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对广播电视发展影响刍议
2014-09-11吴嘉禾
吴嘉禾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传媒科技的不断提升,“三网融合”这个词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所谓“三网融合”,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作为三网融合中的重要一环,广电网络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播电视发展
“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而作为“三网”中不可或缺的“广电”网络,其发展方向和发展轨迹也必然更加明晰。依托现下的发展环境,广电网络的变革大致会向以下三个方向迈进。
一、体制变革
由于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具有特殊的传播属性,因此我国的监管也十分严格。首先,外国资本想要进入广电系统是直接被否决的。其次,民营资本想要进入到广电系统也是需要繁琐的手续过程。再次,我们广电系统的节目制作也面临着单一化的问题。这些毫无疑问地制约着电视媒体的良性发展。但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不断完善,各行各业都有向市场化、企业化迈进的趋势。而作为传统媒介的广播电视,在市场化浪潮一下,也正在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三网融合”也恰逢其时,成为其体制改革的“推手”,加速广电系统的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的中心,一言以蔽之,即去“行政化”。电视台和我国事业单位一样,都施行着事业编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去“行政化”,便意味着要向“企业化”管理靠拢,“企业化”要求单位能偶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和合理盈利。而电视台如果能实行企业化,那无疑可以为其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现如今,不少省级电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都已经逐渐开始去“行政化”,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制播分离”的广泛使用。由于电视台单独生产节目的能力有限,无法保证节目质量的高度统一,便催生出委托独立制作人制作节目以供电视台播出的情况。
2003年2月,中央台台长赵化勇提出了央视改革新举措:“除了保留新闻频道,其他频道将逐步全部成为商业经营的专业频道,全部采取市场核算,以广告收入决定节目生存,也就是实现电视频道的商业化管理。”但真正意义上“制播分离”还没能够成为现下的主流,原因是因为市场不完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且行业内部仍然对其存在质疑,但无可否认的,“制播分离”仍然是电视台今后发展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二、节目内容提升
电视台赖以生存的主体是电视节目,节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收视率和经济收益。而我们可以看到,现下每个电视台都拥有为数不少的节目,但真正优秀者却并不多,可谓有量但无质。并且一但有优秀的电视节目出现,便会有很多类似的节目“应运而生”。众多的模仿者虽然能模仿其形,却很难模仿其“神”,这必将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导致电视节目市场的混乱。以湖南卫士的《超级女生》为例,其成功也带动了众多的省级卫视举办各自的全名选秀,如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等等,但是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却绝难与《超级女生》想媲美。
“三网融合”后,受众需求不单单指向了节目的原创性,也指向了节目的多元性。电信网的介入,要求广电系统在节目生产形态上也必须发生变革,从传统的电视台视频节目的形态,转向音乐,视频、图片等形态。让电视观众拥有更多的选择性,以数字电视为例,观众可以自由“点播”想看的节目,同时也可以预定或者回看,简而言之,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如何提升,将成为广电的一个大课题。
三、人才培养
现如今,全国的各类高等院校为数不少都开设了传媒类的专业,用以培养专业的传媒人才。每年大约有十多万的传媒专业的毕业生择业,人数虽多,但依然是量多而质不高。
要培养一名拥有采编技能的传媒从业者并不难,其学习周期大约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要培养一名真正具有电视专业涵养的“电视人”却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同时,在电视台去“行政化”转而走向“企业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身兼电视专业素养和媒介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同时,要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投身电视行业,也需要电视台本身改变聘用机制,从原来的事业编制变为聘用制,改变“任人唯亲”的思想,建立完善的良性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优胜劣汰。
目前,“三网融合”还处于发展阶段,电视行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不仅是体制的挑战,更有市场的挑战和电信网、互联网的挑战。但我们必须相信,“三网融合”对于电视行业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抓住机遇,客服困难,是电视行业今后能否蓬勃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新. 深入剖析广播电视的制播分离[J]. 现代电视技术,2006,(7):22-23
[2]胡明礼.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电发展[J]. 新闻传播,1997,(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