叶尚杰.福州历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3]连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连江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
G632.0
A
1674-9324(2014)13-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