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25届银河奖及创作笔会随记

2014-09-10王维剑

科幻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科幻世界笔会望远镜

王维剑

2014未来科技大会暨25届银河奖颁奖典礼于9月20日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顺利举行。众多科幻作者与国内科技创新企业界人士以演讲和高峰论坛等形式进行了交流与对话。

为了此次大会,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十几位同事于17日、18日分两批乘动车从成都奔赴上海。早上八点出发,夜里近十二点到达——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和动车上摇摇欲坠的简易折叠搁板(其位置吸引了许多人伏在上面睡觉,但实际效果……),让大家对“朝发夕至”有了全新的认识。

魔都的夜晚充满魅力,虽然不能真正卸去旅途的疲惫,却用层叠的流光溢彩提前给颁奖典礼抹上浓重的幻想色调。出租车在高架桥上飞奔的半个多小时中,一座座被霓虹灯装点的高大建筑从眼前闪过,它们的身影最终弥散在橘黄色街灯光照下氤氲的空气中,使一切似真似幻。

众人对抗着沉沉睡意,终于身背肩扛地将大量行李卸到早已预定的全季酒店门口。在这个略显阴冷的半夜,新的一天已悄然开始。不过大家自然而然地都想把兴奋留到下一个白天,因为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冲进房间洗澡睡觉。

19日是作者报到日。

上海正现出天气多变的一面:天空有些晦暗,不时有雨点淅沥。酒店大堂因此多少变得阴凉,幽幽的光线不时让人连连呵欠,仿佛提示着睡眠的不足。

即便如此,陈雪媛和刘申禺两位编辑仍早早出现在大厅里。她们在正对门口的桌子上准备了嘉宾签到册以及相关信息表格和参会时间表。桌前垂下一张纸,上面有“科幻世界嘉宾签到处”字样。

嘉宾们拖着行李陆续赶来。风尘仆仆的各位作者来到签到台前,往往让笑意隐去旅途的疲惫,用自己最好的一面照亮这里。其实王晋康老师抢先众人一步,已于前一晚到达;飞氘、陈楸帆带着各自的女朋友前来;夏笳一袭白色装束,表示为了环保不需要纸质时间表,直到编辑以折叠纸飞机相要挟;大刘到达较晚,便直接去参加当晚的欢迎晚宴。

20日全天的活动是银河奖颁奖典礼和“未来科技大会”以及图书签售。

这天早上,隔着大盘的蔬菜色拉和成堆的培根肉,王编体会着餐厅里酝酿着的欢乐气氛。作者和编辑们或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或一对一隔桌而坐,边吃早餐边交流。不少人为了能多聊上一会儿,不断把面前的空盘子填满——这恐怕是唤醒大脑的最佳方式。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在早饭时聊天:大刘就孤独地坐在一张小桌前。他身着黑色T恤,默默吃着,也许心里在想:他们是装作不认识我吧?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坐落于黄埔江畔,原世博园区内,现在归宋庆龄基金会管理。这里经常上演儿童剧及举办与少年儿童相关的活动,能同时容纳一千零八十八位观众。它是一座颇具现代感的环形建筑,上宽下窄,仿佛一架随时能够升空的飞行器。剧场内的主体空间呈圆形,观众席围绕中心的舞台布置,这构成了不同以往概念的演出环境。如果抬头看的话,会发现顶棚交错的金属支架,凌乱中又隐藏着某种规则。

走出大巴的嘉宾们坐在正对剧场屏幕的最前排,从观众入场开始就被粉丝们团团围住。签名、合影、简短的交流,幻迷们激动的欢笑声不时传出。

九点半,身着白色晚礼服、身材高挑的女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始。这位举止间渗出紧张感的主持人在之后又出场两次,为大家介绍演讲嘉宾,随后便“被外星人抓走了”,再没能上场。想必她的紧张正出于对这场意外的预感。好在众演讲人有预先排好的时间表作为参照,演讲依旧有序进行:

理论物理学家李淼在《关于未来的几点思考》中对科技奇点、人类未来的资源分配和文明发展方式等做了展望;

科幻作家韩松在《世界科技趋势与科幻价值》中讲述了科幻在打开科技创新思路方面的作用,并强调了科幻对现实的超越性;

科幻作家王晋康的《后人类时代宣言》,则将焦点集中在未来人类的生命形式上,呼吁大家重视可能到来的变革;

科幻作家陈楸帆在《实践未来:科幻如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中,将企业人力资源中的“开放性”概念同科幻作品的性质进行对比,并由此引申到企业的实际经营与宣传方式;

科幻作家夏笳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关于时间旅行的FQA》,则对时间旅行的种种悖论进行解释,通过澄清“蝴蝶效应”和“混沌理论”,从理论上给出“未来是一系列相关努力达成的”这一结论;

“硅谷发布”创始人杨琳桦直接从飞机场赶来,以《第九区:硅谷正在发生的事》为题,为大家介绍了高科技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演员莫小棋通过演讲《当我们谈论科幻时,我在希望什么》唤起了大家对国产科幻影视的关注;

科幻电影评论家严蓬(电子骑士)的主题演讲《科幻电影的限制与未来》,则让大家对以美国大片为代表的科幻电影所面临的困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王卫英的《中国科幻发展再思考》,从理论和社会效应的角度给大家一个审视和思考中国科幻的机会。

最后,在“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的主持下,大刘、张冉、“初创投资”创始人王映初和“明道”创始人任向晖进行了题为“梦的创造者”的高峰对话,就科幻文学的创作、发展与现实的关系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某张椅子为了体现对高峰对话的意犹未尽,经工作人员两次努力才被搬走。

傍晚时分,颁奖典礼终于开始。在一段关于银河奖和《科幻世界》发展的催人泪下的片头视频之后,主持人回归地球,开启了银河奖共十三个奖项的颁奖。值得一提的是,她比上午沉着老练许多,想来外星人把她抓走大半天是为了做特训的。(什么?你说她不是上午那个主持人?严肃点好吗,这可是银河奖颁奖典礼!)

刘军威(鲨鱼丹)无疑是此次银河奖最大的赢家。他获得了最佳美术奖,由他绘制封面画的《逃出母宇宙》则获得了最佳长篇小说和最佳原创图书两项大奖。在大刘为他颁奖时,两人相似的发型、眼镜和面部轮廓更是通过观众热烈的掌声得到一致认可。

获奖者的水晶奖杯主体是三层平面材料叠合构成的火炬形状(SF两字母叠加),安放在稳固的梯形基座上。本次银河奖的奖金总额达到前所未有的十九万元人民币,这是《科幻世界》振兴中国科幻事业决心的具体表现。

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白天“口动PPT”的情况,副主编杨枫和图书编辑拉兹几乎全程都在幽暗的剧场控制室中照管相关视频的播放。

剧场一楼大厅呈半环形,为此次大会特意分成书刊销售区与作者签名区。早在签售作者(刘慈欣、王晋康、江波、夏笳、韩松、凌晨、潘海天、陈楸帆、宝树)就位前,幻迷们就已经在大厅里排起长队。位于销售区的杂志社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于是主编姚海军充任导购,热情地为幻迷们介绍作品内容,递送包装好的书籍,不亦乐乎。

签售开始后,读者们在临时围栏间有序排队。队伍随着大厅的形状一直延伸到门口。明亮的大厅显得分外绵长,而签售活动也一直延续到夜里。期间不断有人到售书区询问,抱走大叠的书刊。

21日早上,天空蔚蓝而剔透,加上丝丝云絮和青葱的草地,刚好成为米白色的射电望远镜最理想的背景。大家感叹望远镜65米碗口直径恢宏外观的同时,纷纷在此留影。上海天文台的这个部分本不对外开放,但为迎接众科幻作家而破例。看来台里潜伏了不少幻迷。

本次游览负责人张瑶一路讲解,让大家了解到,这台名为“天马”的射电望远镜建成于2012年,是亚洲目前最大的主反射架可移动的射电望远镜,能够接收从毫米波到米波的无线电信号。根据需要,望远镜可以切换不同的接收器。她还特意提到美国电影《超时空接触》和《007之黄金眼》等都曾用射电望远镜取景,并希望到场的作者们也能写出相关作品。

接着,大家进入望远镜的监控中心。屋里排布着众多显示屏和记录设备。室内工作人员表示这栋楼里有不少涉密部分,但仍然耐心地回答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提问的内容涉及无线电干扰、望远镜搜集的数据处理、地外生命探测、气候对观测的影响等。

下一个参观地点是上海天文台VLBI深空探测指挥中心。进入这个大厅的一刹那,几乎所有人的脑中都闪过两个画面:其一是发射火箭时的倒计时;其二是发射成功后,工作人员在成排的工作台前起立欢呼。

没错,我们就在这里。在了解到分布于不同地点的射电望远镜如何协同工作后,大家坐在操作台前,在脑中过了把航天瘾。王晋康老师更穿上淡蓝色工作外套,站在总控制台前对大家发表讲话:“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在月球上发现了嫦娥。”摄影师抓住大家笑成一片的瞬间,及时拍摄。

走出指挥中心,大家来到上海天文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也是早年的天文台,位于佘山之巅。虽然“山巅”的海拔只有九十九米,却是上海的最高点。天文台由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建成于1900年,是我国第一座天文台。天主教教堂与天文台比肩而立是其特色之一。科学与宗教在此长期和谐共存。

大家在张瑶的引导下,参观了双筒光学天文望远镜等早期天文观测设备,重历了中国天文发展史,并仰望虚拟星空。

整个参观游览过程中,有两位作者一直在忙碌,用行动展现了他们的专业素养。

鲨鱼丹是其中一位。他手握相机,从周围寻找优美的景致,发现适宜的构图。在手机信号堪忧的山上,众编都留出一只眼睛关注他的位置。当被问及是否在为创作搜集素材时,他表示实际上能采用的素材不足千分之一。

而另一位则是韩松老师。只见他左手拿笔记本,右手执笔,连走路时都不停地做着速记。这种对职业身份的自觉,足可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科幻世界创作笔会

科幻世界创作笔会一直以来都是银河奖颁奖典礼的自然延伸。

这次笔会在上海佘山的森林宾馆进行。会场的桌椅围绕投影机呈U形布置,开口朝向荧屏。

在副主编杨枫简单的开场白之后,图书部负责人拉兹对《科幻世界》图书的整体情况和未来发展作了介绍。编辑部主任刘维佳随后则做了“如何为大众写作”的主题发言,为笔会提供了基础议题。在随后的发言中:

阿缺以严肃的方式强调了科幻作品中幽默的重要性;

夏笳在理论的层面讲述了科幻现实主义,并表达了对定位科幻的多重标准并存的愿望;

严蓬(电子骑士)从科幻电影出发,阐述了对于类型文学和“雅俗”之分的看法,表示科幻文学可以通过映射现实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鲨鱼丹在大家略微犯困时自告奋勇,打断单纯的讲述,以插画作者的身份,投影大量图片实例,为大家展示了杂志社书籍封面的进化历程,并将之其与国外出版物进行对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江波表达了对过度注重市场化而使作者成为商业流程中一个环节的担忧,提醒大家勿忘写作的初心;

王晋康认为需要通过时间来磨合市场需求与作者创作倾向间的矛盾。

刘慈欣、凌晨、汪彦中、张冉、宝树、墨熊、索何夫、韩松、陈楸帆、飞氘、王卫英等作者也纷纷发言。

多数作者认为这次笔会将带来不同以往的改变。主编姚海军则将之比喻为薛定谔那只难以捉摸的猫,既希望大家讲出对科幻的想法,又提示不要因此使科幻的内涵固化。

笔会上发生了哪些可能影响中国科幻未来走向的大事,又出现了怎样的新观点呢?相关资料正在紧张地整理中,具体内容将刊登在下一期杂志上。敬请期待。

猜你喜欢

科幻世界笔会望远镜
少年笔会
来自科幻世界的高科技
神奇的“千里眼”——望远镜
科幻世界(1)
金秋笔会
金秋笔会
神奇的千里眼——望远镜
奇妙的科幻世界
打造最大望远镜
金秋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