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2014-09-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药源性药物性病理学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王永洪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目的探讨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并分析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的250例病例资料进行调查。结果250例患者发现肝损害12例,发病率为4.8%。肝组织损害活动性表现1级8例,2级3例,3级1例;肝组织炎症表现G13例,G24例,G34例,G42例。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饮酒与机体免疫功能是影响中药导致肝损害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药导致肝损害比较常见,多为轻度,但是也需要根据危险因素积极加强预防与管理。

中药;肝功能损害;组织病理学;临床特征

当前药源性肝损害已成为临床较常见的,且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药源性疾病[1]。调查显示药源性肝损害占整个药源性疾病的10%~15%,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2]。在发病因素中,由于中药引起的肝损害比较常见,一些中药的不良反应不明确,也没有剂量限制,导致剂量叠加,从而超标,对肝功能造成损伤[3]。本文探讨了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并分析了相关发病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的病例资料,共调查了250例使用中药的患者,入选标准:年龄18~60岁;无严重身体疾病;持续使用中药>1个月;无原发肝功能疾病。其中男140例,女11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45.33±2.1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4.34±0.78年;平均BMI 21.34±4.12kg/m2。

1.2 肝损害判断 肝损害标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或) 门冬氨酸转氨酸(AST)值>2×正常上限,视为肝功能损害。在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级上,肝组织炎症分级按Scheuer标准,肝组织损害活动性积分(HAI)按Knodell标准,肝组织炎症分级分为G1~4级,而Knodell标准分为1~3级。

1.3 因素调查 本文涉及的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资料、实验室诊断资料与预后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 经过调查,250例患者发现肝损害12例,发病率为4.8%。肝组织损害活动性表现:1级8例,2级3例,3级1例。肝组织炎症表现:G13例,G24例,G34例,G42例。

2.2 发病因素分析 我们把调查的相关内容与数据都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经过分析,年龄、饮酒与机体免疫功能是影响中药导致肝损害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中药导致肝损害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害即跟药物相关的肝损害,也就是用药过程中药物或者药物的代谢产物通过不同的途径损害了肝脏[4]。调查显示,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可能引起肝损害,急性肝损害住院病人里面大概10%的病人是药物性肝损害[5]。同时近年来中药所致的不良反应逐年增多,引起肝损害的病例也随之逐年增多。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可占到整个药源性肝损害的25%左右,其中治疗骨关节病,肾脏疾病、皮肤科疾病的中药最易引起肝损害,主要为雷公藤、薄荷、丁香等[6]。本文250例患者发现肝损害12例,发病率为4.8%。通过组织病理学与临床特征分析,肝组织损害活动性表现1级8例,2级3例,3级1例。肝组织炎症表现G13例,G24例,G34例,G42例。

在发病因素上,本文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饮酒与机体免疫功能是影响中药导致肝损害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一般来说,常饮酒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比较高,酒精与一些中药同服,毒副作用也较多出现。同时随着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患者发生肝损害的几率是上升的。老年人肝损害发病率高于成年人,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基础疾病所致[7]。针对药物性肝损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开中药必须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医医院,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民间验方等,不要到非正规的小诊所看病。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一定要定期随诊,注意换方。

总之,中药导致肝损害比较常见,多为轻度,但是也需要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与管理。

[1] Benichou C.Criteria of drug induced liver disorders.Repo of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J].J Hepatol,2010,11(2):272.

[2] 许建明.全国多中心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调研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9,27(7):43-42.

[3] 何勇.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安徽医药,2008,12(6):557-559.

[4] 周慧萍,丁汀,刘 云,等.我院2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典,2007,16(1):43.

[5] 刘文企,郭伟.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J].药物分析杂志,2007,27(6).

[6] 王纪东,马建平.老年人药源性肝病33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4(8):71-75.

[7] 张兴荣,魏立民.药物性肝病概述[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8,16(3):134-136.

R575.1

A

1007-8517(2014)08-0049-01

2014.02.07)

猜你喜欢

药源性药物性病理学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三联疗法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一例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156 例药源性疾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