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南海风云(二):60年代篇

2014-09-10郭渊

世界知识 2014年10期
关键词:美机海疆领海

郭渊

20世纪60年代,为推行遏制战略,美国不断在我国东南沿海和南海诸岛对中国领海、领空进行军事挑衅,甚至公然对在公海上航行的中国船只进行武装袭击,并在港英政府支持下以香港为基地扩大侵越战争。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60年代末,苏联在南海地区的活动也不断加强,这对中国南部海疆造成新的压力。而此时中美关系出现微妙变化,美国对中国南部海疆的压力减轻。中国政府虽海上力量有限,但也采取了一定措施,进行近海防御,对入侵者给予应有的惩罚,同时加强内政建设,展开南海维权斗争。

黑云压城:南海防御的国际背景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政府一方面依然认为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但另一方面并不认为战争迫在眉睫,而是认为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不断发展和反战力量的壮大,战争可以被制止或推迟,因而可以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中国认为来自海上的威胁,尤其是在南海的压力并不大,因此把经济建设摆在优先位置上,对海疆的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进入6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了中国对国家安全形势的看法,这不能不对南海政策产生影响。

在6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把美国视为最具威胁性的敌人。美国不仅积极支持台湾当局利用大陆经济困难对大陆沿海进行武装袭扰和破坏活动,而且几乎每年都部署第七舰队以及驻日、菲军事基地和台湾地区的美军,在南海、东海等海域进行以中国大陆为假想敌的联合军事演习,并邀请亚洲各国军事领袖参加。第七舰队发言人甚至公开宣称,该舰队的舰船“可能很容易地”驶到西沙群岛附近。美国还暗地里支持在1962年遭我严惩的印度,使之继续对中国西部边疆构成战争威胁。这不能不使中国领导人对来自美国的威胁保持清醒的头脑。1960年1月,总参将《关于战略方针的建议》呈报中央军委。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明确,未来反侵略战争采取“北顶南放”的方针,即在浙江三门湾以北沿海地区顶住敌人,在东南沿海地区坚守要点,诱敌深入至纵深地区后聚而歼之。

美国加大对越南的侵略,以及对中国南部海疆的威胁,更加坚定了中国领导人對美国入侵中国的判断和反应。1964年8月美国在越南领海挑起使侵越战争升级的“北部湾事件”后,为防止美国进袭中国,我国备战形势进入紧张阶段,中央把对付美国轰炸我军事设施、工业基地、交通要地和大城市,以至在我国领土作战作为备战的重要任务。同时,中国政府应越南的请求,向越南派出高炮、工程等部队并提供大量物资。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国先后派出了高炮、工程、铁道、扫雷、后勤等部队总计32万余人,在越北执行防空、作战、筑路、构筑国防工程、扫雷及后勤保障等任务,其中最高年份达17万余人,给越南抗美救国战争以有力支援。

正在此时,中国北部边疆进入多事之秋。中苏关系在60年代因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矛盾日趋紧张。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损害中方利益、危害中国主权的行动。1969年3月珍宝岛武装冲突爆发后两国关系彻底破裂,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中国海军将主要战略方向由东南沿海方向调整为黄海、渤海方向。中国认为,同美国相比,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更大。中国国防战略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由防美逐渐调整为重点防苏。而此时中美逐渐相互接近,关系趋于缓和。从1969年7月开始,美国尼克松政府采取行动缓和中美关系,包括减少驻越美军和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巡逻。1970年1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波兰召开,双方代表转达了两国领导人关于举行高级别直接接触、改善两国关系的决定,这成为双方关系发展的转折点。

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外交战略迈出了调整的步伐。不过这一时期因为越南战争没有结束,美国对越政策不能不对南海局势产生震荡影响。

唇枪舌剑:与美英的交涉和斗争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到南海诸岛的中心位置,同时也靠近中南半岛中腰位置,是亚洲东北部通往东南亚的必航之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60年2月,周恩来视察海南,在榆林港接见南海舰队官兵时指出:“西沙的岛子虽小,但每一个都是我们的领土。”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南海形势趋于恶化,美国以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60年代初美国加大对越南战争的介入,对中国南部海疆的军事挑衅行动随即增加,中国多次发表强烈抗议。1960年5月11日,美海军一架巡逻机侵入西沙永兴岛上空,我外交部提出严重警告,然而美国务院发言人公然宣称,西沙群岛不是中国的领土,竟说这些岛屿并没有被任何国家永久占领。中国外交部对此严厉斥责,指出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既有确凿不移的历史事实,又有不可颠扑的法律依据。中国政府的抗议行为,得到了越南、朝鲜等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情和声援。

美舰不仅不断侵入中国领海(有时距离海岸不到三海里),还公然挑衅和否认中国的领海制度。中方严正指出:第一,规定领海范围是每个国家的主权。美国没有任何理由不承认这些国家的领海主权,也没有任何理由侵犯这些国家的领海。第二,现在世界各国规定的领海范围各有不同,而当时宣布12海里领海的国家逐渐占大多数。第三,美机不只是侵入中国领海的上空,而且是侵入了中国沿海岛屿的上空,北至舟山群岛,南至西沙群岛,这是对中国进行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中国政府在1960-1964年之间,对美国入侵我领海领空所展开的斗争,主要以抗议为主,在军事方面的斗争没有明显展开,直至“北部湾事件”之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我军对美军的沿海侵袭采取了坚决斗争方针。

在侵入中国领海领空时,美机在公海上对我船只连续进行挑衅,性质更为严重的是,美军多次袭击从事渔业生产的我国渔船,使渔民生命和财产受到重大损失。自1965年3月至1969年10月,美舰、美机在公海上连续挑衅我渔船40余次,我渔民多人死伤。中方多次提出严重抗议,指出按照国际法,任何国家不得破坏别国船只享有的公海航行自由权利。中国渔船完全在公海上航行,美机、军舰的挑衅活动,是对公海航行自由的粗暴破坏。对于中国的抗议,美军进行狡辩,声称“搭救中国遇难渔民”。《人民日报》社论严正指出,美国的说法无非是为了掩盖其劫持我国渔民的不可告人的勾当,逃避世界舆论的正义谴责。

对美斗争:中越密切配合

美机、美舰对我渔船的挑衅活动,发生在约翰逊政府加紧扩大侵越战争的时候。当时中国对美斗争服从和服务于援越战争,其中就包括中越在南海海域的密切配合,共同斗争。60年代中期因陆上“胡志明小道”遭到美军的狂轰滥炸,胡志明请求中国从海上开辟运输线。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海军于1965年4月下令南海舰队迅速组建一支海上运输队,协助北越进行国防工程建设。1967年1月底,中越决定建设“海上胡志明小道”,起点位于广西防城港,终点是越南的海防。“小道”对援越抗美战争起到了巨大作用。

美国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中,有30多个同香港启德机场有军事上的来往。在英国支持下,大批运载侵越美军人员和军事物资的美国军机,经常来往香港和美国军事基地之间,把香港作为侵越战争物资的后勤补给基地。1965年11月至1966年1月,进入香港的美舰就有100多艘次。这对中国海疆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此中国政府多次向港英政府发出抗议照会。1965年9月29日,陈毅外长指出,对于英国和香港當局让美国利用香港作为侵略越南的一个据点,而且还准备“把香港将来作为侵略中国的据点”,中国政府坚决反对。1966年2月1日,王炳南副外长召见英驻华代办霍普森,再次向英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同时,新华社以大量事实揭露美国利用香港作为侵越战争基地的行为。

中国政府通过上述一系列外交途径和舆论,不仅充分表达了中国捍卫主权的坚定立场,同时也争取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实际上,英国也不希望美国在香港卷入太深,60年代末美国国务院关于香港的一份政策计划透露,“英国官员一贯不愿讨论他们防御香港的计划以及他们希望美国在防御中所发挥的作用”。在英国的反复要求下,美国曾一度宣布暂停侵越美军赴香港度假制度。

固我南疆:沿海战略部署及海疆建设

为了有效地打击入侵我领海领空的美机,1963年6月25日,中央军委颁发《沿海地区海、空情况处置守则》,规定对于凡是侵入中国大陆,包括海南岛上空的外国战斗机、侦察机,我歼击机和地面火力、舰艇应予以坚决打击。随着美国侵越行动的扩大和美机对我侵犯的不断增多,中国南部边境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北部湾事件发生后,总参谋部于1964年8月5日决定空军、海军和广州、昆明军区部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加强广西、云南、海南岛地区的防空力量。解放军空军部队奉命进驻海南岛。但为了避免中美之间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1965年1月11日中央军委颁发《南海地区对美舰、美机斗争的六项规定》,明确规定了对美斗争的指导原则与政策界限,要求部队采取克制态度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

然而美国持续扩大侵越战争,频繁侵入中国领空,中国决定对其侵略行为进行坚决打击。1965年4月遵照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坚决打、不示弱的作战方针,空军做出具体规定:对美军挑衅行动,我军必须坚决给予打击。人民解放军以广州军区空军为主成立遂溪前线指挥部,指挥云南、广西、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区的空军、地空导弹部队、高炮部队和海军航空兵,对美军进行防御作战。1964年8月至1969年底,美军无人驾驶侦察机共入侵中国领空97架次,被击落20架(其中空军航空兵击落14架,地空导弹部队击落三架,海军航空兵击落三架)。1971年以后,因中美关系缓和,美机对中国大陆的侦察、海疆的挑衅活动明显减少,并趋于停止。

在加强军事斗争之时,中国进行了海防制度建设。中国政府在保证南海北部海疆安全的前提下,为了照顾有关国家航行的便利,根据《关于领海的声明》有关规定,准许外国商船在一定条件和管制下通过琼州领海。1964年6月5日,国务院通过了《外国籍非军用船舶通过琼州海峡管理规则》,强调指出琼州海峡是中国的内海,一切外国籍军用船舶不得通过。一切外国籍非军用船舶如需通过,必须申请批准。《规则》规定外国商船必须在进入海峡管理区48小时以前或在开出港启航以前,将船名、国籍、总吨、航速等情况详细电报琼州海峡管理处,请求过峡;通过管理区的时间,一律以白天为限,夜间不许通行,在通过琼州海峡时,不得使用雷达,不准进行照像、测量以及其他违反中国法令的行为等。这一规定对维护中国内海主权、巩固南部海防起到了积极作用。

台湾当局:客观上与大陆配合

与大陆捍卫南海北部海疆行为相比,台湾当局主要进行南沙巡防和建设。从1956年起至80年代,台湾海军定期派遣一支分遣舰队巡弋南沙群岛的多个岛屿,并给驻守在太平岛的军队运送给养。1963年10月6日至27日,台湾“国防部”、“内政部”以及“海军总司令部”联合组织了一个视察团,勘察太平岛、南威岛、安波沙洲、中业岛、南子岛、北子岛、西月岛、南钥岛、梅九礁、鸿庥岛等岛礁。1966年台湾当局派遣了一支海军分遣舰队到南子岛、北子岛、中业岛、鸿庥岛重立中国界碑。“行政院”国军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蒋经国,曾率领高级干部及专家学者多人,赴南沙群岛实地勘察,达25日之久,足迹遍踏大小102个岛屿。由于台湾军舰时常绕行南海海域,对周边外国势力而言,具有宣示主权的意味,在客观上与大陆相配合,捍卫领土权益。

蒋介石执政期间,虽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反攻大陆”的目标上,但在维护南海诸岛“主权”的态度上并没有退让。1960年针对南越政府欲在西沙建立政府组织的说法,台湾当局向南越多次提出抗议和交涉。台湾《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南海三个群岛(东沙、西沙和南沙)为中国领土,有具体史实和文献为证,“特别是西沙群岛,和越南向无渊源”;我们决不以国势而觊觎他国领土,但也决不放弃我们的尺寸土地。当时台湾当局捍卫南海“海权”的实力还是存在的,但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南海维权问题上未能与大陆配合。

20世纪60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安全环境复杂多变的时期,也是中国南部近海军事斗争实践最为活跃的时期。中国政府将海疆主权宣示与建设、外交与军事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敢打必胜,在沿海与美斗争持续展开并予敌以重创,此举对内鼓舞了军民士气,对外赢得了友好国家的同情与支持。

(作者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美机海疆领海
亮剑! 云端反杀美机
“鹰击”骄子,守我海疆
39米!绝杀入侵美机
问鼎海疆2:强势出列
问鼎海疆1:初露锋芒
万里海疆绿意浓
日向中方询问海警船进九州“领海”意图
“小阳春”派送
三年一剑
国家海洋局印发《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与保护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