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死再孕,第19个“铜娃娃”留给春天
2014-09-11怿风筝草
怿风筝草
四川广元一对夫妇婚后几乎每年都在生孩子,且持续了17年,这期间他们一共孕育18胎,生了12个孩子,堪称“中国生育之最”。然而,更让人惊骇的是,这18个孩子先后夭折,且症状一致:通体变成黄色,是神秘的“铜娃娃”。为了实现做母亲的夙愿,她决定“最后一搏”。这第19个孩子是否能顺利生产?死亡魔咒会再次降临吗?
18个孩子离奇死亡
2007年6月19日下午2点,37岁的彭英林在四川广元市中心医院剖腹产下一名男婴,婴儿检查一切正常。因母亲是高龄产妇,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侯宇将婴儿放进了新生儿病房进行密切观察。彭英林对丈夫孙遗银说:“如果这个孩子再养不活,我也不活了。”孙遗银握着妻子的手想安慰她,却紧张得手心冒汗,支吾着说不出一句话。原来,15年来,一场场噩梦像一个魔咒,紧紧罩在他们头上——
彭英林1970年生于广元市朝天区鱼洞乡鱼鳞村,1993年与丈夫孙遗银结婚,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婴。然而,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还未消散,孙遗银便发现,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从脸上到四肢到腹背全身都“像油菜花一样黄”,后来连眼睛都变成了赤铜色,孩子变成了一个“铜娃娃”。这孩子很快夭折了,两人悲痛不已。当彭英林第二次怀孕后,夫妻俩格外小心。孙遗银不再让彭英林干重的活,只安心养胎,希望能生个大胖小子。即便如此,孩子不到5个月就流掉了。这下夫妻俩开始慌了,到了当地诊所检查身体,医生告诉他们一切正常。
经过一年休养后,夫妻俩又开始积极造人,在忐忑中生下了第三个孩子。结果这个孩子情况更糟糕,生下来就是黄黄的。他们赶紧抱着孩子去当地医院,医生们给孩子做了一系列检查,然而都没能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夫妻二人也在此医院再次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仍然是“很健康”。一周后三人放心地回了家。可孩子在7个月大时,再次迅速变身“铜娃娃”夭折了。
这之后,村里关于他们家的流言蜚语疯传。有的说是他俩命里相克,有的说是他们祖坟没埋好……他俩也常常怀疑难道真的是命中注定,不能有孩子?难道真的是前世两人做了什么坏事,现在来报应?夫妻俩在特别无助的时候,选择了迷信,迁移了祖坟,另起屋基盖了房子,但孩子还是没有存活下来。
数个孩子的失去,孙遗银心痛不已。他悄悄请来当地的赤脚医生,对刚刚死去的孩子进行尸体解剖,想看看孩子身体里究竟有什么问题。如此做法彭英林肯定无法接受,他也于心不忍,但是为了一探究竟,他抹干了泪水狠了心。但是他还是失望了,孩子除了身体表面的黄色,内脏部位一切正常。
这时,彭英林把这一切过错都归咎到自己身上,她不能断了丈夫家的香火,要求和丈夫离婚。可是一直相依为伴的孙遗银坚决不离,并向妻子保证:此生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两个人都要在一起一辈子。为了感恩孙遗银的深情厚意,彭英林只能不停地生孩子,她就是拼死也要给丈夫和自己生养一个孩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女性具备生育能力的时间是30年,自然生产的极限一般是15个。然而,此后,他们这样生了一个又一个,不知不觉竟然先后孕育了18胎,先后生下12个孩子,其余6胎要么胎死腹中,要么流产。而生下的这12个孩子,一个个出生不久便接连莫名死去。夫妻俩到医院检查,二人的各项身体指标正常,夫妻俩渐渐绝望了!
为第19个孩子冒死一搏
此时彭英林已是37岁的“高龄产妇”了,再加上她不停地怀孕生子,身体虚弱。因每次产后伤心流泪,她的眼睛看东西久了就会疼痛;因没坐好月子,她的手脚常常感到乏力,不能再做重活,也不能长时间站或坐。而且医生告诉她,她已是属高危妊娠,容易出现胎儿畸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情况,已不适于再生养孩子。
孙遗银劝慰妻子放弃生子,两人领养一个,然而彭英林告诉丈夫:“如果我不能生,也许就认命了,踏踏实实领养一个。但是我是能生的啊,而且生了那么多个了,自己真的很不甘心啊!我们再试一次,就这一次,如果还不能成功,我再也不生了。”孙遗银含泪答应了她的请求。
这次彭英林怀上第19个孩子后,夫妻两人便到镇医院进行产检,医生对他们说:“一切正常。”在听取医生一系列建议后,两人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安心回家待产,而且按照医生吩咐准时产检。
在胎儿6个月时,彭英林开始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的情况。镇上医生告诉他们,这只是高龄产妇血压偏高,调整心态和作息规律以及饮食就可以了。夫妻两人这才放下心来。这晚彭英林再次梦见她的孩子,她看不清他们的面容,只是一个个都全身黄色,大声叫着:“妈妈救我!妈妈救我!”彭英林当即吓醒,再也睡不着,好容易熬到天亮,她拉了丈夫去到县城医院。医生详细地给她做了产检同样告诉她:胎儿一切正常,发育良好。彭英林再次安下心来。孙遗银看着妻子心力交瘁,表示即使不能有自己的孩子也没关系,他们可以领养一个,只要他们两个好好过日子就行。彭英林何尝不知道这个事情让丈夫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她明白丈夫比自己更想要个自己的孩子。她和丈夫商量,这次一定要到大医院去生产,花再多的钱也值。
彭英林预产期将至,两人收拾了简单行囊,带着多年积蓄来到广元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侯宇看见两口子异常紧张,认为是高龄产妇的正常反应,还宽慰彭英林不必紧张,胎儿一切正常。因为村民一味谣传他们是“中了魔咒”,担心医生也对他们有不好的看法,彭英林并未详细告知侯医生之前的怀孕生子情况,只是很简单地告诉医生,之前生过几个孩子但是都没有存活。
彭英林是做好了和孩子“同归于尽”的准备,这确实是她最后一搏了!这么多年来,身体受罪她可承受,要命的是心理的无尽折磨。她常夜里哭醒,那死去的一个个孩子常在她梦里出现。她拼命想要抓住他们,然而她谁也抓不住。或许这是老天对她的诅咒,唯有死,才能和那些死去的孩子在一起。然而,她又从心里祈祷,这次孩子能创造奇迹,能存活下来。
在夫妻俩忐忑不安时,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孩子当晚身体开始迅速变黄。侯医生也惊诧不已,这绝不是新生儿普通的黄疸。此时夫妻俩才向他详细说起了过去的经历。侯医生更加肯定孩子是得了某种疾病。她责怪两人不提早告知一切,但此时不是埋怨和伤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赶紧找出病因救治孩子。
侯医生最先想到的是家族遗传,可是夫妻俩各自的兄弟姐妹的孩子都健康正常,显然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这时,孙遗银突然想起一件事:他三哥家的小孩吃多了蚕豆就会全身变黄色,但这被侯医生很快否定了。她解释道,这种情况叫作蚕豆病,这并不算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是人体一种酶缺乏所导致的。病人在食用新鲜蚕豆后,会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的病症,这种溶血现象会导致人体发黄。但是新生儿不考虑此病,因为新生儿根本不可能吃蚕豆,即使母亲吃了,通过乳汁排的量几乎也是为零。
病灶并未找到,彭英林哭求着侯医生:“我们这次专门找了大医院就是希望你们能想出办法救救孩子。孩子活不成,我也不活了。”侯医生表示一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要求两人赶紧查血。
删除“死亡记忆”创传奇
原来,侯医生从蚕豆病得到启发:孩子会不会是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呢?所谓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胎儿和妈妈是通过胎儿和脐带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血液可以双向流通。孩子的血可以通过脐带流到妈妈体内,妈妈的血可以流到孩子体内,如果孩子的血型与妈妈的血型出现不合,他的红细胞进入妈妈体内,就会刺激妈妈产生抗体,而这些抗体通过胎盘又和孩子的红细胞结合在一起,导致孩子在妈妈的子宫内或者出生后发生大量的红细胞破裂,于是出现黄疸、心力衰竭,如抢救不及时,就会造成脑瘫或死亡。
侯医生立刻查看了这对母子的血型报告,顿时呆了,彭英林竟然是罕见的RH阴性血,又称“熊猫血”。而对这个刚出生的孩子的验血结果表明,孩子却因遗传了父亲孙遗银的A血型基因,血型是RH阳性,与母亲的RH阴性血型完全不符,发生排斥,从而产生了严重的RH溶血症。
原来,新生儿溶血症有两种类型,一种就是常说的ABO溶血,另一种就是罕见的RH溶血,发病率为千分之三。而且,RH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症里最严重的一种,孩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更要命的是,彭英林这种情况下,她越生孩子,孩子的病情会越严重。因生第一个孩子时,这些“记忆”就神奇地寄存在于妈妈的血液中了。再生一个,则记忆加强,所有的记忆都会重复叠加,因此母婴血型因不同的相斥就会越发激烈,孩子的RH溶血症就会越来越严重,所以最后一个孩子是累积了前面所有孩子面临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出现心衰竭而亡。救治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全身换血!
多年的困局终于解开了,夫妇俩不禁放声大哭。此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孩子的各项体征持续下降,出现了心衰竭,必须换血营救。然而,广元中心医院救治条件有限,孩子被连夜送到280公里外的成都四川大学华西二院。此时,孩子的血红蛋白只有70(正常值是110到150),新生儿科主任医生陈娟看到孩子瞬间,心被刺痛了。要想救下这个孩子唯一的办法:全身换血。然而,对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进行全身换血,他承受得了吗?但如果不进行换血,孩子必死无疑。短暂犹豫后,孙遗银决定最后一搏,签署了同意书。
医院迅速寻找血源,为婴儿换血。关于血型选择,有非常严格的要求。RH阴性血又分为RH阴性A型、B型和O型三种,RH阳性同理。经过再次检测,孩子换的是RH阳性O型血,因此选择的RH血型,要与母亲相同,同时ABO要与孩子一致,所以给孩子输入的血型只能是RH阴性O型血。
方案确定后,难题再次出现:一时间哪里去找那么多的“熊猫血”?所幸的是,整个成都血站开始行动了,市民也被发动起来,终于以最快的速度集齐了罕见的熊猫血血源。然而,孩子实在太小,血管太细了,医生只能切开了他的脐静脉进行血管穿刺。经过惊心动魄的换血工程,400毫升的“熊猫血”输入了孩子体内,身上的恐怖“黄色”渐渐消失,肤色变得白皙粉嫩……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彭英林夫妇激动得号啕大哭,握着医生的手要下跪……
然而,儿科专家指出,输血抢救成功并非一劳永逸,因为它可能带来可预知的后遗症。若孩子在婴幼儿阶段(通常是指六七岁之前)能挺过去,这孩子就彻底存活了。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死亡命题!
带着对生命的感念,孙遗银给儿子取名“孙功未”。孩子是未时出生,多么奇妙的巧合啊,“十八”加“一”,这就是“未”,这孩子难道是上天的安排,既是过去18个孩子灾难的终结,更是一个未来和希望。
半个月后,经过治疗,孩子的身体体征稳定,孙遗银就带着孩子出院了。而因抢救及时,小功未也未出现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此后几年,孩子果然如医生所言,溶血后遗症并发,经常感冒发烧引发肺炎,先后住院治疗多次。带着忐忑,夫妇俩带孩子到医院复查了3次,小功未各项体征终于令人惊奇地趋于正常。
2010年,小功未顺利到朝天区城区幼儿园上学。为了抚养孩子,孙遗银夫妇租房边打工边陪读。此时,由于十多年不间断地生产,彭英林身体很虚弱。她不得不向村里申请了低保,整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烧火做饭。一个人要养两个人,家里开销越来越大,孙遗银就长期在周边做苦工。
2013年9月,6岁的小功未进入朝天区第一小学就读。此时,曾经的“铜娃娃”已走过生死劫,变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他十分懂事乖巧,成绩也不错,他告诉妈妈,长大以后一定会好好感恩父母。
编辑:成小晟 happycxc3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