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2014-09-10刘律廷

妇女生活 2014年2期
关键词:时钟观念幼儿园

刘律廷

主持人语: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是幼教领域中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近年来,很多人在质疑幼儿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我们有没有必要让每个孩子将来都成为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我们是否应该强求每个孩子都具有同样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我们能否随意去改变孩子对“时空”充满想象力的认识理解和衡量尺度?教孩子们“快一点”是否有悖于“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一真谛?

即使无法给出定论,本文也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抛砖引玉,我们希望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和家教途径的涌现。让我们的家教理念既能为未来社会培养稳健的中流砥柱,又能包容千姿百态的天才奇葩。

认时钟,不是简单的小事儿

(孔女士,34岁,小学教师)

我担任一年级数学老师时曾做过统计,班上只有不到一半的孩子会认时钟。

看来很少有父母刻意教幼儿认时钟,也许有人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发现,那些从小就被家长教导“认时钟”的孩子,比较有时间观念——他们通常能按时到校,按时完成作业,并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相反,那些不会认时钟的孩子,显然从未经过“时间训练”,也就缺乏“时间观念”——最突出的表现是有“哭泣综合征”或“橡皮综合征”。有“哭泣综合征”表现的孩子,明显出现幼、小衔接不适应,动不动就哭,觉得按时交作业是很大的压力;有“橡皮综合征”表现的孩子则拖拖拉拉,写作业时总要拿个橡皮,总在一个字或一道题目上打转,反复挑剔,改来改去。

鉴于这种情况,我意识到“时间观念”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因此,在女儿恋恋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刻意教她认时钟,用闹钟给她做玩具。

恋恋2岁开始,我常指着客厅的时钟说:“过10分钟,等长针转到这里,我们就出去玩。”“等短针走到5,就是5点,我们就吃饭。”

恋恋2岁半的时候,已分得清“长”和“短”的概念,我就告诉她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我在淘宝网上买了一个两针联动的时钟教具,教具标有多种刻度,恋恋整天用手指拨来拨去。我也教她从“1”认到“12”,告诉她短针最靠近几,就是接近几点了。

3岁的时候,恋恋会说:“现在大概3点了。”我用“围棋”做教具教她掌握十进制,再用“模拟购物”等游戏让她使用5元和10元的纸币,从而学会5的倍数。“5的倍数”非常重要,因为表盘上每两个相邻的明显刻度之间代表5分钟,我教恋恋认分针,就要告诉她分针指向“几”,就代表“几”个5分钟。

这个过程貌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恋恋用了1年时间才掌握。其间,她提出了很多难以解释的问题,比如:8:50,这时时针很接近9,为什么不是9:50。8:03,时针也很接近8,为什么不是8:00。”这些问题对幼儿来说确实很困难,需要家长无数次地重复和强化。我曾一度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分阶段的,到了一定阶段,他(她)自然而然地就“忽然理解”了。

5岁的时候,恋恋已把我教她的“正六边形时钟模板”烂熟于心,各种形状的钟表她都会看,没有刻度的钟表她也不怕。

“认时钟”,只是一个手段,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较强的时间观念,让孩子拥有自律的品格。恋恋上幼儿园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赖床,每天早晨要去幼儿园时,总是哭闹着不肯离开家。

为此,我给她设计了一个《今天星期几》的数学游戏。我准备了一张画好7个格子的彩纸。我在上面写上“星期一”到“星期日”。她每个星期一醒来都会说:“我不想去幼儿园,我想过星期六。”我就带她看墙上贴的那张画了格子的彩纸,并给她一张贴纸让她贴在第一格,提醒她那天是星期一,到星期六还有5天。每一天,我都让她数数那一周的贴纸总数(这是学加法的好办法),并且让她计算“离星期六还有几天”、“3天后你要做什么”、“下个星期天你要去郊游,如果一天存一块钱,到时候你有几块钱可以花”等有趣的数学题。

这些数学问题,让恋恋逐渐摆脱了“幼儿园恐惧症”。随着她的年龄增加,我们将“周历”改成了“月历”,并提前规划节假日的行程。恋恋渐渐明白:有很多事(比如上幼儿园)虽然自己不喜欢,但安排好的日程无法改变。所以,她就会将注意力渐渐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时不时地会算算“离周六还有几天”。

恋恋还有一个和大人讨价还价的坏习惯,也是我在教她“认时钟”的训练中帮她改掉的。她很喜欢说:“让我再睡5分钟,要么3分钟吧?”在学习认钟表的过程中,我让恋恋认识到,每天24个小时是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的,如果你在一件事上拖几分钟,就一定要在另外的事上损失几分钟。比如当她想赖床的时候,我就会拿个闹钟让她认一下:“宝贝,你已经晚了几分钟了?”恋恋说:“3分钟。”我就说:“所以,等一下上学路上你必须跑步,把这3分钟追回来。”

同样,当她下午想在户外疯玩,不愿回家吃饭的时候,我就会把手表递给她看。恋恋讨价还价:“老妈,再玩10分钟,好不好?”我就会说:“再玩10分钟,可以。但是你吃饭后看电视的时间就要减少10分钟。”

上了小学以后,恋恋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与其他家长整天盯着孩子做作业不同,我几乎不用督促她。只要帮她每天计划一下一天之中语文、数学作业要花多少时间,看课外书多少时间,告诉她睡觉前其余的时间她都可以玩就行了。

语文老师反映说,恋恋做事特别有计划,她的周记不是“假、大、空”,而是很认真地反思自己刚过去的一周哪些时间没利用好,下一周的时间如何安排。

看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光靠口头说教是不行的,还要巧妙地训练孩子学习利用时间,才能真正帮到他们。

带蜗牛散步,听起来很美

(武先生,35岁,自由摄影师)

我是搞摄影的,我爱人是自由撰稿人。我们都是喜爱旅行、渴望自由、享受“慢生活”的“文艺家长”。

对女儿武蝶雨,我们的教育原则是尽量尊重她的个性,让她自然成长。我们不给她报兴趣班,也不逼着她学这学那。我甚至觉得,小孩子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是和大人完全不同的,我们不应该随便去破坏他们“浑然天成”的世界,更不要挫伤这种想象力的空间。

蝶雨从小就跟着我们天南地北地旅行,她很喜欢大自然,经常面对美丽的风景,或看着一只飞鸟发呆,让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

这种很诗意的生活状态,在蝶雨3岁半进入一家公立幼儿园后,与园里的要求有了冲突。幼儿园的老师抱怨我家蝶雨什么都慢半拍,吃饭慢,走路慢,总是发呆,上课时睡觉,睡觉时又不闭眼……蝶雨也很沮丧,她觉得自己仿佛是小朋友中的异类,耳边总是“快点”的催促声。

为解决这个矛盾,我和爱人纠结了很久。我们处于可选性不多的教育体系中,除非有勇气让孩子完全脱离这个体系,否则就必须教她适应规则。

思索之后,我向幼儿园提出了“每天只上半天课,午饭后接走”的申请,并得到了批准。这对我们和园方来说都是缓冲:蝶雨不用为“必须午休”而痛苦,老师们也不用为她脱衣穿衣慢而纠结。我跟蝶雨说:“爸爸理解你,也知道你慢一定有慢的原因。但是你在幼儿园的时候必须配合老师,和小朋友保持一致。”

我和爱人达成共识:一方面要训练女儿具有正常的时间观念,尽量和同学、老师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我们也尊重她的艺术潜质,尽量给她空间发展自己的特长。

我们给她买了一个智能闹钟,闹铃会发出小鸟的叫声,还会说“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我让女儿自行设定各种时间,到了时间闹钟就会让她起床、看电视、学拼音、画画、听音乐。有时候,女儿画画和听音乐特别入迷,我就尽量让她沉醉其中。但是到了睡觉和吃饭的时间,我还是会要求她停下来。她不愿意停下来的时候,我就把闹铃再放一次,她就会乖乖配合了。

一天,女儿照着正常的时间安排在洗脚。她洗了15分钟还不愿意结束,她妈妈就开始催她:“快点啊,拜托快点啊……”

我走进去,发现她正闭着眼睛,用小脚在盆里划来划去。她说:“爸爸,我好像坐在海边,有海鸥和小鱼……”看到她徜徉在自己美妙的幻想世界里,我真不忍心去打扰她,可第二天还要上学呢,所以我就一边接着她的话题说,一边把她抱上了床。我问她:“蝶雨啊,你说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她便越讲越兴奋,还要用彩笔画出来。我告诉她:“等睡觉起来再画也不迟,我们的生活必须分为‘随心所欲的时间’和‘受约束的时间’。现在,你必须闭上眼睛睡觉了,等你明天从幼儿园回来,你就又获‘自由’了。”

蝶雨慢慢明白了什么是“受约束的时间”——比如我们告诉她:“早上7点是起床的时间,下午5点是吃饭的时间,晚上9点是上床睡觉的时间……”她会意识到这些时间点是会受到父母和老师督促的,所以需要加快速度。同样,她知道“下午1点到5点”这4个小时是属于她的“随心所欲的时间”,她可以做她想做的事。

蝶雨的艺术天赋很快就得到展示,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我们给她请了一位钢琴老师。每个“随心所欲的时间”,她不是学琴就是长时间地听音乐,她对艺术那种如痴如醉的感觉没有被我们“强行破坏”。另一方面,她也没有和幼儿园的生活脱节。在老师的帮助下,她逐渐跟上了大家的节拍。虽然她的动作还是慢,常常会“拖班级的后腿”,但是老师们也因为她的艺术才能而包容了这一点。

我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机构和老师们一定会赋予孩子们更大的自由度,对每个孩子都因材施教,既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又不用统一的模子去生搬硬套。这样,天才不会被扼杀,秩序也不会被破坏。

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陈校长,小学特级教师)

良好的时间观念,是家长给孩子的一笔宝贵财富。守时惜时的孩子,心智成熟程度相对比较高,容易建立起规律的生活习惯,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那些对“时间”懵懂不明的孩子,很少有主动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常常被视为心智发育滞后或者纪律性不强,很容易在学校里承受额外的压力。

一般来说,时间观念应该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建立。

婴儿满月之后,父母就应该通过揣摩孩子吃奶量的变化,来微调其作息时间,规律地将喂奶间隙时间逐渐加长。6个月以后,父母就可以固定孩子每天喂食、玩耍、睡午觉的时间。2岁之后,父母可以利用数字让幼儿了解时间流逝的感觉。幼儿渐进在1、2、3……的数数中感受到时间的节奏感。

2岁半以后,父母可以教孩子时钟上的数字。当时针转到某一位置时,就表示该进行某些活动了。家长应先从孩子最喜欢的活动着手,循序渐进地把“按时间分配活动”的做法扩展到一整天。

3岁以后,父母可以教孩子更多的时间词汇,比如黎明、中午、傍晚、晚上……父母要帮幼儿将每个时间段与自己的活动联系起来。训练之后,幼儿会熟练运用这些时间语汇,对自己一天的活动进行规划。比如:“明天一大早我们要去爷爷家,中午去动物园,晚上看电视……”

5岁以后,孩子对“过去”与“未来”的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候,父母可以选择时间跨度小,与生活作息密切相关的故事来教孩子做计划,比如“芭比娃娃的周末”、“托马斯的暑假总结”等。家长让孩子复述故事,体悟主人公是爱惜时间还是浪费时间,逐渐灌输给孩子“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时间最宝贵”、“我是时间的小主人”等概念。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升入小学之后,上一节课是多长时间,吃一顿饭需要多少时间,一次考试需要多少时间等。家长还要让孩子有意识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教孩子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如果孩子已经有了拖沓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等坏习惯,家长就需要采取“激励”和“督促”相结合的教育手段,教孩子进行时间管理。

在培养时间观念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有些孩子的时间观念天生比较强,做事情一板一眼,特别不能容忍别的小朋友迟到或拖沓。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引导孩子明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很棒,但你不能因此骄傲,更不能守时到刻板的地步”。

有些孩子天生是“慢性子”,父母花很大精力纠正,却效果不佳。这种情况下,父母心态一定要摆正——“教育是微调,而不是逆转”。父母要在接纳孩子天性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一点点改变。当孩子因为动作慢而被小伙伴批评、疏远时,父母要鼓励他,维护他的自信心。当孩子愿意改变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订改变计划。也许计划执行过程中会有反复,父母千万不要气馁,要知道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孩子从“乌龟”变成“兔子”,而是要他每天进步一点点。

还有些孩子极具艺术家气质,常沉溺于精神世界忘了时间的存在。这类孩子需要及时建立“公共时间”和“私人时间”的概念,公共时间可视为“受约束的时间”,私人时间则可视为“随心所欲的时间”。这样才能教会孩子平衡自己的天才,既保持个性,又不至于脱离群体。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时钟观念幼儿园
钓鱼的观念
这个时钟一根针
爱“上”幼儿园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有趣的时钟
时钟会开“花”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